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遵宪

增加 1,8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今别离;冯将军歌;哀旅顺;杂感
}}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清代诗人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BB%84%E9%81%B5%E5%AE%AA%EF%BC%8C%EF%BC%881848%E5%B9%B44%E6%9C%8827%E6%97%A5%EF%BD%9E1905%E5%B9%B43%E6%9C%8828%E6%97%A5%EF%BC%89%E6%B8%85%E4%BB%A3%E8%AF%97%E4%BA%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清代诗人],搜狗百科 -2019-11-4 </ref>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4%96%E4%BA%A4%E5%AE%B6%E3%80%81%E6%94%BF%E6%B2%BB%E5%AE%B6%E3%80%81%E6%95%99%E8%82%B2%E5%AE%B6%E3%80%82%E8%A2%AB%E8%AA%89%E4%B8%BA%E2%80%9C%E8%BF%91%E4%BB%A3%E4%B8%AD%E5%9B%BD%E8%B5%B0%E5%90%91%E4%B8%96%E7%95%8C%E7%AC%AC%E4%B8%80%E4%BA%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搜狐, 2014-06-27</ref>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D%97%E5%85%AC%E5%BA%A6%EF%BC%8C%E5%88%AB%E5%8F%B7%E4%BA%BA%E5%A2%83%E5%BA%90%E4%B8%BB%E4%BA%BA%E3%80%82%E5%B9%BF%E4%B8%9C%E5%98%89%E5%BA%94%E5%B7%9E(%E4%BB%8A%E6%A2%85%E5%B7%9E%E5%B8%82)%E4%BA%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道客巴巴 - 2015-3-14</ref> 。出身于屡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87%BA%E8%BA%AB%E4%BA%8E%E5%B1%A1%E4%BB%A3%E7%BB%8F%E8%90%A5%E5%85%B8%E5%BD%93%E7%9A%84%E5%A4%A7%E5%95%86%E4%BA%BA%E5%AE%B6%E5%BA%AD&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出身于屡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搜狐, 2014-06-27</ref> 。父亲黄鸿藻,字砚宾,咸丰六年(1856)举人,曾任户部主事、广西知府。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BB%84%E9%81%B5%E5%AE%AA%E5%B7%A5%E8%AF%97%EF%BC%8C%E5%96%9C%E4%BB%A5%E6%96%B0%E4%BA%8B%E7%89%A9%E7%86%94%E9%93%B8%E5%85%A5%E8%AF%97%EF%BC%8C%E6%9C%89%E2%80%9C%E8%AF%97%E7%95%8C%E9%9D%A9%E6%96%B0%E5%AF%BC%E5%B8%88%E2%80%9D%E4%B9%8B%E7%A7%B0&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搜狐, 2014-06-27</ref> 。黄遵宪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BB%84%E9%81%B5%E5%AE%AA%E6%9C%89%E3%80%8A%E4%BA%BA%E5%A2%83%E5%BA%90%E8%AF%97%E8%8D%89%E3%80%8B%E3%80%81%E3%80%8A%E6%97%A5%E6%9C%AC%E5%9B%BD%E5%BF%97%E3%80%8B%E3%80%81%E3%80%8A%E6%97%A5%E6%9C%AC%E6%9D%82%E4%BA%8B%E8%AF%97%E3%80%8B&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黄遵宪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搜狐, 2014-06-27</ref> 。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城市百科
出生地
中国广东梅州
逝世日期
1905年
代表作品
今别离;冯将军歌;哀旅顺;杂感
姓 名
黄遵宪
国 籍
中国
所处时代
近代
出生日期
1848年(戊申年)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诗人,外交家,参与戊戌变法
别 名
字:公度
职 业
文学 爱国诗人 政治
重要事件
参与戊戌变法
展开
1人物生平
参加科举
5人物评价
6词条图册
1 == 人物生平 编辑==
参加科举
1863年-1876年之间黄遵宪在家庭的影响和塾师的指导下,黄遵宪的学习不断有长进。
1876年(光绪二年)参加顺天考试,被录取为第141名举人,并以五品衔挑选知县用。
=== 外交生涯===
1877年(光绪三年),黄遵宪的同乡、翰林院侍讲何如璋,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任驻日公使后邀请他一起去日本。黄遵宪考取举人后,家人都希望他再考进士,反对他去日本。他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反对,毅然抛弃科举仕途,选择了到海外从事外交工作的职业。经过何如漳的推荐,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随行出使日本。出使前夕,黄遵宪写词表达了他希望在对日外交工作中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心情。
1884年(光绪十年),美国总统选举,他目击其事,作《纪事》,揭露了美国政坛的黑暗,但由此得出“共和政体不可施于今日吾国”的结论,则是思想认识上的倒退。
=== 返乡编纂===
1884年(光绪十年),黄遵宪的母亲病故。
1889年(光绪十五年),驻法公使薛福成见到《日本国志》这本书,十分欣赏,连声称赞,为此他十分器重黄遵宪,并为《日本国志》作了序。同年,薛福成被任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经薛福成推荐,清政府任命黄遵宪为驻英二等参赞,随同薛福成赴欧洲。这样,黄遵宪再次开始了他的出使生活。
=== 二次外交===
1890年(光绪十六年)2月,薛福成乘船到达香港,黄遵宪自嘉应州前来与薛福成会合,登船。他们从香港启程,经过了越南、新加坡、锡兰(今斯里兰卡)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经过法国马赛、巴黎,最后到达英国伦敦。一路上,黄遵宪被异国风土人情所吸引,更为亚洲弱小国家遭沦丧而感叹。在英国期间,黄遵宪接触了英国政界上层人物,仔细考察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他非常推崇这种制度,后来维新变法期间,黄遵宪在湖南,协助陈宝箴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就是以英国为模式的。黄遵宪以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国二等参赞,不久,黄遵宪又被调任新加坡总领事。后来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提到了调任黄遵宪一事的原委。那是因为当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给朝廷的报告中,说他奉命巡洋时,抵达新加坡一带,目睹当地华侨因为中国政府没有设领事馆,受了洋人的欺凌剥削,有冤无处诉。他请求中国政府速派领事到新加坡附近各岛。薛福成考虑将新加坡领事改为总领事,就可以兼办其他各埠的侨务。经过考虑,他决定委派黄遵宪。因为此人“历练有识,持己谨严,接物和平,允堪胜任”。从薛福成的这几句评价里,可以看出黄遵宪此时已是一个成熟老练的外交家了。
| 图像说明 = 黄遵宪
}}
=== 参加变法===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春天,黄遵宪怀着满腔忧国之情去江宁(今南京)拜见张之洞,但黄遵宪未没有受到重视。黄遵宪在湖北办理教案期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听说台湾被割让,黄遵宪心情十分悲痛,然而黄遵宪并没有“被发入空山”,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康有为掀起的维新变法的运动中。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正式开始。由于维新派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极力反对。8月,黄遵宪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并宣布“亲政”,下令逮捕维新派,百日维新失败了。10月9日,上海道蔡钧奉命将黄遵宪扣留于洋务局,派200余人围守,候命押解北上。然而黄遵宪并没有遭到杀害,成为维新派领导人中少数幸存者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平日交游广阔,朝中有人帮他说情,更主要的则是英国、日本等国出面,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向清政府声言:“如中国政府欲将黄遵宪不问其所得何罪,必治以死,则我国必出力救援,以免其不测之祸。”日本驻华公使也向清政府提出交涉,声言查办黄遵宪,“有伤两国交谊”。这就使顽固派不得不有所顾忌,只好释放了黄遵宪。10月15日,黄遵宪乘舟南归。
=== 乡居阶段===
1899年-1905年之间黄遵宪回乡后仍热心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
黄遵宪像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于家乡梅州,终年五十八岁。六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制度在中国终结。
2 == 个人作品 编辑==
诗作思想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由客家商民而上升到官宦的家庭带有的平民气息和现实精神影响着黄遵宪,他从中年以后又亲身经历了戊戌前后一系列的政治风浪,这在他心中掀起了轩然巨波。所有这些,为他提供了创作新意境、新风格、表现新事物的“新派诗”的很好的生活基础和思想感情基础。他忠实地表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痛苦矛盾、理想追求,忠实记录了中国在那个历史新阶段的许多震撼人心的事件,构成他的诗作的新内容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题材新颖、主题新颖。表现了新时代的生活,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文化风貌、政治风云,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渗透着现实主义精神,贯穿着反帝爱国图新的精神。
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还利用诗歌直接为改良主义运动服务,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宣传外国的科学文明。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他的理论,取得了成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
=== 主题题材===
黄遵宪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
黄遵宪传黄遵宪传
从1877年(光绪三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离别的新况味,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诗人将新学理融入诗意内涵以表现同种一家等人生理想和事物变化转换之理,一新诗境,别饶兴味。诗人在这首诗里说“足遍五洲多异想”,他从一个封建国家踏进资本主义世界,事事物物都触动他的诗心歌绪,把古人不曾接触的海外世界反映到中国诗歌中来。《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以流美豪宕的笔墨,勾勒出太平洋上夜航独有的情境。至如各国奇异的风光,如日本的樱花(《樱花歌》),伦敦的大雾(《伦敦大雾行》),巴黎的铁塔(《登巴黎铁塔》),锡兰岛的卧佛(《锡兰岛卧佛》)等,无不收摄在诗人的笔下。海外诗篇也涉及外国民俗与时事政治。《日本杂事诗》从多方面反映了日本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纪事》诗富有风趣地描写了美国总统大选时,共和、民主两党千方百计宣传自己、激烈争夺选民的情景。
=== 艺术特点===
黄遵宪说“风雅不亡由善作,光丰之后益矜奇”(《酬曾重伯编修》其二),他深知诗歌的生命在于变化与创造。他的诗就是在广泛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善作”的精神,沿着“矜奇”的趋势,推陈出新,加以创造,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首先,他的诗虽然常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方面是真切的写实。他有不少宏篇巨制,篇幅都超越古人,往往自成某一方面小史,如《番客篇》近于华侨南洋开发史,《逐客篇》堪称赴美华工血泪史,《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不啻作者的家族史与童年生活史。他善于以细致的笔墨叙事、状物、写景,铺排场面,勾画人物,既内容丰富,又形象生动。如《渡辽将军歌》形象鲜明地刻画出吴大这个人物。吴本是湖南巡抚,喜好金石,中日战争爆发,恰好购得一枚汉印,印文为“渡辽将军”,自以为是封侯之兆,遂请缨出师。开篇写其出征的盛气:“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万户侯,岂谓区区不余畀!”豪气冲天
== 文学作品==
《日本杂事录》二卷。
诗词有:《杂感》、《今别离其一》、《日本杂事诗》、《题梁任父同年》、《上岳阳楼》等。
3 == 后人纪念 编辑==
人境庐
人境庐(2)
1884年(光绪十年)开始筹建藏书楼。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编撰《嘉应黄氏人境庐藏书目录》,著录有:经部100种,1291册;史部253种,5122册;子部221种,1425册;集部212种,1523册;丛书21种,2468册、自著书4种,21册,合计811种、11850册。珍本有《修慧寺塔铭》,其余多为普通实用之本。先后积藏有10余万卷图书,供当地学生阅览。
人境庐于1982年3月修复竣工并下式对外开放,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评定为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物,1994年3月成立了“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进行专门保护管理,1995年3月列为梅州市第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 家庭成员 编辑==
黄遵宪的高祖父:黄润,开设当铺,从事典当行业,“典肆凡四五所,子孙屡业富饶。”典当业从此成为黄遵宪家族数代经营的商业模式。
黄遵宪的儿子:黄季伟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的嫡孙:黄超声
黄遵宪的曾孙女:黄友伦、黄妙伦
5 == 人物评价 编辑==
黄遵宪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中国的政治舞台,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一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然而黄遵宪一生最大的成就,则在于他的诗歌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与他政治上的维新改革观点一致。他思想一开始就代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要打开一条出路,为新事物的发展鸣锣开道,表现新思想、新内容,就要改革旧形式。所以,做为政治改良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诗歌改良运动,其倡导者虽为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但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 “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
香港“黄学”专家怡然先生接受专访时曾慷慨陈词地说:“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就开放意识而言,如果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话,那么黄遵宪是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了!多年来黄遵宪的历史地位被不少人局限性地理解了,后人往往从文学或诗界革命的领域去理解他,而忽视其作为爱国者、思想家、变法维新者、政治家的本来面目,对黄遵宪历史地位全面深刻认识,是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
6 == 词条图册==
黄遵宪黄遵宪
人境庐人境庐
历史深邃的眼眸 订阅 160 2017年06月26日发
{{#iDisplay:v0518fy9fti|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