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甲溪

增加 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甲溪主流長度達140公里,[[流域]]面積1235.73平方公里上游受到[[蘭陽溪]][[河川襲奪]]的影響呈現河谷寬廣但水量小的情形,自環山以下深切山脈形成峽谷從達見到石岡步到60公里的流程,高低差高達1200公尺,極為適合水力發電計畫的執行,其年平均流量約31立方公尺/秒,主要支流有[[七家灣溪]]、[[有勝溪]]、[[南湖溪]]、[[志樂溪]]、[[匹亞桑溪]]、[[小雪溪]]、[[鞍馬溪]]、[[馬崙溪]]、[[稍來溪]]、[[十文溪]]、[[東卯溪]]、[[橫流溪]]、[[麻竹坑溪]]及[[沙連河]]等。
大甲溪的發源地位於[[海拔]]3632公尺的南湖東峰,河川坡度陡,平均坡降為百分之二點六,因此富含豐富的[[水力]]資源,係 [[ 台灣 ]] 第四長河流,也是水力資源最豐沛的河川。加上大甲溪河谷兩側又係堅硬的岩層,因此具有興建[[水壩]]的良好條件。由東至西,目前共建有[[德基水庫]]、[[青山壩]]、[[谷關壩]]、[[天輪壩]]、[[馬鞍壩]]、[[石岡壩]]等[[水庫]]與[[水壩]],除了提供民生用水外,其[[水力發電]]功能在豐水期可達120萬千瓦,所以為大甲溪[[水資源]]利用之重心。
==外部連結==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