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干旱

增加 2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干旱.jpg|350px|缩略图|右|<big>干旱</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5/7f3f397002284b9da21e6039fe3da003.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14192955_9989614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干旱'''指某一地区长期无雨或高温少雨,使[[空气]]及土壤的水分缺乏。而干旱发生主要与偶发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逐渐短缺。二是[[森林]]植物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便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ref>[https://www.sohu.com/a/238939692_100008784 【防旱知识】 请节约用水,不要再让干旱发生],搜狐,2018-07-02</ref> 。三是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四是用水浪费。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它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诸多生态和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
==旱灾==
旱灾指因[[气候]]严重或不正常地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欠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
中国历代容易发生旱灾,帝王在旱灾发生时常有[[祈雨]]的活动 <ref>[http://www.doc88.com/p-6146929987308.html 从祈雨看宋代对干旱的应急处理],道客巴巴</ref> ,例如《册府元龟》卷一四五《帝王部弭灾》:“长兴二年四月乙巳,帝幸龙门寺祈雨,至晩,还宫”。崇祯末年,旱灾频繁,崇祯本人虽然精励图治,最后仍导致亡国。《益都县志》记载1639年:“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七月大蝗,岁大饥,人相食,流民载道”;[[光绪]]年间亦有大旱,1876年12月11日的《申报》记载,由于旱灾,山东各地灾民纷纷逃荒,各处“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状”,丁丑年(1877年),山西旱荒严重,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饥民铤而走险,“拦路纠抢,私立大纛,上书‘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八字”。
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人民更是饱受迁徙流离之苦,引致社会动荡。[[明代]]丘濬指出:“劫禾之举,此盗贼祸乱之萌。”。因此,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公共秩序]],救荒几乎是执政者的重要课题,《[[周礼]]·地官·大司徒》总结了“荒政十二条”,《管子·度地》云:“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
==参考文献==
[[Category:328 氣象學]]
248,9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