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芝苑

增加 1,6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自公學校畢業後,郭芝苑於1934年考進臺南長榮中學,在此郭芝苑開始接觸宗教詩歌,也參加了學校的口琴隊。一年後,他離開家園與父母,考入東京神田區錦城學園中學,就讀二年級。這兒的音樂老師是知名口琴家福島常雄(Fukushima Tsuneo),郭芝苑從此跟隨著他學習,音樂人生有了第一道曙光。他也隨知名理論權威菅原明朗學習作曲,因而接觸許多日本現代民族樂派的作品。此外;他更常常欣賞「現代日本作曲家聯盟」成員的作品。除了上述兩位外,影響他創作風格的音樂家尚有伊福部昭、早坂文雄,以及做為他心中「象徵」與「指標」性人物的江文也。
然而學習音樂的過程並不順遂,當時出身名門的子弟不是學醫就是學法律,郭父對兒子的期望也是如此,但郭芝苑一心想唸音樂,不顧父親的反對考進了東京東洋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父親氣得停止經濟上的支助,讓郭芝苑一度還得去街頭演奏賺取生活費,最後是舅舅出面,勸服了郭父。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郭芝苑發現,因為先天小指頭彎曲的障礙,讓他不可能成為一位小提琴家,連演奏鋼琴都有困難,雖然是如此無情的打擊,他還是堅持要成為音樂家,於是他改修理論作曲,繼續追求他的音樂之夢。
 
但是上天的考驗並不這樣就結束,父親因病驟然過世,學業因此中斷,好不容易考上東京藝術學院就讀,卻又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戰況吃緊,音樂學校很多的課都停擺,郭芝苑只好靠著自修,在惡劣的環境下堅持不怠。此時他聽聞另一位旅日的台灣作曲家江文也的作品在法國得了大獎,決定拜訪他,從此他便時常向江文也請益,在他的心中,也萌生了要作「自己國家的音樂」的想法。<ref>[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61 【時事想想】郭芝苑 最沉默的在野作曲家 ]</ref>
 
二次戰後,郭芝苑回到臺灣,他雖曾短暫受聘於省立新竹師範學院,但因無法用流利國語教學,最後萌生去意。即使擁有日本學歷,但反而成為包袱。他所寫的臺語歌曲,被迫改為國語,更被譏為「不會說國語」的作曲家,加上當時隨政府來臺的音樂家人才濟濟,一點也容不下擁有日本學歷的臺籍音樂家,讓個性內向的他,不免產生了「出世」的想法。幸好,除了作曲,他尚擁有精湛的口琴演奏技巧,每個月除了固定在中廣吹奏,他也和親友將苑裡庄內軍中康樂隊組織起來,成立了「TSU」樂團至各地演出,頗受好評。過程中為了演奏而編曲、作曲,郭芝苑藉此機會也繼續磨練創作能力。
他坦然面對藝術理想的良心,不輕易妥協的精神和謹守知識份子的修為,在在都是台灣人的典範。<ref>[http://www.tisanet.org/quarterly/7-3-3.pdf 郭芝苑音樂作品中的台灣意識與人文關懷]</ref>
2013 年 4 月 12 日,高齡 92 歲的台灣作曲家郭芝苑闔上雙眼,告別人世,他的辭世就如同他的人,如同一粒種子無聲無息地落入土裡,用自己的生命開展出枝葉花朵。<ref>[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61 【時事想想】郭芝苑 最沉默的在野作曲家 ]</ref>
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