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攀枝花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攀枝花'''</big>攀枝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地级市) 编辑 讨论23 上传视频
攀枝花,四川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连丽江、大理;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414平方千米,下辖3个区、2个县;截至2019年底,攀枝花市户籍总人口108.37万人,常住人口121.4万人。 [1]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 [2]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3]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4] 2019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6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50.74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67.71亿元,增长8.5%。 [5] 中文名攀枝花外文名Panzhihua别 名渡口、钢城、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康养胜地行政区划代码510400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四川省南部,东西南三面与云南毗邻面 积7414 km²下辖地区3个区、2个县政府驻地东区炳草岗街道炳草岗大街2号电话区号0812邮政区码617000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人口数量121.4 万著名景点攀西大裂谷、 [[ 格萨拉 ]] [[ 二滩 ]] [[ 红格温泉 ]] [[ 颛顼龙洞 ]] [[ 花舞人间 ]] 、普达机 场攀枝花保安营机场火车站攀枝花站、米易站、桐子林站、攀枝花南站、米易东站车牌代码川D地区生产总值1010.13亿元(2019年) [5] 方 言西南官话-攀西片
== 目录 ==
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刘彻派司马相如招抚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桥孙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西夷归附后,汉朝又曾在这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代和汉元光年间两次于此设置的政区,辖有市境。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内,设置了越嶲郡及下属的15县。
三国蜀汉,将大笮并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复县、蜻蛉县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属定笮县外,余仍旧制。遂由原一郡七县之地,变为两郡七县之境。 至西晋,三绛并入会无,姑复并入遂久。又以益州过大,分其原辖的南中四郡,另立宁州,云南郡转隶于宁州。之后,宁州废而复置,并划越嶲郡由其管辖。市境江北东部地改属会无县,江北西部地转隶遂久县,由益州两郡六县属地改为宁州两郡五县辖境。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版图包括益、宁两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会无徙还邛都。撤销了平乐郡及其属县,又分姑复县为东姑复、西姑复两县。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属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隶于东姑复县外,其余未变;为益、宁两州,越嶲、云南、兴宁3郡,邛都、会无、定笮、蜻蛉、东姑复5县的辖地。 刘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内“蛮僚恃险,乍服乍叛”(《太平寰宇记》引《十道志》),属县均废;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远擅命”,“自王蛮方”(《南齐书·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齐统治时(479年),仅设越嵩僚郡,下无属县。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国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宁两州,但旋即北撤。梁派萧纪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嶲”(《资治通鉴·梁纪》),置嶲州,又于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泸县,到梁简文帝大宝(550-551年)后复为爨氏所据。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王国乘南梁内战,萧纪东下争帝之机,于承圣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宁及嶲州部分地方,虽有“西南夷感怀允洽”(《彰德尉迟迥庙碑》)的说法,但并未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今市境一带区域。北周建朝后,经过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两次军事征讨,才占领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归其节制,河西地曾先后为其所设的严州平乐郡、宣化郡可泉县辖境。除此,河东地、江北东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所据。
== 隋朝至元 ==
隋初,仍置严州,旋改称西宁州、嶲州,复为越嶲郡。废北周所设严州五郡,另置五县为越嶲郡属县。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归定笮镇节制,河西地属可泉县,河东地及江北东部地为新置的会川县辖区。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控制。 唐朝大力经略西南,改越嶲郡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为郡,依旧都督府。越嶲郡共领九县,市境河西地为西泸县境,河东地为会川县辖区,江北东部地隶于和集县,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为牢州及松外、寻声县境域后,改属于昌明县。唐以越嶲为基地,政治招抚和军事征伐并用,恢复宁州,改称为郎州、戎州,又设姚州于弄栋川,并皆置都督府。市境江南地,初属西濮州的蜻蛉县辖地,后为西利(微)州十部县境域,并转隶于姚州。唐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占领姚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进据嶲州,今米易,当时名诺赕,隶于会川都督府清宁郡。盐边县境内有松外城,是剑川节度香城郡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剑川节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则属弄栋节度控制区。之后,继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和、大天兴(兴源)、大义宁地方割据政权,基本上沿袭这种建置。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市境河西地为巴翠部、落兰部领地,隶于建昌府。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绛部活动区域,属会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库部,是善巨郡地。 宋朝,蒙古汗国(元朝前身)灭大理段氏政权,在元宪宗四年(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占领今攀西地区。 元代建朝后,在此置罗罗斯宣慰司和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 明至民国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罗罗斯宣慰司,将其地由云南划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市境河西地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的普济、威龙两州(后改长官司)辖区。河东地是会川卫守御迷易千户所领地。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为盐井卫打冲河守卫中左所(后分为五)和马喇长官司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胜直隶州境域。江南地则是属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县辖地。市境至此分属于川、滇两大政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实际控制这一带地方。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宁远府,隶于四川行省,并设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和会理州,为府的下属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户所为巡检司,并入会理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直隶宁远府。故市境河西地为西昌县属之普济、威龙两长官司领地,河东地为会理州迷易巡检司境,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州辖区,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盐边厅的境域。云南行省方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永北直隶厅所属的旧衙坪、华荣庄两经历署为荣坪县,后改为华坪县。市境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辖区,江南地是大姚县的北境。 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民国元年(1912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会理州为县;盐边厅升为县,在大姚北境设苴却行政委员。民国九年(1920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苴却行政区设永仁县。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关河以东地,随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入新建立的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地。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1945年升为县。市境河西地由西昌县属转为德昌县辖,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县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盐边县区域。以上属于西康省辖区。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境,江南地由大姚县境转为永仁县辖地,由云南省管辖。
== 解放之后 ==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因米易气候独特,物产丰富,尤其盛产大米,且一年三熟,“迷易”最后演变为现今的“米易”)。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继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成立渡口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即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将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1411.96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两岸。1965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原辖仁和区的18个公社、大田区的9个公社、丽江专区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盐边县同德区和务本区各2个公社,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区。1973年2月,经省委批准决定撤销大田、大河、 [[ 玉泉 ]] 、金江4个区建制,另行组建了东区、西区和郊区。东区所辖炳草岗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设在此处。
1974年10月,国务院批复,将云南省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
1978年7月,省革委批复同意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属西昌专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
== 植物资源 ==
攀枝花市境内野生植物有190余科,900属,2300余种,其中仁和区境内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130科,372属,546种。包括:蕨类植物9科,13属,24种(包括2个变种);裸子植物4科,5属,9种(包括1个变种);双子叶植物105科,306属,453种(包括18个变种、3个亚种);单子叶植物12科,48属,60种(包括4个变种)。境内珍稀植物有:攀枝花苏铁、椴树、银杏、 [[ 梓树 ]] [[ 肉桂 ]] 、德昌杉(米德杉)、杜仲、天麻、 [[ 厚朴 ]] 、楠木10种。其中攀枝花苏铁、杜仲为国家2级保护植物,占四川省该级保护植物31种的6.45%。 [[ 德昌杉 ]] 、天麻、梓树、厚朴、 [[ 楠木 ]] 为国家3级保护植物。 [14]
== 动物资源 ==
1,3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