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太行

增加 1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刘太行.jpg|260px|缩略图|右|<big>刘太行</big>[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8764152137/64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190429/20190429A0B6YG.html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 刘太行 ''' ,男, [[ 刘伯承 ]] 元帅的长子<ref>[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EEHL4MR00517PB3U.html 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刘太行一起了解一下],网易,2019-5-7 </ref>, [[ 重庆市 ]] 开州区人,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后任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 。 1939 。1939 年3月18日出生于炮火连天的 [[ 太行山 ]] 抗日前线,毕业于 [[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
刘太行一直在部队工作,从士兵到 [[ 将军 ]] ,一步一个脚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与他熟识的同志们评价道:刘太行与他的父亲刘伯承一样,是个异常善良、厚道的人。他对己严,对人宽,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他在工作上用高 [[ 标准 ]] 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向普通人看齐。
==人物经历==
刘太行, , 重庆开县人,1939 ,1939 年3月18日出生于太行山, 父亲刘伯承, 母亲 [[ 汪荣华 ]] 。1940年10月由徐向前带到 [[ 延安, ]], 进入延安保育院, 后曾在延安抗小学习,抗战胜利后从延安回到太行山,1947年入 [[ 晋冀鲁豫 ]] 边区邯郸行知学校学习, 以后离开行知转入荣臻小学( 今北京八一小学), ), 进入 [[ 北京 ]] , 毕业于北京八一小学;因父亲调动工作而不断搬家,中学先后就读于北京101中学、南京师范学院附中、北京四中;大学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相继在农场劳动、下部队锻炼, 直到九一三事件之后才调回北京。在空军雷达研究所工作15年,在军事学院学习1年后,调到空军指挥学院工作。退休时为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 空军 ]][[ 少将 ]]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名字来历==
刘伯承从前方给汪荣华写信: 孩子生下后就叫太行。
刘伯承夫妇是在 [[ 长征 ]] 路上结的婚。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她出身贫苦, [[ 文化 ]] 程度不高,人特别忠厚老实。刘伯承在感情上是个较为古板的人。他们两人的相识与结合,纯属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1937年9月,原红四方面军在 [[ 山西 ]][[ 侯马 ]] 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刘伯承担任师长。在悲壮的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之后,遵照中央建立晋冀鲁豫敌后根椐地的指示,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刘伯承率部坚持敌后抗战,他与汪荣华组成的家庭自然就安到抗日前线。
于是,正在延安抗大学习的汪荣华于1938年5月来到太行山。不久汪荣华怀孕了。1939年3月,汪荣华在山西辽县(今 [[ 左权县 ]] )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当时正赶上日寇进攻,刘伯承在前方无暇顾及汪荣华母子,但他知道自己有了儿子后还是十分高兴。
于是,刘伯承在战斗的间隙里抽空给夫人写了封亲笔信。 [[ ]] 上除问候母子平安外,还简单介绍了战事情况。在信的末尾,他特意说:孩子生下来就叫太行<ref>[[刘太行:永远都是太行山的儿子]],中国知网,2020-4-19 </ref>。
当时因为 [[ 环境 ]] 艰苦,部队指战员结婚有严格条件限制。结婚的人少自然小孩子也就少,部队里的孩子们都倍受珍爱。在 [[ 太行 ]] ,和刘太行同龄的孩子不少在家里都有昵称,而刘太行家里家外从小到大都只有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太行。由此可以看出刘伯承夫妇对子女情感上的严肃性和对下一代的厚望。
刘太行出世之后,汪荣华没有奶水,只好找了一位奶妈。奶妈是个19岁的年轻母亲,奶水很好。半岁以前的刘太行,长得又白又胖,人见人爱。凡是见了可爱的小太行,都忍不住要抱一抱,逗一逗。
刘太行半岁时,奶妈说家中有事突然走了。当时环境残酷,根本找不到代乳品。于是刘太行每天的 [[ 食物 ]] 都是无法让一个婴儿吸收的东西,诸如 [[ 野菜 ]] 糊糊之类。那时的刘太行时常拉肚子,饿得整天啼哭。如今看他那时的 [[ 照片 ]] ,确是一副可怜相:细瘦的身子,大大的脑袋,一双眼睛瞪得老大。
1940年10月,徐向前从 [[ 山东 ]] 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预备会议,途经太行山,刘伯承就委托 [[ 徐向前 ]] 把刘太行带到延安,说:“你把太行交给总司令就行了。”
==视频==
248,4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