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螢光

增加 1,7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螢光''' 是來自於能量的轉換。在分析上是一種重要的發射程序,其中[[原子]]或[[分子]]因吸收一束光子而受到激發。然而受激發物種鬆弛回到基態,將多餘的能量以光子形態釋出來,吸收第一次光子與釋出第二次光子之間的時間落後在 10-5秒以下者為螢光,如果落後時間較長(10-4秒以上)為[[磷光]]。螢光和磷光的波長比用來激發的光子之波長更長。<ref>[http://www.seafood.nkmu.edu.tw/main.php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ref>
譬如[[夜明珠]]在白天吸收了光能量之後,[[電子]]在激發態的時間是以分鐘來計算的,黑夜中我們就可看到夜明珠慢慢釋放電子到[[基態]]所產生磷光。[[手錶]]也常用磷光材料幫助我們在黑暗中看時間,如果用的是螢光材料,只要沒有照光,所有電子在1微秒內釋放能量放出螢光,以致我們看不到亮光。科學或學術中所指的螢光,大部分以光讓電子到激發態再放出螢光,稱「光致螢光(photoluminescence)」。材料吸收較高能量的光,譬如[[藍光]](2.8電子伏特)使電子躍遷到激發態後,電子經過能量損耗放出較低能量的光,譬如綠光(2.4電子伏特)。<refname="科學">{{Cite journal | author =林宮玄| url =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_78.html | title =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螢光| journal = 科學月刊| year = 2017年3月| issue =593 | pages =}}</ref>
==螢光的應用==
日常生活中泛稱的螢光,指的是[[可見光]]。譬如LED就是利用發光材料放螢光,屬於「電致螢光」。LED常見在生活應用中,藍光LED更是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表彰,使LED可應用在白光照明。目前市面上的LED白光燈泡,利用藍光LED激發螢光粉中的電子,「光致螢光」而產生黃光,並與原有的藍光混合成白光。市面上的日光燈管、[[省電燈泡]]等,藉由通電使管壁內的[[水銀]]蒸氣放出[[高光子]]能量的[[紫外線]],管壁內側的磷質螢光物質吸收紫外線後可發出可見光,也是利用光致螢光的方式產生白光。
螢光棒也大量應用在娛樂用途,人類很容易被漂亮且五彩繽紛的光所吸引,譬如人們喜歡在節日用不同顏色的[[燈泡]]串起來裝飾。[[電腦]]、[[電視]]、手機、平板等螢幕,也可屬於娛樂範圍。早期的[[映像管]]電視(CRT TV)及大尺寸電漿電視,在真空中發射電子直接打到不同發光材料,利用「陰極螢光」混出不同顏色。目前的液晶螢幕內的液晶本身不發光,而是用來控制透光強弱,因此需要白光的背光板搭配紅、綠、藍[[濾鏡]]混色。市面上所謂LED液晶螢幕,是指背光板用LED白光光源,並非直接用不同顏色的三種LED所組成。OLED 螢幕可直接利用發不同顏色光的材料做成LED來混色,OLED中的O指的是有機(organic),即利用有機發光材料所做成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市面上也開始推出量子點螢幕,利用無機材料LED的藍光透過「光致螢光」激發不同量子點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ref name="科學"/>
==參考來源==
6,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