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谷城

移除 7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周谷城'''1921年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历任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教员,湖南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师,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1927年秋到上海,为上海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东方杂志》等撰稿,并在中国公学等校兼课。1930年秋,任中山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31年秋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历史社会系主任。1943年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曾兼史学系主任、教务长。193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当时复旦大学著名的民主教授之一。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团成员、第一任执行主席,上海市史学会会长,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主席,第十、十一届中央名誉主席。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发表讨论中国农村和改造中国教育方面的论文'''
<p style="text-indent:2em;">'''周谷城的教学和研究'''
<p style="text-indent:2em;">涉及史学、哲学、美学、逻辑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纵述古今、横论中外。六十多年来,著述数百万字,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如:《生活系统》(1924)、《农村社会新论》(1927)、《中国社会史论》三卷(1931)、《中国通史》两卷(1939)、《中国政治史》(1940)、《中国史学之进化》(1947)、《世界通史》三卷(1949)、《黑格尔逻辑大纲》(1951年译)、《古史零证》(1956)、《形式逻辑与辩证法》(1960)、《史学与美学》(1980)、《诗词小集》(1985)等。史学方面的论文已汇编出版了《周谷城史学论文选集》(1983)。在年已九旬时主编《中国文化史丛书》、《世界文化丛书》,于80年代末期陆续出版。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周谷城'''是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他早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6年投身湖南农民运动,发表《论租谷》、《农村社会新论》等文章,用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农村中的阶级剥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193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在上海创办《正理报》(周刊),著文批判买办哲学。抗日战争期间,他创办社会科学讲习所,向沦陷区青年宣传爱国主义思想,被敌伪势力监视。在中共地下党的支持下潜赴大后方时,遭日伪逮捕,在杭州拘禁37天后被保释。在重庆复旦大学教书时曾被聘为民主政团同盟顾问。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起草宣言,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成为当时上海著名的民主教授之一。他参与发起成立"上海大学教师联谊会", 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为反对国民党独裁政治,争取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而奋斗。
<p style="text-indent:2em;">周谷城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70多年,硕果累累。早年出版了《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政治史》等著作。1939年出版的《中国通史》,是他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著而成的产生了很大影响。1949年出版的《世界通史》,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世界史框框。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纵论古今,评说中外。从历史学到政治学,从哲学到社会学,从美学到教育学,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勇于创新,尤喜独立思考,敢于坚持真理,为学界尊敬。
 == 物争议 语录 == 2014年10月16日凌晨,向华强妻子向太陈岚转发了一条由微博实名认证为“_沈慕白”发表的长微博,评论称,“可怜的蓝美女(蓝洁瑛)。虽然不认识她,也没有请 '''当智慧超 她拍戏。如此下场 需要时 一定是受伤害及被人欺负 幽默风趣就出现 ''' 唏嘘啊!很想知道唐老鸭是谁啊?上天一定会惩罚他的。”言语中透出其对蓝洁瑛的同情与惋惜。但文章中没有指明“唐老鸭”姓名。 <ref>[http://news.163.com/14/1017/04/A8NTCDDK00014AED.html  向华强太太曝蓝洁瑛变疯内幕 ]网易新闻</ref>== 视频 ==邻居曝蓝洁瑛死前最后通话 听到她悲诉当年被性侵{{#ev:youku|XMzkwMjk5NzA5Mg|alignment=left}}== 参考文献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1,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