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商鞅

移除 115 位元組, 5 年前
第二次变法
! width=19% | 改革方略 !! 具体措施
|-
|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井田]]。<ref name="秦史稿">{{Cite book|author=林剑鸣|title=《秦史稿》|location=上海市绍兴路54号|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date=1981年2月|pages=第183页至第185页、第190页、第204页|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 || “陌”指亩与亩之间的小道,“阡”指百亩与百亩之间的小道,封疆则指大块田地周围所建筑的封土堆和矮墙,是土地所有者的标记。商鞅变法时为充分利用秦国国内的土地和劳动力,重新划分了全国耕地,去除了原有的阡陌封疆,将贵族的闲置耕地收回国有后重新分配,改周制百步为一亩为二百四十步为一亩。<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通典·卷一百七十四·州郡四·古雍州下》:按周制,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即一顷也。商鞅佐秦,以一夫力余,地利不尽,于是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ref>商鞅还下令恢复了旧制的辕田,规定耕种辕田者不必按旧制每三年将土地交还国家,也不需根据辕田的分配迁徙搬家。<ref>《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伯,东雄诸侯。颜师古引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废,商鞅相秦,复立爰田…爰在其田,不复易居也。</ref>此外,商鞅还下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ref>《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
|推行县制 || 将秦国国内村庄合并为41县<ref>{{Cite book|author=郑良树|title=《商鞅评传》|location=南京大学校内|publisher=南京大学出版社|date=1998年12月|pages=第139页|ISBN=7305032999|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这里的“三十一县”应当是“四十一县”之误,秦统一天下后全国置四十一县,司马迁乃就最后的县数来说,三、四古时多积画为文,所以容易致误。《史记·秦本纪》“考证”说:“诸本三作四。”可谓明证。}}</ref>}},县衙内设置[[县令]]处理县内政务。<ref>《史记·卷五·秦本纪》: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ref>前349年,秦国开始在各县设置定额俸禄的官吏。<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孝公)十三年,初为县,有秩吏。</ref>满万户以上的县设置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置[[县长]],俸禄三百石至一千石不等。县令、县长之下设置[[县丞]]辅佐县令,设置[[县尉]]处理县内军务,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不等。此外还设若干俸禄一百石以下的[[少吏]]协助工作。<ref>《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ref>
经过第二次变法后,秦国国力更加强大。[[周顯王|周显王]]派使臣赐予秦孝公霸主的称号,诸侯各国都派使者前来祝贺。<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秦孝公)二十年,诸侯毕贺。</ref>前348年,[[韩昭侯]]亲自前往秦国,与秦孝公签订停战盟约。<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韩昭侯十一年(应为十五年),昭侯如秦。</ref>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显示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ref>《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ref>
 
=== 赵良的警告 ===
8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