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芝苑

增加 1,8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06年,行政院文建會為郭芝苑出版了《郭芝苑臺語歌謠曲集》、《郭芝苑歌曲集》(包含華語、臺灣原住民語、日語、客語、華語兒童歌曲)以及《郭芝苑臺語兒童歌曲集》。郭芝苑曾發表一篇〈我寫臺語愛國歌曲〉,描述這幾年他為臺灣這塊土地書寫音樂的心路歷程,這也是他身為一位本土音樂家對臺灣文化的使命感。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郭芝苑的創作之路走得並不平步青雲,如困獸猶鬥,但為了所熱愛的藝術,他始終堅持創作,即使有所犧牲也在所不惜。他的默默耕耘,在臺灣近代音樂史上,已留下不可忽略的地位。
<ref>[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12&c=&t=1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_郭芝苑]</ref>
 
1996年郭芝苑抱著好奇心閱讀白冰冰的書《菅芒花的春天》,書中有林建隆的詩,郭老師時有所感,而即時譜曲。之後,寄給了林建隆,據說當時有四、
五個人譜曲,後來還是採用該電視劇製作人所譜的曲。也許他們有眼不識泰山,不知道是國寶級的作曲家的曲,也許流行音樂界的品味不一樣,考慮的層面也不同。總之,
以郭先生的資深與士紳、學院派背景,能因為一個歌星的遭遇而引發感動、並願意為其作曲,在當今的社會的確是不容易:
(一)阮是菅芒花
恬恬生佇山邊
靜靜開佇谷底
無衫無鞋
無人栽培
牧童給阮
走相惴
(二)
阮是菅芒花
無像牡丹富貴
毋知暝長暝短
有葉無枝
未曉靠勢
蝴蝶教阮
順風飛
(三)
阮是菅芒花
風雨攏無怨差
理想口佇心底
蒼白半生
春天走惴
秋風送阮
渡霜雪
 
 
晚年的郭芝苑,也將部分心力放到原住民音樂上,完成了《四首原住民歌謠》(2002作)、《二首賽夏族旋律》(為大提琴與鋼琴,2005作)室內樂的創作。歷經戰爭的摧殘、殖民政權下的壓抑、政權轉移的不適應,郭芝苑立志走音樂之路其實是非常艱辛的:天生彎曲的手指、父親早逝、戰爭斷絕了學習之路、創作之發表困難、封閉的政治環境下難以獲得世界藝術發展資訊......等等。但儘管如此,作為一個台灣知識份子、一個藝術家,郭芝苑還是盡他所能、有所作為。他對音樂創作的努力與堅持、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阿諛諂媚的硬骨,讓他無法成名或功成名就,卻是令人敬佩的!
他坦然面對藝術理想的良心,不輕易妥協的精神和謹守知識份子的修為,在在都是台灣人的典範。
 
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