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同盟会

移除 26 位元組, 4 年前
分裂
隔年,黃興與孫中山因為革命旗幟問題而產生糾葛。宋教仁則對同盟會中許多事感到心寒,萌生退意,向孫中山請辭庶務幹事長一職。宋教仁在日記裡寫到他對孫中山與同盟會的不滿,並且有另謀發展之心。1911年宋教仁和譚人鳳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同盟會中部總會]]。
同盟會的第三次重大分裂<ref>{{Cite web|url = 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1gsweb.cgi?o=dcorpus&s=id=%22TG0000000968%22.&searchmode=basic|title = 復張繼論辭同盟會總理職事函|accessdate = 1909-11-12|author = |date = 1909-11-12|publisher = 台灣,國父全集,第四冊,第99-100頁.}}</ref>,是因光復會的'''[[陶成章]]、'''[[章太炎]]等人指控孫中山挪用會款的贪腐事件、私下接受日本政府政治獻金6,000元與日本商人{{link-ja| 鈴木久五郎|鈴木久五郎}} 政治獻金10,000元。   孫文收款後只留2,000元作《民報》經費,陶成章懷疑孫中山暗中搗鬼,遂指稱河口起義所用軍費不過一千多元,孫中山將各地同志的捐款攫為己有,家中發了大財。接着,陶成章糾集五六人在新加坡《南洋總匯新報》發表《同盟會七省意見書》,即所謂的《孫文罪狀》。指責孫中山「謊騙營私」,在滙豐銀行有巨額存款,貪污兩萬革命經費,有「殘賊同志」、 「蒙蔽同志」、「敗壞全體名譽」等三種十二項「罪狀」,提出九條善後辦法,要求「開除孫文總理之名,發表罪狀,遍告海內外」,但是孫中山與其支持者則堅決反對,雙方僵持不下,互鬥激烈,章太炎與光復會等人選擇退出同盟会,孫中山與汪精衛、胡漢民等於[[南洋]]另組總部,在1907年同盟會幾乎瓦解。所以1907年後的起義究竟要算在哪個組織上,至今仍是爭論不休。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壓力,以一萬五千日元請孫中山離開日本。總和臨行前日本政府和財團向他贈款2.3萬日元。當時日幣200元日幣相當於現在1000萬新臺幣/222萬人民幣。
47,8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