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民族

增加 3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漢語]]中,民族一詞具有十分豐富而复杂的內涵,可以表达多种近似而不同的概念。词汇本身歧义较多,概念和用法受到政治的较大影响,这些义项之间容易相互混淆。在不同的學科中,對於民族的[[範疇]]與用法也有許多歧異。在学术上,族群比民族的概念更宽泛。而在汉语实际使用中,民族可以被表示为包括[[族群]]、[[国族]]、民系在内的多种含义。民族一词在中英翻译时也十分容易混淆。[[Ethnic group]]和[[Nation]]经常被翻译为民族,然而更精确地应分别译为译为[[族群]]和[[国族]]。
在汉语的实际表达中,其中一种解释是,民族是血缘和文化的共同体。在中国大陆,官方一般认为民族是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缘概念,然而卻將父母的民族成分作為認定公民族屬的前提。而[[中华民族]]這一概念本身较为偏向[[国族]]概念。辛亥革命之前,革命党人试图以當時漢族地區为界建立一个[[汉民族]]国家來反抗清廷的民族壓迫,此时的[[中华]]和[[汉族]]的意义等同,为[[族群]]概念。而革命党人提出[[五族共和]] <ref>[http://www.xhgmw.com/html/zhuanjia/chengguo/2014/0716/6627.html “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辛亥革命网,2010-12-11 </ref> 后,[[中华民族]]被升格为表示全中国内的所有族群,成为[[国族]]概念。
==概述==
事實上,雖然上一段所提到的這種主觀元素,似乎在民族形成的過程當中確實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我們只用這種主觀元素來定義民族的話,則這個定義顯然是不充分的。集體連帶感可以存在於許多不同種類的社會團體當中,比如說[[家庭]]、[[志願團體]]、或者是[[商業組織]],也都存在著這種連帶感,並不只是限於民族當中。那麼,到底民族和其他的[[社會團體]]有什麼具體的差別呢?如果要將一個擁有集體連帶感的人群稱之為民族的話,除了這個集體連帶感以外,我們還可以在這群人當中找到什麼樣的其他特質呢?主觀要素只是要將一群人視為是民族的最起碼條件而已,但是,這顯然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定義。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民族的定義: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ref>[http://roll.sohu.com/20110603/n309266194.shtml 民族概念: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搜狐滚动,2011-06-03</ref>
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血統視為認定公民的民族成份的大前提。
<center>{{#iDisplay:o002532lnq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39 中國民族史]]
717,1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