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遵宪

移除 1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今别离;冯将军歌;哀旅顺;杂感
}}
''' 黄遵宪 ''' ,(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清代诗人<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BB%84%E9%81%B5%E5%AE%AA%EF%BC%8C%EF%BC%881848%E5%B9%B44%E6%9C%8827%E6%97%A5%EF%BD%9E1905%E5%B9%B43%E6%9C%8828%E6%97%A5%EF%BC%89%E6%B8%85%E4%BB%A3%E8%AF%97%E4%BA%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清代诗人],搜狗百科 -2019-11-4 </ref>,外交家、 [[ 政治家 ]] [[ 教育家 ]]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4%96%E4%BA%A4%E5%AE%B6%E3%80%81%E6%94%BF%E6%B2%BB%E5%AE%B6%E3%80%81%E6%95%99%E8%82%B2%E5%AE%B6%E3%80%82%E8%A2%AB%E8%AA%89%E4%B8%BA%E2%80%9C%E8%BF%91%E4%BB%A3%E4%B8%AD%E5%9B%BD%E8%B5%B0%E5%90%91%E4%B8%96%E7%95%8C%E7%AC%AC%E4%B8%80%E4%BA%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搜狐, 2014-06-27</ref>”。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 广东 ]] 嘉应州(今梅州市)人<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D%97%E5%85%AC%E5%BA%A6%EF%BC%8C%E5%88%AB%E5%8F%B7%E4%BA%BA%E5%A2%83%E5%BA%90%E4%B8%BB%E4%BA%BA%E3%80%82%E5%B9%BF%E4%B8%9C%E5%98%89%E5%BA%94%E5%B7%9E(%E4%BB%8A%E6%A2%85%E5%B7%9E%E5%B8%82)%E4%BA%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道客巴巴 - 2015-3-14</ref>。出身于屡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87%BA%E8%BA%AB%E4%BA%8E%E5%B1%A1%E4%BB%A3%E7%BB%8F%E8%90%A5%E5%85%B8%E5%BD%93%E7%9A%84%E5%A4%A7%E5%95%86%E4%BA%BA%E5%AE%B6%E5%BA%AD&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出身于屡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搜狐, 2014-06-27</ref>。父亲黄鸿藻,字砚宾,咸丰六年(1856)举人,曾任户部主事、广西知府。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BB%84%E9%81%B5%E5%AE%AA%E5%B7%A5%E8%AF%97%EF%BC%8C%E5%96%9C%E4%BB%A5%E6%96%B0%E4%BA%8B%E7%89%A9%E7%86%94%E9%93%B8%E5%85%A5%E8%AF%97%EF%BC%8C%E6%9C%89%E2%80%9C%E8%AF%97%E7%95%8C%E9%9D%A9%E6%96%B0%E5%AF%BC%E5%B8%88%E2%80%9D%E4%B9%8B%E7%A7%B0&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搜狐, 2014-06-27</ref>。黄遵宪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BB%84%E9%81%B5%E5%AE%AA%E6%9C%89%E3%80%8A%E4%BA%BA%E5%A2%83%E5%BA%90%E8%AF%97%E8%8D%89%E3%80%8B%E3%80%81%E3%80%8A%E6%97%A5%E6%9C%AC%E5%9B%BD%E5%BF%97%E3%80%8B%E3%80%81%E3%80%8A%E6%97%A5%E6%9C%AC%E6%9D%82%E4%BA%8B%E8%AF%97%E3%80%8B&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黄遵宪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 [[ 日本 ]] 杂事诗》], 搜狐, 2014海博学习网  2014-068-2721 27</ref>。
 
1人物生平
参加科举
外交生涯
返乡编纂
二次外交
参加变法
乡居阶段
2个人作品
诗作思想
主题题材
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
3后人纪念
4家庭成员
5人物评价
6词条图册
==人物生平==
参加科举
1873年(同治十二年)黄遵宪26岁时,考取了拔贡生。
1874年(同治十三年)春,黄遵宪启程去 [[ 北京 ]] ,参加顺天(清朝沿用明朝旧制,以北京为顺天府)乡试。当时他父亲黄鸿藻正在北京户部任职,于是父儿俩生活在一起。由于黄鸿藻的薪俸不多,所以他们的生活很简朴。在北京,黄遵宪交了一些朋友,还结识了一些官场上的人物,这对他以后的政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876年(光绪二年),他随父亲到山东烟台作了一次漫游,见到了洋务派官僚张荫桓、李鸿章等人。黄遵宪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引起了他们对这位年轻人的兴趣和注意。李鸿章竟当着别人的面称道黄遵宪为“霸才”。以李鸿章当时权势和地位,能如此推重黄遵宪这样一位初出茅庐的后辈,使黄遵宪大有“知遇”之感。这是黄遵宪和洋务派发生联系的开始。
1880年(光绪六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黄遵宪题写了“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在日本期间,黄遵宪开始接触从西方传播到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当他读了法国启蒙运动先驱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后,“心志为之一变,以为太平世必在民主”,领悟到“所当师四夷”,“中国必变从西法”,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并把此思想和想法对何如漳分享。正是这种思想的形成,使他后来成为我国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在日本期间,黄遵宪清楚地看到,日益强盛起来的日本正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和朝鲜。
1880年(光绪六年),黄遵宪通过赠与朝鲜信使金弘集的《 [[ 朝鲜 ]] 策略》一书,阐明了他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主张。他在和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联合给朝廷的建议中说:“故论中国今日之势,能于朝鲜设驻扎办事大臣,依蒙古西藏之例,凡内国之政治,及外国之条约,皆由中国为之主持,庶外人不敢觊觎。”
驻日期间,黄遵宪深入了解日本国情,搜集了200多种资料,撰写《日本国志》(1887年成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
===二次外交===
1890年(光绪十六年)2月,薛福成乘船到达香港,黄遵宪自嘉应州前来与薛福成会合,登船。他们从香港启程,经过了 [[ 越南 ]] 、新加坡、锡兰(今 [[ 斯里兰卡 ]] )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经过法国马赛、巴黎,最后到达英国伦敦。一路上,黄遵宪被异国风土人情所吸引,更为亚洲弱小国家遭沦丧而感叹。在英国期间,黄遵宪接触了英国政界上层人物,仔细考察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他非常推崇这种制度,后来维新变法期间,黄遵宪在湖南,协助陈宝箴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就是以英国为模式的。黄遵宪以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国二等参赞,不久,黄遵宪又被调任新加坡总领事。后来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提到了调任黄遵宪一事的原委。那是因为当时北洋 [[ 海军 ]] 提督丁汝昌给朝廷的报告中,说他奉命巡洋时,抵达新加坡一带,目睹当地华侨因为中国政府没有设领事馆,受了洋人的欺凌剥削,有冤无处诉。他请求中国政府速派领事到新加坡附近各岛。薛福成考虑将新加坡领事改为总领事,就可以兼办其他各埠的侨务。经过考虑,他决定委派黄遵宪。因为此人“历练有识,持己谨严,接物和平,允堪胜任”。从薛福成的这几句评价里,可以看出黄遵宪此时已是一个成熟老练的外交家了。
1891年(光绪十七年)秋,黄遵宪到新加坡任总领事,从事改善侨胞待遇、保护侨胞财产的工作,发展华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经过黄遵宪的力争,清政府颁布了一些保护华侨的规定,以后,黄遵宪又创立了给华侨颁发“护照”的制度。黄遵宪在新加坡任总领事,3年有余,期间身体一直不好,约有一半日子是在养病中渡过的。尽管如此,黄遵宪仍带病坚持工作,处理外交事务外,对华侨事务特别关心。另经黄遵宪据理力争,英国政府终答应中国在吉隆坡等地设副领事。
}}
===参加变法===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春天,黄遵宪怀着满腔忧国之情去江宁(今南京)拜见张之洞,但黄遵宪未没有受到重视。黄遵宪在 [[ 湖北 ]] 办理教案期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听说台湾被割让,黄遵宪心情十分悲痛,然而黄遵宪并没有“被发入空山”,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康有为掀起的维新变法的运动中。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参与上海强学会、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时务报》。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危机迫在眉睫,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正式开始。由于维新派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极力反对。8月,黄遵宪被任命为出使 [[ 日本 ]] 大臣。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并宣布“亲政”,下令逮捕维新派,百日维新失败了。10月9日,上海道蔡钧奉命将黄遵宪扣留于洋务局,派200余人围守,候命押解北上。然而黄遵宪并没有遭到杀害,成为维新派领导人中少数幸存者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平日交游广阔,朝中有人帮他说情,更主要的则是英国、日本等国出面,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向清政府声言:“如中国政府欲将黄遵宪不问其所得何罪,必治以死,则我国必出力救援,以免其不测之祸。”日本驻华公使也向清政府提出交涉,声言查办黄遵宪,“有伤两国交谊”。这就使顽固派不得不有所顾忌,只好释放了黄遵宪。10月15日,黄遵宪乘舟南归。
===乡居阶段===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