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讓·皮亞傑

增加 3,447 位元組, 5 年前
內容擴充
==生平==  讓· 皮亞傑Jean Paul (Jean Piaget )為 瑞士人 1896 ,於1896年8月9日出生,是近代最出名的兒童心理學家。<ref>[https://kknews.cc/zh-hk/psychology/qjzlyeo.html 心理學家簡史:皮亞傑]</ref>他於1918 1981 获得博士学位,著作有60多本,也編寫了500多篇論文,主要著作包括《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和《儿童的道德判断》等。皮亞傑在心理學領域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弗洛伊德的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更科學化和系統化,尤其是他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ref>[https://kknews.cc/zh-hk/psychology/qjzlyeo.html 心理學家簡史:皮亞傑]</ref><ref>[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946 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心理学家]</ref>為了致力研究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在1955 創建了「國際發生認識論中心」,集合了各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邏輯學家、語言學家和等專家對於兒童各類概念以及知識形成的發展進行跨學科的學習。皮亞傑於1968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的卓越貢獻獎,又於1977年獲的桑代克獎。1972年更在荷蘭獲得了相當於諾貝爾獎的「伊拉斯姆士」獎,最後於1980年9月16日離世。<ref>[https://kknews.cc/baby/epygr9n.html 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創始人]</ref> == 認知發展理論== 透過觀察女兒的成長過程,皮亞傑發現兒童認知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他認為認知發展的階段的順序不會變動,能在不同文化背景體現普遍性,但也存在個別差異。這四個認知發展階段為<ref>[https://kknews.cc/baby/epygr9n.html 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創始人]</ref><ref>[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7%9A%AE%E4%BA%9E%E5%82%91%E7%9A%84%E7%90%86%E5%BF%B5/ 皮亞傑的理念]</ref>: 感知運動階段Sensorimotor(0-2歲):幼兒在這個階段由本能的反射動作發展至目的性活動,以各種感覺器官進行探索,是思維的萌芽期,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決定未來的心理發展。 前邏輯階段Preoperational(2-7歲):幼兒開始能夠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達外在的事物,能思考但不合邏輯,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性。最著名的實驗就是把盛載在高身玻璃杯的一杯水倒入一杯矮身玻璃杯內,水的容量不變,不過這個階段的小朋友不能理解外觀不同的器皿裡容量也可以一樣。因為兒童開始以符號作為中介來描述外部世界,所以會開始進行模仿、想像等遊戲。 具體運演階段(7-12歲):兒童發展邏輯結構。 形式運演階段(12-15歲):兒童的智慧發展開始成熟,思維能力可以接觸非具體或感知的事物,有更大的靈活性。 ==兒童發展四大核心概念== 皮亞傑也提出兒童發展的核心概念<ref>[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7%9A%AE%E4%BA%9E%E5%82%91%E7%9A%84%E7%90%86%E5%BF%B5/ 皮亞傑的理念]</ref>: 基模(schema):把新掌握的概念形象化 同化(assimilation):以既有的基模解釋新經驗 調適(accommodation):改變基模來整合新訊息 平衡(equilibrium):如果做不了同化或調適,在心理上就會失去平衡。幼兒智能的發展為求達到心理平衡,就會不斷同化、調適,納入新經驗,修正既有認知結構,達到持續發展。 ==相關視頻====參考文獻==
4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