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賈誼

增加 3,23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贾谊'''({{bd|前200年||前168年|catIdx=J賈誼}}),西汉时期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
'''贾谊'''({{bd|前200年||前168年|catIdx=J賈誼}}),[[西汉]]时期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生平和成就==
贾谊于[[汉高帝]]七年出生于洛阳,从小才学过人,文笔十分漂亮。十八岁即闻名于郡里,被郡守招致门下。[[汉文帝]]登基,擢升郡守为[[廷尉]],贾谊也因郡守推荐当了博士。尽管在博士中年岁最小,但是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文帝很欣赏他,一年后被提升为太中大夫。贾谊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以代替秦制。汉文帝打算擢升贾谊并采用他的方案,遭到官僚与王族阶层反对,只得作罢。并于公元[[前177年]]贬贾谊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对贬谪不满,又听闻长沙气候潮湿多雨,以为自己会早死。他心情悲观失望,在渡湘江时作了《[[吊屈原赋]]》。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时,有鸟飞入房屋,贾谊有感而作《[[鵩鸟赋]]》。《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是他的骚体赋代表作。[[长沙]]因为他和屈原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賈誼在長沙的故居也一直被保留下來,相傳南北朝時還遺留他挖的井、他的石坐床和親手栽種的柑樹。到了宋代他的故居被改建成賈誼祠。明清時更在祠中增祀屈原,改為屈贾祠,至今仍是供人憑弔的古蹟。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召贾谊回洛阳,问以鬼神之事,夜半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关于此事后世有争论,[[李商隐]]颇为贾谊不平,有诗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生不得重用而叹息,但也有人认为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汉文帝问鬼神实为韬晦之举。

不久,汉文帝拜贾谊为自己爱子[[梁怀王]]的太傅。贾谊此时期除太傅责任以外,主要写政论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汉文帝进行劝谏。《治安策》、《论积贮疏》是他这时的代表作。其政论文既有战国纵横家散文的餘风,又有韩非子等人论证严谨风格的影响,洋洋洒洒,文采斐然。所以賈誼的辭賦可謂上承屈、宋,下開枚、馬,是從楚辭體發展到漢賦的重要橋樑。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未尽职责,终日哭泣,于第二年忧郁而终,年仅33岁。

贾谊虽然早逝,但其文采与见识深受后人赞叹。[[司马迁]]在《[[史记]]》中作《屈原贾生列传》;《[[汉书]]》也有《贾谊传》。后来的文人对他的评价极多,唐代[[裴度]]〈寄李翱書〉:“賈誼之文,化成之文也,鋪陳帝王之道,昭昭在目。”。台灣作家[[柏楊]]在翻譯《[[資治通鑑]]》曾寫道:“治安策原文,已不可得。[[司馬光]]在殘篇中,摘錄他認為重要的部份,連‘六個長嘆’,都不能完整。”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