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636A型测量船

增加 10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636A型测量船'''是中国的一 远海洋 [[ 测量船 ]] ,其静音性能优异,号称远超很多反潜舰只,并被 [[ 媒体 ]] 评为真正的“大洋黑洞”!
==发展沿革==
早期的海洋测量船是应海上航行运输 [[ 安全 ]] 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艘海洋测量船是英国海军用"挑战者"号军舰改装的,于1872~1876年首次进行环球 [[ 海洋 ]] 测量,其测量成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有效地交流、应用海上航行安全信息,推动海洋测量事业的发展,首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于1919年6月在 [[ 英国 ]] [[ 伦敦 ]] 召开。1921年建立国际海道测量局(IHB)以后,基本上每隔5年召开1次国际海道测量大会。会议交流测绘成果资料和最新探测 [[ 技术 ]] ,介绍最新海洋测量船的创新技术,大大刺激了各海洋国家建造新型测量船的积极性。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测量船的建造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战争结束后,由于世界 [[ 经济 ]] 的复苏及航海事业的发展, [[ 美国海军 ]] 率先推出了海洋测量船的中长期建造规划。二次大战前,测量船主要是由海军其他辅助舰船改装的;二次大战后,人们发现,测量船作业成果不仅是航行安全的可靠保障,更是海上作战环境侦察、尖端武器试验、海洋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考察的宝贵资料。因此, [[ 美国 ]] [[ 苏联 ]] [[ 英国 ]] 和日本都针对专门任务大力建造各种测量船。
50~60年代建造的测量船大都功能单一,测量范围以近海为主。从70年代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发布“蓝皮书”开始,海洋战略竞争的范围扩展到全球。到90年代,美国海军又发布了“白皮书”,把作战范围延伸到世界各国的沿岸海域。围绕着世界海洋竞争战略的变化,各国主体测量船的建造吨位也由1000吨、3000吨向5000吨发展,特殊舰船甚至超过万吨;使命功能由专项单一发展到多项综合,作业方式由人工手动变为自动化操作,测量范围由近海扩大到全球海域,探测 [[ 空间 ]] [[ 平面 ]] 拓展到立体全方位。
现代海洋测量船有坚固的船体,较高的适航性、稳定性、耐波性和变速航行操纵性,具备全球海域的续航力与自给力。多数采用 [[ 柴油机 ]] 动力装置,特殊测量船配置电力推进系统。为了保证测量效果,多数测量船都装有自动舵、侧推装置、可调距螺旋桨和减摇鳍,动力部分实施浮筏和减振降噪工程。测量船都装备有先进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有足够面积的试验室。测量船的核心机构是综合测量系统,由各种先进的测量设备、控制系统和处理系统组成。视任务需要还可搭载 [[ 直升机 ]] 、深潜器、探空器、专用测量艇、测量 浮标,完成全要素测量任务。
==技术特点==
本级舰艇最为突出的性能是静音,通过采用大侧斜 [[ 螺旋桨 ]] [[ 柴油机发电机组 ]] 采用浮筏减振技术和装置;主机减振设计、基座及船体采取阻尼处理;换能器声学平台采取软连接和吸声处理等措施。
==服役事件==
2015年3月,4号船(舷号874)在 [[ 华东 ]] 某造船厂下水,是第6艘636A型船。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245,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