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9K34便携式防空导弹

增加 28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1970年开始,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研发“箭-3”。1974年1月,该导弹于苏联武装部队接受服役。
1983年起,9K38“针”([[北约]]代号:SA-18“松鸡”) <ref>[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2-03/0858263941.html 资料:俄SA-18“针”式便携防空导弹(组图) ],新浪网,2005-02-03</ref> 已经取代了苏联的“箭”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但仍在许多出口[[国家]]当中服役。
==描述==
“箭-3”是一种被动式红外导弹:以导弹的氮气冷却制导头探测热源,如排气管、[[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机,并将导弹引导至热源和目标。“箭-3”在“箭-2”以上所作出的重大改进,在于导入了一种全新的红外寻的制导战斗部,这保证了更好的目标寻获和追踪,并将前型的弱点最小化。这款新型的制导器以FM调变(针点扫描,Con-scan)原理操作,与早期的AM(旋转扫描,spin-scan)制导器相比,它较为不容易受到干扰和受热诱饵弹所引诱而影响效果,而后者的制导器则很容易被发焰筒甚至最原始的红外干扰器所迷惑。新型的制导器还导入了制导元件冷却装置,而该装置以连接到发射装置的加压氮气瓶的形式进行冷却。
因此,“箭-3”以及其后继型号9K38“针”(SA-18)的是[[攻击直升机]](如AH-1“眼镜蛇”或米-28“浩劫”)和攻击机(如A-10“雷霆二式”或苏-25“蛙足” <ref>[https://www.sohu.com/a/206527965_99972642 苏—25 “蛙足” 攻击机——用车用柴油也能飞 ],搜狐,2017-11-25 </ref> )的最大威胁之一,因为它可被任何[[士兵]]轻松[[运输]]并且发射,导致他們的战斗更为困难。
冷却的效果是将制导头的硫化铅(PbS)制导器元件的灵敏度范围扩大至更长的波长(稍大于4微米,相对于非制冷PbS元件的2.8微米)。事实上,这使得在较远距离的范围内追踪较冷的目标也成为可能,而且在有利的[[环境]]以下能够实现前半球内对[[喷气式战斗机]]的打击。这类制导头亦具有追踪速度更快的好处,使导弹可机动性追踪并且快速逼近目标。
244,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