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旺达·兰多芙斯卡

增加 3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旺达·兰多芙斯卡'''Landowska,Wanda (1879-1959)国家:Poland波兰。波兰大键琴家、钢琴家 <ref>[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63789530102zijv.html?md=gd 波兰大键琴家、钢琴家--旺达·兰多芙斯卡],新浪博客</ref> 。学于[[华沙音乐学院]],1900-1912年间在巴黎教授钢琴,广泛结识文化界名流。此后约七年均在柏林教授大键琴。1925年在巴黎创办古代音乐学校。1940年起定居美国,专事教学、著述和录音。她被认为是[[20世纪]]大键琴艺术的复兴者和20世纪早期J.S.巴赫大键琴音乐权威的演绎者。她法雅、普朗克等作曲家为她写过20世纪首批用大键琴演奏的乐曲。许多当代著名大键琴家都是她的学生。她结过婚,她的学生、助手[[芭芭拉·阿泰]]是其终身伴侣。论著《古代音乐》、《兰多芙斯卡论音乐》,她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意大利协奏曲》、同梅纽因合作的《小提琴与键盘奏鸣曲集》以及记录片《兰多芙斯卡:非凡的智者》等。
==简介==
上个[[世纪]]末生于波兰,就学于华沙和伯林,最终定居美国的万达·兰多芙斯卡,被人们评价为“复活了大键琴的演奏艺术”,至今,在整个古乐运动领域,至少在键盘乐领域里,还没有人能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应该说,我们至今了解的很多[[巴赫]]和同时代作曲家的键盘乐作品,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兰多芙斯卡的演出。她当年在欧洲和美国的巡演,就好像为当代听众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距离浪漫主义和现代派如此久远的音乐和乐器,竟有着这样优美而精致的声音和节奏。开启这扇[[窗户]]的就是兰多芙斯卡的[[手指]],在窗户的里面,是今天的世界,窗户的外面,是悠久的古代传统。我们常常感叹于这种天才的神奇力量,他们的作用,就好像黑则明的一部[[电影]],使[[博物馆]]里欣赏艺术的观众走进了画中。
不过,如果兰多芙斯卡的作用只在于让今天的听众体会到古代[[乐器]]的美妙,那么她的“复活”作用便打了不少折扣,至少,她也就是一位高明的发现者。而兰多芙斯卡真正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她对于几百年前的音乐位置的把握。她曾说过,自己终其一生对古乐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当时[[作曲家]]思想的揣摩,因而,通过大师的演奏,我们听到的是一种穿过时间之流的精神复活。她演奏的巴赫《平均律键盘音乐曲集》,虽然没有各种现代派诠释中的个性和鲜活,但我们却无时无刻不感到一种近在眼前的巴赫尊容,乃至那个古老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这便是使巴赫在今天复活的意义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29/02/61495469_805179522.shtml 她在唤醒了这件乐器,让巴赫得以“复活”],个人图书馆</ref> 。  
==参考文献==
[[Category:钢琴家]]
250,6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