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观塘绕道

增加 26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观塘绕道全长6公里,其[[设计]]避开[[观塘市]]中心地区,成为新界东(经大老山隧道)、新蒲岗、九龙湾、丽港城等地前往将军澳和港岛东的主要骨干道路,是一条绕道。该公路车速限制有每小时70及80公里两种,除观塘码头至九龙湾EMax([[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一段为80公里外,其他路段均为70公里。
由大老山隧道至九龙湾一段为双线双程分隔[[道路]],九龙湾至蓝田则为三线双程分隔道路,而且全部路段是[[高架道路]] <ref>[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5/0223/2925500.html 观塘绕道桥底变文化乐园],大公网,2015-02-23</ref>
于蓝田入口,即将军澳道、鲤鱼门道的观塘交汇处有两个入口,东面入口连接[[鲤鱼门道]],北面入口连接将军澳道。该位置已有港铁观塘线架空桥,相等于2楼高度(以旁边的东九龙政府合署参考)。由于地面鲤鱼门道和将军澳道交界交通繁忙,其设计亦没有预留车辆由将军澳道南行右转鲤鱼门道西行往观塘道,因此在第一期工程兴建时要将连接鲤鱼门道的路段靠近山坡兴建,并平整部分山坡,以便兴建桥墩以[[安全]]支撑该段天桥,及有足够空间兴建由将军澳道南行右转往鲤鱼门道和茶果岭道交界的天桥,由[[将军澳道]]南行往观塘绕道的天桥为整段公路的最高点,相等于8楼高度,该段天桥亦是[[香港]]最高的非跨海高架道路(以地面起兴建计)。
观塘绕道共分三期兴建;第一期工程由鲤鱼门道和将军澳道交界之观塘交汇处沿伟发道延伸至伟业街的高架道路,由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负责,委托[[日本]]熊谷组建造,造价港币3亿4500万元,于1987年8月动工,与东隧同于1989年9月通车。
第二期工程由政府兴建,长约2.3公里,从伟业街沿海滨行走至启福道的高架道路,连接机场隧道(现称启德隧道),由[[法国]]濬海及[[公共建筑]]工程(Dragages et Travaux Publics,今宝嘉建筑)与法国地基(Bachy Soletanche Group)合组之联营公司承建,造价港币7亿8200万,是当时路政署历来批出的最大单一工程合约,设计容量为每小时3000架次,于1988年4月动工,1991年6月14日由路政署署长桂诗勤、观塘区议会主席林珩辉及黄大仙区议会主席主持启用仪式,同日下午4时通车。该段采用崭新[[机械]]化建筑[[技术]],以1200块预制[[混凝土]]组件组合,故比预期提早一个月竣工;通车后使机场隧道往返东隧行程缩短约15分钟 <ref>[https://hkbus.fandom.com/wiki/%E8%A7%80%E5%A1%98%E7%B9%9E%E9%81%93 觀塘繞道 | 香港巴士大典 ],Fandom</ref>
最后第三期工程名为“大老山隧道引道及太子道交汇处”,由启福道沿宏展街及宏光道向北伸延至[[丽晶花园]]北面的彩虹交汇处,并在该处连接大老山隧道南面出口之高架引道,于1989年3月动工,1991年6月26日与大老山隧道同日通车。
<center>{{#iDisplay:i09194yg96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5 道路;橋樑]]
58,7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