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歐洲聯盟

增加 10,015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歐洲-{}-聯盟'''({{lang-en|'''European Union'''}};{{lang-fr|'''Union européenne'''}};{{lang-d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la…”
'''歐洲-{}-聯盟'''({{lang-en|'''European Union'''}};{{lang-fr|'''Union européenne'''}};{{lang-d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lang-en|EU}};{{lang-fr|UE}};{{lang-d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欧盟官方语言名称列表|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盟高峰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主權債務危機]]、[[歐洲移民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ref>{{cite|url=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10/12/nobel-peace-eu-idUSO9E8K302320121012?type=marketsNews|title=EU will win 2012 Nobel Peace Prize, broadcaster NRK says|publisher=路透社|date=2012年10月12日|accessdate=2012年10月12日}}</ref><ref>{{cite|url=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2012/|title=The Nobel Peace Prize 2012|publisher=Nobelprize.org|date=2012年10月12日|accessdate=2012年10月12日}}</ref>

== 歷史 ==
{{main|欧洲联盟历史|歐洲聯盟擴大}}
[[File:EC-EU-enlargement animation.gif|thumb|left|280px|欧盟成员国大陆领土的扩张动画(在欧洲共同体之前-2013年),加入国家着色。]]
歐洲統一的思想,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20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中世紀時期的東羅馬帝國,以及其後的[[法蘭克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等都將歐洲許多地區統一在其疆域之內。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破後,[[波希米亞]]國王Podebrady之喬治就於1646年建議,歐洲基督教國家應該組成聯盟,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當時就有歐洲人設想歐洲仿效[[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歐洲合眾國]],支持此提議者包括[[拉法耶特侯爵]]、[[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等。19世紀初,[[拿破侖]]曾在[[大陸封鎖]]期間在歐洲大陸實行[[關稅同盟]]。

最初於1948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組成的[[荷比盧三國關稅同盟|關稅聯盟]],主要是免除關稅,開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貿易。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 (政治家)|罗伯特·舒曼]]公布“[[舒曼计划]]”,建议将法国、德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其他欧洲国家也可参加。

1951年4月18日,[[西德]]、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国]]、[[意大利]]六国签署《[[巴黎条约 (1951年)|巴黎条约]]》,决定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合作推動煤與鋼鐵的生產銷售。1952年7月23日,该条约生效,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六國在[[羅馬]]簽署《[[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该条约生效,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旨在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間的關稅,促進會員國間勞力、商品、資金、服務的自由流通。

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合并条约|布魯塞爾條約]]》,决定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所属机构加以合并,统称为“[[欧洲各共同体]]”。1967年7月1日,该条约生效,“欧洲各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2年後,[[丹麥]]、[[英國]](2016年6月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至今还没有脱欧)、[[爱尔兰]]、[[希臘]]、[[西班牙]]及[[葡萄牙]]先後加入[[歐洲各共同體]]。

1987年7月1日,歐洲單一法案生效。1990年6月,簽訂《[[申根條約]]》,消除過境關卡限制,使會員國間無國界,於1995年3月26日生效。

1992年2月7日,《[[歐洲聯盟條約|馬斯垂克條約]]》签订,設立理事會、委員會、議會,逐步由區域性經濟共同開發轉型為區域政經整合的發展。並將歐洲經濟共同體更名為歐洲共同體。

1993年11月1日,《[[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歐洲三大共同體納入歐洲聯盟,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

1995年1月1日,會員國增加[[瑞典]]、[[芬蘭]]和[[奥地利]]。

1999年,推出共同貨幣「[[歐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啟用。

2004年,第五次擴張第一階段,[[賽普勒斯|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脫維亞]]、[[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馬爾他]]、[[斯洛維尼亚|斯洛文尼亚]]加入歐盟。

2007年,第五次扩张第二階段,[[羅馬尼亞|罗马尼亚]]、[[保加利亞|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條約]]》正式生效。根据《[[里斯本條約]]》,欧盟設置新的[[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條約加入了《[[欧洲联盟基本權利憲章]]》以保障人權,使[[歐洲議會]]和各成員國議會有更大的發言權以增加歐盟的民主正當性,並試著增進[[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的效率。

2013年7月1日,[[克羅埃西亞|克罗地亚]]加入歐盟。

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2016年英国脱离欧盟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將開始協商達成退出歐盟協議,直至2019年3月29日,英國將繼續是歐盟成員,繼續執行歐盟法律和其他經貿協議。直到英國和歐盟達成退出歐盟的協議,並獲得[[歐洲議會]]和[[英國國會]]的通過,英國才能正式脫離歐盟。

== 地位 ==
[[歐盟]]目前是歐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成員國已將部分[[主權|國家主權]]交給組織(主要是经济方面,如[[貨幣]]、[[金融]]政策、內部市場、[[國際貿易|外貿]],亦包括外交政策,歐盟各國的外交政策受歐盟委員會約束),加上[[歐盟委員會]](行政權)連同具政治影響力的[[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立法權)和[[歐洲法院]](司法權),令歐盟越來越像[[聯邦制]]國家。雖然歐盟還不是真正的國家,歐盟本身也無權行使各成員國的主權,但[[里斯本條約]]第一條第八項(款)<ref>[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C:2007:306:0010:0041:EN:PDF|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pdf)</ref>允許歐盟簽訂[[歐洲人權公約]]成為[[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

== 政治 ==
[[File: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by form of government 2019.svg|thumb|right|300px|欧洲联盟成员国的政体
<br>{{Legend inline|#C90000|[[总统制]]共和国家,由总统掌握实权。}}<br/>
{{Legend inline|#FF9B37|[[半总统制]]共和国家,由总统和独立于总统的内阁分享权力。}}<br/>
{{Legend inline|#00E673|[[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本身并没有实权。}}<br/>
{{legend inline|#F0F000|[[议会共和制]]及[[委员会制]]国家,国家元首本身并没有实权。}} ]]


欧盟成员国的[[政体]]虽各不相同,但基本同属[[民主政体]];[[塞浦路斯共和国]]为[[总统制]];[[法兰西共和国]]、[[葡萄牙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罗马尼亚]]为[[半总统制]];[[芬兰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波兰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意大利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爱尔兰共和国]]、[[希腊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保加利亚共和国]]、[[马耳他共和国]]则为[[议会共和制]];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荷兰]]、[[卢森堡大公国]]、[[比利时王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西班牙王国]]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其中,实行共和制的成员国占全部成员国的85%。

== 宗旨 ==
主張歐洲多元一體,促进歐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歐洲基本价值观,加强国际合作。
5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