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旺达·兰多芙斯卡

增加 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旺达·兰多芙斯 卡Landowska 卡'''Landowska ,Wanda (1879-1959)国家:Poland波兰。波兰大键琴家、钢琴家。学于 [[ 华沙音乐学院 ]] ,1900-1912年间在巴黎教授钢琴,广泛结识文化界名流。此后约七年均在柏林教授大键琴。1925年在巴黎创办古代音乐学校。1940年起定居美国,专事教学、著述和录音。她被认为 是20 是[[20 世纪 ]] 大键琴艺术的复兴者和20世纪早期J.S.巴赫大键琴音乐权威的演绎者。她法雅、普朗克等作曲家为她写过20世纪首批用大键琴演奏的乐曲。许多当代著名大键琴家都是她的学生。她结过婚,她的学生、助手 [[ 芭芭拉·阿泰 ]] 是其终身伴侣。论著《古代音乐》、《兰多芙斯卡论音乐》,她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意大利协奏曲》、同梅纽因合作的《小提琴与键盘奏鸣曲集》以及记录片《兰多芙斯卡:非凡的智者》等。
==简介==
兰多芙丝卡出生于华沙,是犹太人,父亲是 [[ 律师 ]] ,母亲是 [[ 语言学家 ]] 。她早年曾在华沙音乐学院和柏林等地学习钢琴,1900年移居巴黎,与波兰民俗学者Henry Lew结婚。Henry在1918年车祸去世。她积极钻研古典音乐,改良了大键琴,使之复活成为了现代的乐器。1913年-1919年间在柏林高等音乐学校执教,1925年返回巴黎,积极推广和从事羽管键琴的演奏。1940年由于德国军队的占领她和助理兼伴侣Denise Restout前往 [[ 瑞士 ]] 避难,次年移居美国。1941年12月她抵达纽约,来到美国时基本上没有资产。1949年她定居在康涅狄格州,并开始巡回演出。她最后一次公开演出是在1954年。1959年8月16日她在家中去世,得年80岁。她的女助理兼伴侣Denise Restout编辑和翻译了她的音乐作品,在1964年出版。
==个人评价==
上个 [[ 世纪 ]] 末生于波兰,就学于华沙和伯林,最终定居美国的万达·兰多芙斯卡,被人们评价为“复活了大键琴的演奏艺术”,至今,在整个古乐运动领域,至少在键盘乐领域里,还没有人能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应该说,我们至今了解的很多 [[ 巴赫 ]] 和同时代作曲家的键盘乐作品,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兰多芙斯卡的演出。她当年在欧洲和美国的巡演,就好像为当代听众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距离浪漫主义和现代派如此久远的音乐和乐器,竟有着这样优美而精致的声音和节奏。开启这扇[[窗户]]的就是兰多芙斯卡的[[手指]],在窗户的里面,是今天的世界,窗户的外面,是悠久的古代传统。我们常常感叹于这种天才的神奇力量,他们的作用,就好像黑则明的一部[[电影]],使[[博物馆]]里欣赏艺术的观众走进了画中。 不过,如果兰多芙斯卡的作用只在于让今天的听众体会到古代[[乐器]]的美妙,那么她的“复活”作用便打了不少折扣,至少,她也就是一位高明的发现者。而兰多芙斯卡真正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她对于几百年前的音乐位置的把握。她曾说过,自己终其一生对古乐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当时[[作曲家]]思想的揣摩,因而,通过大师的演奏,我们听到的是一种穿过时间之流的精神复活。她演奏的巴赫《平均律键盘音乐曲集》,虽然没有各种现代派诠释中的个性和鲜活,但我们却无时无刻不感到一种近在眼前的巴赫尊容,乃至那个古老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这便是使巴赫在今天复活的意义。 
国的巡演,就好像为当代听众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距离浪漫主义和现代派如此久远的音乐和乐器,竟有着这样优美而精致的声音和节奏。开启这扇窗户的就是兰多芙斯卡的手指,在窗户的里面,是今天的世界,窗户的外面,是悠久的古代传统。我们常常感叹于这种天才的神奇力量,他们的作用,就好像黑则明的一部电影,使博物馆里欣赏艺术的观众走进了画中。
不过,如果兰多芙斯卡的作用只在于让今天的听众体会到古代乐器的美妙,那么她的“复活”作用便打了不少折扣,至少,她也就是一位高明的发现者。而兰多芙斯卡真正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她对于几百年前的音乐位置的把握。她曾说过,自己终其一生对古乐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当时作曲 [[Category:钢琴 思想的揣摩,因而,通过大师的演奏,我们听到的是一种穿过时间之流的精神复活。她演奏的巴赫《平均律键盘音乐曲集》,虽然没有各种现代派诠释中的个性和鲜活,但我们却无时无刻不感到一种近在眼前的巴赫尊容,乃至那个古老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这便是使巴赫在今天复活的意义。]]
250,6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