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房玄龄

移除 5,8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二十四史}}
'''房玄龄'''({{bd|579年||648年|8月18日|catIdx=F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其神道碑则作名玄龄,[[齐州 (北魏)|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謙]]之子。[[唐朝]]初年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房玄龄11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天下大乱,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朝[[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貞觀 (唐朝)|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637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648年8月18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唐高宗永徽三年,玄齡次子[[房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遺愛被處死,公主被[[賜自盡]],諸子被發配流放到嶺表。<ref>《舊唐書》列傳第十六</ref> 玄齡嗣子遺直也被連累,被貶為銅陵尉。<ref>《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一</ref> 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 評價 ==
唐朝史官[[柳芳]]評:「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杜如晦|杜]]不言功,[[王珪 (唐朝)|王]]、[[魏徵|魏]]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衛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ref>{{Cite web|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B3%87%E6%B2%BB%E9%80%9A%E9%91%91/%E5%8D%B7199|title=資治通鑑/卷199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accessdate=2018-02-05|work=zh.wikisource.org|language=zh}}</ref>
== 籍贯 ==
{{or| 房玄龄籍贯,有今济南、淄博两说。清河房氏,认为房玄龄是今天[[临淄]]人,根据是《[[唐书]]》中房玄龄是“齐州临淄人”的记载。如,第六版《辞海》“房”字“房玄龄”条就认为是其为今淄博市临淄区北人。(《辞海》583页) 认为房玄龄是济南人,根据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房玄龄的祖先“随慕容德南迁,因居济南。” 理由是隋唐的“齐州”并非[[漢代|漢]][[曹魏|魏]]时的[[齊郡]],而是[[济南郡]]所在地。隋朝末期,济南郡一帶曾一度改称[[临淄郡]],所以《唐书》说他是“齐州临淄人”。}}
==家庭==
==房玄龄碑==
全称《大唐故尚书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国赠太尉并州都督梁文昭公之碑文》,现位于陕西[[醴泉县]][[唐昭陵|昭陵]][[博物馆]]。宋[[赵明诚]]《金石录》云:《房玄龄碑》“其后题‘修国史河南公’而名姓残缺者,[[褚遂良]]也”。[[褚遂良]]在[[永徽]]三年(652年)征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则可推知房玄龄碑立于永徽三年之内。
{{Quotation|大唐故尚书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国赠太尉并州都督梁文昭公之碑文<br>盖闻翊亮天仪,处师臣者参圣;丹青景化,应图纬者邻几。若乃皇灵厥初,挺生元宰,(约缺四十五字)宸之表,经纶帝绩,仰代玄造之功,论道太阶,独见於文昭公矣。'''公讳玄龄,字乔,清河郡县人也'''。昔者帝妫(约缺四十字)海之清风;继响承家,镇闻韶之雅俗。'''曾祖翼,後魏宋安太守,袭爵壮武侯'''。'''祖熊,历清河、广川太守'''。并扬光外口,上承(约缺三十四字)'''司隶刺史,皇朝赠徐州都督、临淄定公'''。政以礼成,教由言满,通德之门早闻,竟发纳驷之祥;清白之训方申,终(约缺四十一字)机,精通未兆。同后邰之克嶷,良由自然;体曲阜之多才,非因学致。遍游六艺,泛涉百家。写延阁于灵台,(约缺四十四字)年十有八,俯从宾贡,澹乎藏器,世莫能知。吏部侍郎高孝基,察微之士也。半面申款,拭目异(约缺四十一字)藏书,咸成口简。诏徵硕老,典校缺文,自非学拟更生,方膺妙选。耆如伏叟,僅得先鸣。公以富年,俄登口席。望清尘(约缺三十九字)齐口外口。岁序缠怀,终身永切,至哉天性,独越人灵,於时道阻昏口,思鸣待旦,竟属砀山云气,发口于(约缺四十六字)之鉴方深;在殷忧而未晞,隐如之寄斯重。太宗时称元帅,乃命公为记室。於是临戎习礼,奉翊司隶章;轻出余资,预表收图之之志。皇唐之(约缺三十九字)口口攘万人之敌,飞箭下亿丈之城。故以敷畅军谋,弼舞干而制胜,弘宣庙略,俟传檄以成功。岂徒日制口函,委(约缺四十一字)人,朝口丹青,公为冠首,'''累加上柱国,封临淄侯''',俄而爨苞巫蛊,祸胎滋蔓。管叔阻兵,肆流言而助疟;潘崇建策,(约缺四十字)走魂而徇主,约沈族以酬恩。俄然内难廓清,英威纂统,'''引公为右庶子'''。沃兹三善,匡彼万机。口口广徒,口口斩袨,(下缺)'''太宗御历,迁中书令,封邢国公,邑三千户,实食益州赋一千三百户,寻以本职兼太子詹事''',仍敕监口(下缺)高祖、太宗二实录,合卌卷,晋、梁、周、齐、陈、隋六代史,合三百廿七卷。虽复马擅半千,谈迁共终其口;班口良(约缺四十一字)矣。'''俄迁尚书左仆射'''。当朝作纪,巨细平分;体国推诚,鸿纤必举。持衡取正,象雨露而无心;处剧多闻,(下缺)高祖升遐,帝不言政,吉凶机务,大小责成,园寝规摹,仰副孝思之道;山陵制度,简(约缺四十二字)汾口;口口令器,喻奄宅於龟蒙。公固辞裂土,诏从其义,寻加太子少师,通籍二宫,并司衡轴;交辉两口,表仪口口(约缺三十九字)于春风;水土斯平,致河图於东序。洎乎今上升储,道光守器,长琴振响,方嗣虞风,仙管流声,且扬娲化,发明春诵,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必资奭望(约缺三十八字)风口口口口。口口浃宇,故藉羲驭之功;少海浮霄,尚假朝宗之助。增天益峻,意在兹乎。寻而有事马韩,将口乌服,钩陈(约缺四十三字)公昔从拨乱,饮雪披榛,晚赞天成,忧深责厚,罄其心力,遘此沈疴。古人有言曰:形大劳则弊,神(下缺)太宗惊其色忧。亲加察问,方依实奏。帝用怃然,驰遣良医,并赍御药。时方隆暑,迎至凉宫,诏遣(约缺三十八字)口口殊不口身,愒视光阴,益深忧国。高阳公主为其子妻,附上谏书,言逾切至。御览增恸,悲(约缺四十字)'''第二子遗爱为右卫中郎将;第三子遗则为朝散大夫''',使及目前,见其通显,恩波所被,触类无涯。'''粤以贞观廿二年七月廿四日薨'''于(下缺)太宗俯阅巨川,悼藏舟之夜失;今上缅惟过隙,痛爱景之宵沉。恸结两宫,口口口口,册赠太尉、并州都督,(约缺二十五字)赐东园秘器一口口加羽葆鼓吹、班剑卌人,葬事所须,并令优给。仍特降旨,许为制碑。遐观遂古,君臣之(约缺四十九字)并出。道合神契,德洞天经。体孝为忠,自家形国。妙年从识,望瑶光而识真;弱岁踰岐,会口泉而委质。口飞龙(约缺四十四字)山不复,逝水无追。家臣国史,相与而谋曰:“昔鲁国怀僖,扬德音于雅颂;周人思邵,播美绩于口谣。口以(下缺)<br>辰精降说,华灵诞震。台岳资神,齐光含峻。口我天纲,绵区掩俊。道契文明,声谐远(约缺四十六字)圣贤同德,君臣协志。穹壤倏平,幽遐必暨。革夷从夏,羁戎口吏。明谟赫赫,雅议(约缺四十九字)义。口郁掞词,雕焕始发。如纶俄成,壮观璇衡。总务玉铉,调鼐仪形,济济口口,师师弥纶。(约缺四十六字)秾华。门当鲁馆,邸照姬车。卜居昭俭,脱粟防奢。礼崇身约,室迩情遐。(约缺五十四字)易口,口道难明,德晖不昧,环景齐明。}}
== 參考資料 ==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作者:房玄齡}}
* 《[[旧唐书]]·[[s:舊唐書/卷66|房玄龄杜如晦列传第十六]]》
* 《[[新唐书]]·[[s:新唐書/卷096|房杜列传第二十一]]》
{{s-title|[[唐朝]][[司空]]|642年—648年}}
{{s-after|[[李恪 (吴王)|李恪]]}}
{{end box}}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十八學士}}
{{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F}}
[[Category:清河房氏]]
[[Category:諡文昭]]
[[Category:房姓|X玄龄]]
[[Category: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