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任弼时故居

增加 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任弼时故居 ''' 位于中国 [[ 湖南省 ]][[ 汨罗市 ]] 弼时镇弼时村新屋里。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出生于此。
==结构==
故居为典型的南方 [[ 农村 ]] 建筑,独木结构,顶盖小青瓦,三间三进两偏层,共有房间31间。南边3间正屋和1间偏屋辟为展览室。北边有任弼时的住房及夫人的书房。
门前有 [[ 邓小平 ]] 于1980年题写的“弼时同志故居” [[ 匾额 ]] 。前进堂屋有 [[ 毛泽东 ]] 手书“任弼时同志的 [[ 革命 ]] 精神永垂不朽”的匾额。
==简介==
在任弼时中学内,有一栋四连三进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原系永新县考试院的主体 [[ 建筑 ]] [[ 土地革命 ]] 时期任弼时同志曾在此办公并居住。为纪念任弼时同志,1985年,经 [[ 王震 ]] 同志(时任国家副主席)提议, [[ 江西省 ]] 委决定将原永新中学更名为任弼时中学,旧址命名为任弼时同志故居。旧居楼上陈列了“任弼时生平事迹展览”,以100余幅照片及部分文物生动地再现了任弼时为革命战斗的一生。楼上正厅有任弼时半身塑像以及毛泽东、 [[ 刘少奇 ]] [[ 朱德 ]] [[ 周恩来 ]] 高度赞扬任弼时革命精神的题词。
==历史==
1928年6月23日龙源口大捷后,红军第三次占领 [[ 永新县 ]] 城,6月26日,毛泽东同志在此召开了红军连以上干部会议,地方武装负责人以及永新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着重研究部署了分兵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等问题。
1932年2月1日, 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中共湘赣省委召开了湘赣独立一、三师誓师大会。大会上,王震宣布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湘赣军区,由 [[ 张启龙 ]] 为军区总指挥, [[ 李天柱 ]] 为副总指挥,甘泗淇为 [[ 政治委员 ]] ,戈勇为参谋长(后叛变),陈韶为政治部主任。总指挥部驻此办公。同时,红四分校、军区政治部机关也在这里办公。
1933年6月,中央派 [[ 任弼时 ]] 到湘赣根据地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开始了他在永新一年又两个月的战斗生活。
为了贯彻中央的方针 [[ 政策 ]] ,动员和组织湘赣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的“围剿”,1933年11月21日,任弼时主持召开了中共湘赣省第三次党代会,全面部署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由于当时全面贯彻中央“单纯防御、短促突击”的“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永新反“围剿”处处受挫,红六军团不但没能保卫苏区,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任弼时率领省级机关被迫转移到坳南牛田,他自己驻悟道草舍。红六军团也于1934年7月4日进驻牛田村,由于苏区范围缩小和被分割,迫使红六军团不得不突围西进。7月23日,任弼时根据中央的精神开始了西征的准备:组织了红六军团最高指挥机关——军政委员会,自任主席,领导突围西征行动;成立新的湘赣省党、政、军领导机构,领导湘赣根据地的游击斗争;扩大红军力量,当时吸收了9758人加入 [[ 红军 ]]
1934年8月7日下午3时, [[ 红旗 ]] 猎猎,军号声声,在苏区人民的依依惜别声中,任弼时带领红六军团,告别了永新,告别了苏区人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经过 [[ 长征 ]] 北上抗日,并最终随同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解放。
111,6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