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丁香

移除 10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产地'''
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现我国有栽培。
中国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主要分布于西南及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
 
'''采收加工'''
 
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
略研棒状。花冠圆球形,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至黄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形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胃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属温里药。
 
'''成份'''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B一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兰烯(a一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5%~20%,油中主成分为丁香油酚、β-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等。另含丁香酚、乙酰丁香酚、异槲皮素、山柰酚、槲皮素、石竹烯氧化物、齐墩果酸、α-衣兰油烯等成分。
 
'''药理研究'''
 
抗胃溃疡,止泻,利胆,镇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变,抑菌杀虫。具健胃作用,浸出液具有明显的刺激胃液分泌作用,并能缓解腹胀、恶心、呕吐等。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球菌、链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肠、伤寒等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用量1~3克,煎服。用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使用禁忌'''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配伍药方'''
 
(1)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玄方》]])
(2)治久心痛不止:丁香15克,桂心30克。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3克。([[《圣惠方》]])
(3)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丁香、良姜、官桂各4.5克。水一碗煎七分,用胡椒二十粒炒黄色为末,调入汤药内热服。([[《心医集》]])
(4)治妇人崩中,昼夜不止:丁香60克,酒二升,煎一升,分服。([[《梅师方》]])
'''功能主治'''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成份'''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B一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兰烯(a一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产地分布】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现我国有栽培。  【采收加工】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略研棒状。花冠圆球形,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至黄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形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胃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用量1~3克,煎服。用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药理研究】抗胃溃疡,止泻,利胆,镇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变,抑菌杀虫。具健胃作用,浸出液具有明显的刺激胃液分泌作用,并能缓解腹胀、恶心、呕吐等。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球菌、链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肠、伤寒等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5%~20%,油中主成分为丁香油酚、β-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等。另含丁香酚、乙酰丁香酚、异槲皮素、山柰酚、槲皮素、石竹烯氧化物、齐墩果酸、α-衣兰油烯等成分。  【使用禁忌】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配伍药方】①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玄方》]])  ②治久心痛不止:丁香15克,桂心30克。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3克。([[《圣惠方》]])  ③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丁香、良姜、官桂各4.5克。水一碗煎七分,用胡椒二十粒炒黄色为末,调入汤药内热服。([[《心医集》]])  ④治妇人崩中,昼夜不止:丁香60克,酒二升,煎一升,分服。([[《梅师方》]])   ⑤治乳头裂破:捣丁香末敷之。(《梅师方》)
1,6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