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继盛

增加 2,7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big>杨继盛</big>''',(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
== 个人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 杨继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 生于直隶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 <p style="text-indent:2em;"> 七岁时,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杨富另娶。继母陈氏妒嫉他,让他放牛。 <p style="text-indent:2em;">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二岁的杨继盛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八名。随后在殿试中二甲第十一名 <p style="text-indent:2em;">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杨继盛跟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 <p style="text-indent:2em;">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岁的杨继盛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 <p style="text-indent:2em;">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上任刚一个月,就草拟奏章弹劾严嵩。 <p style="text-indent:2em;">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杨继盛与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人处决,弃尸于市。 <p style="text-indent:2em;">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即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倒台,其子严世蕃被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于两年后凄惨死去。== 个人 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杨继盛担任狄道(今甘肃临洮)典史时,他的创书院、置学田,开煤山、肃褐市以及疏园圃、核户籍等举措,开拓了狄道吏治和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p style="text-indent:2em;">1、创书院、置学田:<p style="text-indent:2em;">狄道为汉、藏、回等民族杂居之处,其子“西番回子,俱习番 ,通不读儒书”。<p style="text-indent:2em;">他首先解决了府县生员的学习之所,将门生贽礼并俸资所余,于东山超然台盖书院一区。<p style="text-indent:2em;">其次,又在圆通寺设馆,募番、汉童生读书者百余人,聘教读二人指导学习。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教育的初步成效。<p style="text-indent:2em;">为解决府县生员的生活问题,杨继盛多方筹措款项,购置学田二千亩。款项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筹部分,包括所得俸银并“鬻所乘马,出妇服装”的收入;二是清查户籍后的余粮,经请示上级后留用以置地。所购得的这些学田,一千亩由生员分种,一千亩佃种于人,收成用于诸生婚丧祭的补助或遇年荒时分用。<p style="text-indent:2em;">2、开煤山、肃褐市:<p style="text-indent:2em;">狄道县西南80里有煤山。煤山地居锁林峡(即今黑甸峡),有两处可供采煤,一处在陕西,一处在地竺寺前。杨继盛了解情况后,利用自己的声望,主动请命前往疏通。他与同去的四人“到则先摄之以威,次惠之以赏,由是煤利以开”,方便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p style="text-indent:2em;">3、及疏园圃、核户籍:<p style="text-indent:2em;">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经狄道县境,经多年沉积,形成了自南而北的狭长谷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存在“富者实减而贫者反增富者纳轻而贫者反重”的严重后果。 [28] <p style="text-indent:2em;">为扭转这一局面,杨继盛将掌管私簿的手书召集起来,先算各户的总数,次算一县的总数,往日的弊端便暴露无遗,粮草数量比原来反而多出30石。杨继盛在确查的基础上,将应征粮草的轻重分为三等,按各户拥有的土地均摊,使从前游移于其间而得利者无隙可乘。 <p style="text-indent:2em;">户籍核查多出的30石粮草,杨继盛并没有隐瞒,而是如实上报。经过请示上司批准,这些多余的粮食用于购置学地。
2,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