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许衡

增加 4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命许衡与太常卿徐世隆制定朝廷礼仪制度,与太保刘秉忠、左丞张文谦立定官制。许衡参考历代官制体系,减去一些临
时增设机构和旁设机构,于至元七年(1270年)上奏。其中涉及到一些权贵的利益,有人劝他不要变更旧制。 [[ 许衡 ]] 说:“我所论的是国家的体制,与
个人无关。”他的建议得到忽必烈赞同。不久,阿合马任中书平章政事,统领尚书省及六部,权势很大,一些大臣阿谀奉承,但 [[ 许衡 ]] 与阿合马争论
时,坚持原则,从不让步。不久,忽必烈任命阿合马的儿子为枢密佥院官,众人都附合,唯独许衡不同意,对忽必烈说:“国家大权在于兵、民、财
三个方面,如今阿合马掌管民、财,其子又掌管兵权,这不行。”此后 [[ 许衡 ]] 随忽必烈到上京时,又列举阿合马专权欺上,损国害民的众多事项,但未
得上报给忽必烈。 [[ 许衡 ]] 因此称病,请求不参与国家机务大事。
许文正公燕居图
忽必烈早有立太学的打算,于至元八年(1271年),任命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并亲自挑选蒙古子弟交于 [[ 许衡 ]] 教育,许衡请求征调其弟子王
梓、刘季伟、韩思永、耶律有尚、吕端善、姚燧、高凝、白栋、苏郁、姚火敦、孙安、刘安中等十二人为伴读。这些蒙古子弟年幼,许衡关爱他们如
,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制成新历,忽必烈赐名为《授时历》,颁行天下。
至元十七年(1280年)六月, [[ 许衡 ]] 因病请归怀庆休养。
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公元1281年3月23日), [[ 许衡 ]] 辞世,时年七十三岁。于同年四月二十(5月9日)下葬。 [[ 许衡 ]] 作古后,怀庆人无论贵贱长幼皆为
之恸哭。四方学者闻讯相聚哀哭,更有不远千里奔赴墓前致吊者。
衡居魏时的书斋名。
[[ 许衡 ]] 的品德言行大为人们推崇,被后人誉为“元朝一人”。
== 主要成就 ==
许衡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主持教育工作,承宣教化,不遗余力。许衡以“乐育英才,面教胄子”为宗旨,故其门下不仅有大批汉族学生,还有不少
族弟子。他施教的原则是“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即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至元八年(1271年), [[ 许衡 ]] 奉元世祖之命,负责培养一批蒙古贵族
子弟,在他的辛勤教育下,这些不懂汉文的青年也都成为“尊师敬业”的优秀儒生。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致位卿相,为一代名臣”。众多弟子如姚
主要继承人和传播人。元代有人赞扬他说,“继往圣,开来学,功不在文公下。”明代大儒薛瑄则称其为“朱之后一人”。
[[ 许衡 ]] 在哲学上,称世界本原是“独立”的“道”。认为“道”生“太极”,“太极”函“一气”﹔“气”具阴阳,由此化生天地万物,而其中又以人
为灵贵。他又称太极是理﹑天理,说“有是理而后有是物”,“无理则无形”,认为形而上之理是世界根源。在论到天地万物时,认为“万物皆本于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