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螺钿

增加 18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螺钿 ''' ,又称螺甸、螺填、钿嵌,是一种在 [[ 漆器 ]] [[ 木器 ]] 上镶嵌贝壳或螺蛳壳的装饰工艺,也用于 [[ 金属 ]] 和其他表面的装饰。
==简介==
螺钿,又称“ 螺甸”、“ 螺填”以及“罗钿”,在历史上也有叫“ 钿螺”的,它是中国特有的 [[ 艺术 ]] 瑰宝。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 海贝磨制成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的“钿”字,据 《 [[ 辞海 ]] 》中注释,为 镶嵌装饰之意。例如用 [[ ]] [[ ]] 镶嵌,称为“ 金钿”,用金翠 [[ 珠宝 ]] 等制成花朵形的 [[ 首饰 ]] ,称为“ 花钿”。 [[ 白居易 ]] 在 《 [[ 长恨歌 ]] 》中吟道:“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 金雀 玉搔头”。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 [[ 视觉 ]] 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 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 漆器、家具、 [[ 乐器 ]] [[ 屏风 ]] 、盒匣、盆碟、 [[ 木雕 ]] 以及有关的 工艺品上<ref>[https://www.sohu.com/a/113336116_182897 螺钿: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工艺之美],搜狐,2016-09-02 </ref>。
==历史==
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 [[ 考古 ]] 工作者在玻璃河西 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 [[ 西周 ]] 嵌螺钿漆器,其中有1件漆器,上面的 [[ 彩绘 ]] 兽面 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 螺钿漆器之一。
[[唐朝| 唐代 ]] ,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 [[ 铜镜 ]] 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清朝| 清代 ]] 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同时又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有资料显示,1771年( [[ 乾隆 ]] 三十六年),两淮盐政 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 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10余件 扬州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它们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ref>[https://www.sohu.com/a/280041247_784982 螺钿:惊艳世界的中国传统奢侈品工艺] ,搜狐,2018-12-06 </ref>。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 [[ 河南 省|河南]] 陕县和 [[ 洛阳 ]] 的唐墓均出土过 螺钿漆背铜镜。铜镜背面以漆为地,用贝壳镶嵌制成画面 [[ 图案 ]] ,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种类==
螺钿的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通常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三大类,其中最著名的是软钿中的“ 点螺”,又称“点螺漆”。它产于 [[ 江苏 ]][[ 扬州 市|扬州]] ,兴于唐宋,盛于元明,至清初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所谓“点螺”,就是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镶嵌于黑色的 漆底上,在光线下能产生奇幻、绚丽的 艺术效果,是漆器装饰中的华丽螺钿。在 中国 [[ 古董 ]] 家具中,所使用的螺钿 [[ 材料 ]] 主要来源于 [[ 淡水湖 ]] [[ 咸水湖 ]] ,通常采用的品种有 [[ 螺壳 ]] [[ 海贝 ]] 、夜光螺、 [[ 三角蚌 ]] 、鲍鱼、 砗磲壳等。这些 蚌贝年龄越长,其效果越佳。因其具有结构精密、轫性较强、色彩缤纷而且多变的特色,其中尤以夜光螺为最,由于它在夜间能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泽,因此十分讨人喜爱。
==用途==
螺钿一般多施于珍贵的 硬木家具上,比如 [[ 紫檀 ]] [[ 黄花梨 ]] [[ 红木 ]] 等,其中以红木居多。而 苏式家具中的螺钿很少单独使用,并经常掺和在其他镶嵌物之间,如 翠玉、象牙、 彩石、 [[ 珊瑚 ]] 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百宝嵌”。百宝嵌是由江苏扬州的 周翥所创,人称“周制”,他通过雕、镂、镶嵌等工艺技法,配成山水、人物、楼台、 [[ ]] 卉、 [[ ]] 兽等图案,犹如一幅道地的刺绣,甚为精美。而 广式家具则很重视螺钿 [[ 工艺 ]] ,小到凳椅,大到 床榻、柜橱,而且多为满钿,使之色彩更显富丽堂皇和奇妙典雅,别有一番民俗情趣,从而成为了广式家具的一大特色。 
==视频==
111,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