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许衡

增加 6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许衡]]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1209年5月8日)出生在新郑县城西阳缓里,祖籍怀庆路河内县沁北村人,后为
避战乱, [[ 许衡 ]] 父母才迁居到新郑。
据《元史》、《许文正公遗书》、《许文正公世家谱》、《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蒙兀儿史记》等史料记载,许衡家族世代务农,但他自
幼勤读好学,天资聪颖,七岁时入学,曾问老师为何要读书,老师答曰:“为了考科举。” [[ 许衡 ]] 又问:“仅仅是这样?”老师大为惊异。以后每次讲
书,[[许衡]]都要问个究竟,以致老师对其父母说:“令郎聪敏过人,我不能胜任,请别求名师。”辞馆而去。像这样连换了三位老师。长大后更加好
学,因家贫无钱购书,常涉百里借书抄书。他曾在一个算命先生家中看到一部解释《书经》的书,便去手抄回来细读,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得到一部
王弼注释的《易经》。当时虽兵荒马乱 [[ ,许衡 ]] 仍坚持日读夜思,且身体力行 。
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兵临新郑县, [[ 许衡 ]] 同众人从洛阳渡河经河阳(今孟县)返乡。
此后, [[ 许衡 ]] 相继至鲁、魏之地,在魏三年后又回到怀庆路,后又常来往于河、洛之间,在柳城从姚枢处得到程颐、程颢及朱熹的著作,从中获益甚
大。后移居辉县附近之苏门山时,常与姚枢及窦默讨论学问,内容涉及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等众多话题。 [[ 许衡 ]]
说:“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如果在上者不履行,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他在实际生活也正是这样做的。 [[ 许衡 ]] 曾赴河北大名府讲学,由于恭谨
执教,求学的人很多,并匾其斋为“鲁斋”,从此号称“鲁斋先生”。
元宪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受封于秦中,召许衡为京兆提学, [[ 许衡 ]] 在京兆的郡县广建学校。忽必烈南征时,许衡返归怀庆,京兆学者挽留不住,
只得送至临潼而归。
元世祖即位后,许衡还与刘秉忠等“立朝仪”、“定官制”,完善元朝官员品阶等级。筹划立国规模,上书言立国“必行汉法”。
[[许衡]]精通天文、历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以海宇混一,宜协时正日”,故须摒弃沿用已久舛误甚多的金代(大明历)而创制新历。   于是,遂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恂、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经过全们的积极努力,至元十七年(1280年),终于完成   了这一艰巨复杂的任务。在此期间,许衡以年届七旬的高龄,辛劳擘划,艰苦备尝。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修建27   所观测台,进行实地观测。制订了《授时历》。他用近世截元法代替了上元积年法,并推算出了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结论,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一周的实际数字只差26秒,比欧洲著名的《格列高利历》还要早三百年。《授时历》使用的时间,前后达363年(1281年—1644年)之久,是中国历史   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重大改革。明初著名学者宋濂赞扬道:“至元十三年,世祖诏前中书左承许衡、太子赞善王   恂、都水少监郭守敬改订新历,……自古及今,其推算之精,盖未有出于此者也。”这是十分中肯、公允的评价。 许衡对汉蒙文化交流,程朱理学传播和朱陆合流有较大影响。与姚枢、窦默等讲程朱理学,“慨然以道为己任”。他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有其独到之   处,提出了“命”、“义”之说。许衡精研程朱理学而不拘泥,提出了著名的“治生论。”他说:“言为学者,治生最为要务。”许衡是元代儒学的   主要继承人和传播人。元代有人赞扬他说,“继往圣,开来学,功不在文公下。”明代大儒薛瑄则称其为“朱之后一人”。 许衡在哲学上,称世界本原是“独立”的“道”。认为“道”生“太极”,“太极”函“一气”﹔“气”具阴阳,由此化生天地万物,而其中又以人   为灵贵。他又称太极是理﹑天理,说“有是理而后有是物”,“无理则无形”,认为形而上之理是世界根源。在论到天地万物时,认为“万物皆本于   阴阳,要去一件去不得”。万物皆有刚柔﹑动静﹑内外诸矛盾。每一矛盾双方都相济相胜,“天下事,常是两件相胜负,从古至今如此”。但他认   为,矛盾发展最终“以静为主”,止于无对﹑静止的状态,又表现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倾向。 在心性问题上,许衡认为人禀赋天理即天命之性。人性本善,是本然之性。但人禀气有清浊之不同,故又有气质之性。通过静时“存养”﹑动时“省   察”的修养方法,能使“气服于理”,复见天理。他还提出心与天同的天人合一论,强调“反身而诚”﹑“尊德性”等自省自思的认识和修养方法,   认为这样就可以尽心,知性,知天。 许衡哲学虽本于程朱,但不重玄奥“隐僻”之理,而强调道德践履。他说,“道”在日用行事中,不是高远难行   之事,并提出“盐米细事”也应当讲究。这在客观上有一定积极意义。 === 个人作品 编辑=== 据《四库全书》所录,许衡的专著有六种:《鲁斋集》·六卷(含书简)、《鲁斋心法》 [5] 、《授时历经》(与郭守敬合著)、《读易私言》、   《鲁斋遗书》(又名《鲁斋全书》)及《许文正公遗书》。 
人物评价编辑
正面王磐:①先生神明也! [6] ②气和而志刚,外圆而内方,随时屈伸,与道翱翔。或躬耕太行之麓,或判事中书之堂,布褐蓬茅不为荒凉,圭组轩冕   不为辉光。虚舟江湖,晴云卷舒,尚友千古,谁与为徒?管幼安、王彦方、元鲁山、阳道州,盖异世而同符者也。 [6]  虞集:①许文正公表章程、朱之学,天下人心风俗之所系,不可诬也。 [6] ②文正遗书,其于圣贤之道,所志甚重远,其门人之得于文正者,犹未   足以尽文正之心也。后之随声附影者,谓修词申义为玩物,谓辨疑答问为躐等,谓无猷为为涵养德性,谓深中厚貌为变化气质,外以聋瞽天下之耳   目,内以蛊晦学者之心思,而谓文正之学,果出于此乎? [6] 许衡许衡
孙承恩:尊闻行知,潜心圣道。岂惟堂基,巳及阃奥。司马笃实,伯子粹纯。考亭之后,见子一人。 [7]
 
顾嗣立:先生开国大儒,不藉以文章名世。然其古诗亦自成一家。近体时有秀句。……讽咏之余,恍然如在吟风弄月间也。 [8]
 全祖望:①河北之学,传自江汉先生,曰姚枢,曰窦默,曰郝经,而鲁斋其大宗也,元时实赖之。 [6] ②要之,文正兴绝学于北方,其功不可泯,   而生平所造诣,则仅在善人有恒之间,读其集可见也,故数传而易衰。 [6]  
张烈:元儒如许鲁斋、刘静修、吴草庐、许白云、金仁山皆有功圣门,而许为最然,终不敢比于程朱。 [9]
 爱新觉罗·弘历:人君开国承家,创业垂统,必有通经明道、规模宏大之臣为之立法垂猷,使子孙有所鉴,成宪而持永久,斯立国之要也。元自太   祖、太宗以及世祖并有天下,莫不率服,亦赖有一二名臣为之左右于其间,使敷政设教,有以成一代之纪纲,则耶律楚材、许衡其人也。二人立纲陈   纪,为国成宪。才智兼全,经理庶务,衡让于楚材;而明道通经,匡君定国,讲明礼乐,立一国之规模,则楚材又让于衡焉。观其首陈四防,其立国   规模一疏,世祖累用其言,已有成效。至于言治道、劝用贤、言养民,皆天下急务,而不见大用于世,乃天下之不幸,亦有元之不幸也。自朱子以   来,继传之儒,代不乏人,然推西山、鲁斋为尤卓。西山生于宋末,虽为防政,不究其用;鲁斋当元初,尊信朱子,倡明正学,世祖累见信用,其功   效颇着于西山云。 [10]  柯劭忞:许文正应召过真定,刘文靖谓之曰:“公一聘而起,无乃太速乎?”文正曰:“不如此则道不行。”及文靖不受集贤之聘,或问之,   曰:“不如此则道不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恶可轩此而轾彼也。自朱子以后,博通经术,未有及吴文正者。拟之四科,许德行,刘   言语,吴基文学欤。 [11] 反面
梁启超:汤斌、李光地者,学术之醇,不及许衡,而隳弃名节与之相类。 [12]
 
熊逸:那些理学名儒,如许衡、吴澄辈,皆俯首称臣。只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谢叠山不肯臣元,都死了节。 [13]
 === 轶事典故 编辑=== 
主词条:许衡不食梨
 盛夏行路时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   曰:“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 === 史料记载 编辑===《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14]
《宋元学案·卷九十·鲁斋学案》 [6]
《新元史·卷一百七十·列传第六十七》 [11] 后世纪念 编辑
研讨会
2004年11月6日,由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站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在中站区落下帷幕。
 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专门对许衡进行的一次高规格的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许衡是中国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   术大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思想、教育、政治、科技、文学等方面都有颇深的造诣和卓越的建树;依据大量文献和文物遗存,中站   区李封村是许衡的祖籍故里和卒葬地;许衡说服了元代统治者部分采纳了他的“行汉法”建议,吸取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兴文治,减轻了元初战   乱对社会生产的破坏;许衡是程朱理学在元代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光大者,使朱学在元代得以北传,他也因此成为理学的北方宗师;许衡领导了   《授时历》的编制,他对《授时历》的贡献应与郭守敬等人一样彪炳史册;许衡在医学方面既有理论又有临床经验,在数学的研究和教学方面也颇有   成就,是元代一位很有作为的科学家;许衡创建了元朝的国子学,为元朝培养了一大批拥有儒家思想的高级管理人才。 
专家们建议,在这次研讨会的基础上成立许衡研究会等学术组织,尽快编辑出版研讨会论文集和许衡文集,使对许衡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纪念大典
 2009年11月15日(农历己丑年九月二十九)是“元代第一通儒”许衡诞辰800周年纪念日,2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许氏后裔云集中站区许园,共同祭   拜许衡。 许衡诞辰800周年纪念暨项目签约活动,共签约项目24个,计划总投 资23.6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