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蘇東坡

增加 1,27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蘇軾'''({{bd|1037年||1101年||s}}),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讀古詩詞網 | title = 蘇軾簡介 | url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authors/183 |date=2017-11-13|accessdate=2018-12-21 }}</ref>
==生平==
===家世===
[[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洒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 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梅二公既嘆賞其文,卻不知這幾句話的出處。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軾,蘇軾答道:「何必知道出處!」歐陽修聽後,不禁對蘇軾的豪邁、敢於創新極為欣賞,而且預見了蘇軾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ref name="詩人蘇軾">{{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每日頭條 | title = 詩人蘇軾的生平 | url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9xm9b95.html }}</ref>
 
===相關人物===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