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磁山遗址

增加 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磁山遗址.jpg|320px|缩略图|右|<big>磁山遗址</big>[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fd/tg/g3/M01/C1/28/CggYGVZ9juyAP7dqAAC1XPa1UKw356.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sight/jurong21393/17341-dianping.html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
''' 磁山遗址 ''' 是中国北方 [[ 新石器时代 ]] 早期的磁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存,距今约7300年,位于 [[ 河北省 ]][[ 武安市 ]] 西南20公里的磁山村东南,南洺河北岸台地上,距太行山东麓约9公里,占地近14万平方米。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山遗址于1972年当地兴修水利时发现。1976年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达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至2米,一些窖穴深达6-7米。遗址房屋主要为圆形半地穴式的。出土文物有石器、 [[ 陶器 ]] [[ 骨器 ]] 、动物骨骸、粮食窖藏等。
狗和猪是遗址人们驯养的主要 [[ 动物 ]] ,鸡可能是家养的。
考古学家在88个灰坑中发现了十余万斤的 [[ 粮食 ]] ,专家一开始鉴定为粟,但这一鉴定结果未得到广泛认可。后吕厚远等重新鉴定了标本,发现这些窖穴样品中的粮食中,早期 [[ 农作物 ]] 全部是黍,年代距今约10000—8700年前;而粟则在距今约8700—7500年期间少量出现。
磁山遗址的发现,将 [[ 华北地区 ]] 的新石器文化年代上推了1000多年,对中国史前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发掘==
1972年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址,总面积近14万平方米。1976年至1978年在这里进行了三次发掘,至1978年底,发掘面积达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至2米,不少窖穴深达6至7米。出土了陶器、 [[ 石器 ]] [[ 骨器 ]] 、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约6000余种,为寻找中国更早的农业、 [[ 畜牧业 ]] 、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如果说,在7000多年前,地球上许多地方还是鸿蒙未开的话,而这里的人们已经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烧制陶器,进入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中国已故著名考古专家 [[ 夏鼐 ]] 先生指出:“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它为研究和探索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地下实物资料。
在遗址发现了两座房基址,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在房基遗址器物中,有一烧土块,沾有清晰可辨的席纹,说明在7300年前这一带即编制苇席,由此也可想像苇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 [[ 考古学家 ]] 称此器物为全国之最。
==遗址特点==
磁山遗址发现的房子为椭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地穴,深约 1.2米,长3米,宽2米。前有一坡道或台阶。房内堆积很多, [[ 芦苇 ]] 压印的烧土地当是房子墙壁或屋顶的遗存。窖穴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等几种,以长方形为最多。
有的窖穴底部有一块大砺石,周围散布很多石块、石片、残石器和石器成品,可能是当时石器加工场所。有的底部发现在 [[ 石磨盘 ]] 和石磨棒旁放一陶罐。粮食窖穴形状多长方形,深度在3~6米之间,底部有腐朽的粟灰堆积,厚度一般在0.5~2.5米之间。
==视频==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