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道夫·梯也尔

增加 3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路易-阿道夫·梯也尔( 政治家,历史学家)
| 圖像 = [[File:Tiyeer.jpg|缩略图]]|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q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 職業 = 法国首相
| 知名原因 = 三度出任法国首相 ,法国总统,安道尔大公,当选 [[ 法兰西科学院 ]] 院士 ,当选 [[ 法兰西学术院 ]] 院士。
| 知名作品 = 《法国大革命史》</br>《国民报》</br>《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br>。
}}
'''路易-阿道夫·梯也尔''' (Adol(常被称作阿道夫·梯也尔Adol-phe ThiersThiers1797.4.15-1877.9.3) ,),法国 政治家 历史学家,[[奥尔良党]]人。早年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七月革命]]后,先后担任内阁大臣(1832年,1834年-1836年)、首相。(1836年)和外交大臣(1840年)之职。以后还担任过立宪议会议员、国民议会议员等职。1871年-1873年,梯也尔担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在梯也尔的政治生涯中,他留给各国人民最深的印象是,充当了残酷镇压[[巴黎公社]]的罪魁祸首。
== '''目录''' ==
路易-阿道夫·梯也尔(常被称作阿道夫·梯也尔Adol-phe Thiers1797.4.15-1877.9.3),),法国政治家、 1 历史学家 ,奥尔良党人。早年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七月革命后,先后担任内阁大臣(1832年,1834年-1836年)、首相。(1836年)和外交大臣(1840年)之职。以后还担任过立宪议会议员、国民议会议员等职。1871年-1873年,梯也尔担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在梯也尔的政治生涯中,他留给各国人民最深的印象是,充当了残酷镇压巴黎公社的罪魁祸首。
目录
1历史学家
2奥尔良党
 
3隐居闹市
 
4国难屠城
 
5政坛乱局
 
6学术生涯
 
7马恩评价
== ''' 历史学家 ''' ==
梯也尔于1797年4月15日生于马赛。他的父亲是个商船船长。他受过高等教育。曾在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大学]]法律系读过书,1818年当律师。1821年初秋,他来到巴黎。活跃于反政府的资产阶级沙龙与自由派报界。不久,在当时巴黎闻名的[[《宪政报》]]就职。他在这家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引起了巴黎各界的注意。后来,他对新闻工作感到厌倦,于是在波丹的配合下,开始编写《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史》]]共10卷,发表后,轰动一时。尽管是部历史著作,但却显露出他的文学才华,赢得了一定的声誉。更主要的是在政治上,他的观点倾向于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派。梯也尔在这部著作的第1卷中,声称自己是赞同法国的立宪议会的。《[[法国大革命史]]》从1823年开始撰著,到1827年完稿,由于离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较近,史料收集翔实。他以流畅的笔调描述了法国大革命的情况。在著作中,他和他的终生好友米涅一样,首先坚持主张引用原始材料,为这部著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在这方面,[[恩格斯]]曾有评述。他在谈到一位名叫[[若尔日·阿韦奈尔]]的作者,写过一些有关法国大革命的优秀作品时说,这些著作"要得出明晰的观念,还得时常向[[米涅]]或梯也尔去找确切材料"。《法国大革命史》一书,它既全面叙述了法国大革命的情况,还涉及到了财政,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问题。这是后人研究法国大革命史的一部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著作。
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法国时期,法国有很多资产阶级学者虽然反对复辟波旁王朝,但是在认识方面,却都表现得扑朔迷离,认为波旁王朝的复辟,象自然灾害一样,难于驾驭。他们不能用正确的观点解释波旁王朝的复辟。梯也尔却同这个时期的一些有眼光的历史学家一样,看到了历史上的阶级斗争,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地主贵族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一场阶级之间的决战。他对波旁王朝的复辟,也是用阶级斗争这把钥匙去了解它,认为这也是一场阶级斗争。梯也尔作为法国最早以阶级斗争观点考察历史的学者之一,是引人注目的。对于这一点,列宁曾经指出:"法国复辟时代就有一些历史学家(如[[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在总结当时的事变时,不能不承认阶级斗争是了解全部法国历史的钥匙。
== ''' 奥尔良党 ''' == 1830年,梯也尔和米涅、卡雷尔共同创办了[[《国民报》]]。当时,这份报纸是反对封建波旁王朝的查理十世的极右政策,主张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鼓动报界抗议限制出版自由的七月敕令,也颂扬过法国的工人阶级,并在银行家[[J.拉菲特]]与奥尔良党人之间牵线搭桥,推出[[拉法耶特]]为国民军司令,为推翻复辟波旁王朝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是,1830年7月复辟王朝被推翻,主要是巴黎工人和市民英勇奋战的结果。七月革命胜利后,法国的自由资产阶级却独占了革命成果。他们害怕群众,尤其害怕正在壮大起来的工人阶级,因此拒绝建立共和国,而把接近大资产阶级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捧上了国王的宝座,建立起七月王朝。这时,梯也尔被任命为参事院院长。从此,梯也尔以要人的身份出现在法国的政治舞台上,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834年4月9日,里昂工人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禁止结社案,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举行了第二次里昂工人起义。梯也尔是镇压这次起义的策划者。4月13日里昂工人起义被镇压下去。1835年9月,法国颁布了取消报刊和结社的九月法令。梯也尔是这个反动法令制订的主谋人。1836-1840年梯也尔担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对内残酷镇压1832年由贝里公爵夫人领导的正统派起义和1834年的巴黎共和派运动;对外鼓吹恢复法国军誉,反对英国干预欧洲大陆事务,支持埃及摆脱土耳其控制。1840年,由于在支持[[穆罕默德·阿里]]反对土耳其问题上引起英、俄、普、奥的干涉,而遭到失败,他在1840年10月29日被迫辞职。成为议会反对派 ,攻击[[F.-P.-G.基佐政府]]。此后,他重新开始从事历史研究工作。
1830年,梯也尔和米涅、卡雷尔共同创办了《国民报》。当时,这份报纸是反对封建波旁王朝的查理十世的极右政策,主张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鼓动报界抗议限制出版自由的七月敕令,也颂扬过法国的工人阶级,并在银行家[[J.拉菲特]]与奥尔良党人之间牵线搭桥,推出[[拉法耶特]]为国民军司令,为推翻复辟波旁王朝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是,1830年7月复辟王朝被推翻,主要是巴黎工人和 == '''隐居闹 民英勇奋战的结果。七月革命胜利后,法国的自由资产阶级却独占了革命成果。他们害怕群众,尤其害怕正在壮大起来的工人阶级,因此拒绝建立共和国,而把接近大资产阶级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捧上了国王的宝座,建立起七月王朝。这时,梯也尔被任命为参事院院长。从此,梯也尔以要人的身份出现在法国的政治舞台上,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834年4月9日,里昂工人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禁止结社案,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举行了第二次里昂工人起义。梯也尔是镇压这次起义的策划者。4月13日里昂工人起义被镇压下去。1835年9月,法国颁布了取消报刊和结社的九月法令。梯也尔是这个反动法令制订的主谋人。1836-1840年梯也尔担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对内残酷镇压1832年由贝里公爵夫人领导的正统派起义和1834年的巴黎共和派运动;对外鼓吹恢复法国军誉,反对英国干预欧洲大陆事务,支持埃及摆脱土耳其控制。1840年,由于在支持穆罕默德·阿里反对土耳其问题上引起英、俄、普、奥的干涉,而遭到失败,他在1840年10月29日被迫辞职。成为议会反对派 ,攻击[[F.-P.-G.基佐政府]]。此后,他重新开始从事历史研究工作。''' ==
== 隐居闹市 ==1848年革命前夕,长期未能得到一个理想官职的梯也尔,以特有的政治敏感,察觉到人民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于是慷慨激昂发表演说,"我将永远属于革命党!"但是,法国工人看穿了梯也尔妄图"把基佐内阁换成梯也尔内阁"的阴谋,根本就不相信他,并送给他一个"蝇子米拉波"的绰号。1848年12月,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任法国总统后,一心追求重建帝国。梯也尔是 [[ 奥尔良派 ]] 的头目,同路易·波拿巴有深刻的矛盾,反对他走向独裁。在1851年12月1日晚上发动的政变中,路易·波拿巴命令把还睡在床上的梯也尔逮捕,放逐到国外去。不到一年以后,他回到巴黎,有较长一段时间未抛头露面,而是埋头继续编写他的另一部历史著作,《执政官统治史和法兰西帝国史》。这部著作开始写于1845年,到1862年完成,共20卷,断断续续花了17年时间。该著作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崇拜个人成就,大力颂扬拿破仑一世,特别是对拿破仑的军事指挥才干,非常佩服。1863-1870年,他再度回到政治舞台。被选为塞纳省的议员。1864年1月在议会发表要求五项必要自由(个人自由、出版自由、选举自由、议员质询权、大臣负责制)的演说,在以后的7年里。他经常指责[[拿破仑三世]]的专制统治和对外冒险政策。他反对1870年对普鲁士宣战。他认为,对普鲁士宣战时机未成熟,国内对普作战的准备不够。但他未能达到目的。
== [[ 国难屠城 ]] ==
1871年2月17日,色当战役惨败的消息传来后,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梯也尔就任法国政府首脑。
梯也尔占领巴黎后,立即对巴黎公社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当时法国的报纸报道这次屠杀的情景时写道:"一条血渠从一个兵营注入塞纳河,几百公尺的河水都被污染,呈现一道狭长的血流。"大屠杀整整延续了一个多月。3万多巴黎公社被有秩序的屠杀革命群众。连同在公社保卫战中英勇牺牲者在内,被杀害、流放、监禁的巴黎公社成员达十万人之多。
== ''' 政坛乱局 ''' ==
巴黎公社被镇压下去之后,梯也尔与同年8月任共和国总统。做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梯也尔依靠资产阶级的巨额借款,提前偿清对德赔款,使德国军队于1873年3月撤离法国。但法国的政治局面动荡不安,各派政治力量在共和与帝制问题上争斗不休。三个保王派: [[ 正统派]](波旁王朝的拥护者)、 [[ 奥尔良派]]( [[ 路易·菲力浦 ]] 王朝的拥护者)和 [[ 波拿巴派 ]] ,在国民议会中占有多数。这些派别都准备要恢复帝制。只是由于工农群众坚决反对帝制,拥护共和政体,再加上各派之间矛盾重重,互相倾轧,帝制未能恢复。1871年8月31日,国民议会推举出梯也尔担任总统。梯也尔自称是"保王派",也很想恢复帝制,但又害怕把国王强加在法国人民头上,可能激起法国无产阶级再次起来革命。他不得不承认,在当时恢复帝制,条件还不成熟。 梯也尔担任总统后,反动气焰更加嚣张。他命令反动政府的军事法庭继续审讯、流放、处决巴黎公社革命的领袖和参加者,就连只是有同情公社社员嫌疑的人也遭到残酷的迫害。在他统治时期,全国39个省都处于戒严状态。1872年,梯也尔反动政府颁布一项法律,规定对宣传社会主义的人要处以为期2-5年的监禁。梯也尔政府还查封一切工会组织,取消出版、结社自由。为了偿付给德国的赔款,发行两次公债,每次推销都是大量超额。50亿法郎的赔款是提前偿清了,但是国债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落到法国人民的身上。
保王党人并不因梯也尔采取的一系列反革命政策而感到心满意足。他在保王党人心目中仍然毫无威信。共和党人得到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在1872-1873年的议会补选中,共和派获胜。梯也尔的统治摇摇欲坠。这时,梯也尔主张建立一个保持反动内容的共和政体。他提出,"共和国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根本不要共和国。"这话激怒了国会中的共和派。保王派也认为,梯也尔已经不能胜任他所担任的职务。于是,梯也尔被迫在1873年5月24日辞职。1877年梯也尔又曾短期回到政治舞台,还想再实行他所主张的"共和国"。9月3日,他还宣读了一个刚写成的"捍卫"这个"共和国"的宣言。当天晚上,他得脑溢血死于巴黎的圣歇尔曼。
== ''' 学术生涯 ''' ==
梯也尔曾撰写过许多历史作品,其中有《法国革命的历史》(10卷)和《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20卷)等重要作品。
1823年,他出版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前两卷,1827年,全书十大卷出齐,卖出150万册。
1833年6月20日,36岁的他被选为 [[ 法兰西学院 ]] 院士。
梯也尔是一个双手沾满了法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又是一个历史学家。他曾撰著过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历史著作,而且他也是法国最早用阶级斗争观点考察历史的学者。但是,这些在历史方面的成就,掩盖不了他双手沾满的鲜血,丝毫不能减轻历史公正舆论对他的无情痛斥。
== ''' 马恩评价 ''' ==
梯也尔这个侏儒怪物,将近半世纪以来一直受法国资产阶级倾心崇拜,因为他是这个资产阶级的阶级腐败的最完备的思想代表。还在他成为国家要人以前,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就已经显出他说谎的才能了。他的社会活动编年史就是一部法国灾难史。
这个矮子喜欢在欧洲面前挥舞拿破仑一世的宝剑,--他在自己的历史著作中就是一味替拿破仑一世擦靴子的,--实际上,他的对外政策,从1840年的伦敦公约起到1871年的巴黎投降和这场内战止,始终是把法国引到极端屈辱的地步。在这场内战中,他蒙[[俾斯麦]]的恩许,把在色当和麦茨被俘的军人驱去攻打巴黎。虽然他有些随机应变的本事,虽然他的主张反复无常,但是他终生都极端墨守成规。不言而喻,现代社会中比较深刻的变动,始终是他所不能理解的秘密;他那副头脑的全部精力都用来耍嘴皮了,所以甚至连社会表面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也不能领悟。例如,他不倦地把一切违反法国陈旧的保护关税制度的东西部指斥为渎犯神明。他在当[[路易·菲利普]]的大臣时,曾经嘲骂铁路是荒诞的怪物:而当他在[[路易·波拿巴]]时代处于反对派的地位时,他把任何改革法国陈腐的军事制度的企图都斥为大逆不道了。他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哪怕是极微小的稍有实际益处的事情。梯也尔始终不渝的,只是对财富的贪得无厌和对财富生产者的憎恨。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 [[ 恩格斯 ]] 选集》第2卷第359~360页
他在官场上已经混了四十年。在政治或生活的任何方面,他从来没有倡导过一项有益的措施。他好虚荣、喜猜疑、贪图享乐,从来没有写过和谈过正经事。在他看来,事物本身只是供他动笔杆耍嘴皮的因由。除了对高官厚禄和自我炫耀的渴求之外,他身上没有任何真实的东西,甚至于他的沙文主义也不例外。
你是不是知道现在被法国人捧上了天的若米尼?我只是从梯也尔先生的讲话里知道他的,大家知道,梯也尔无耻地抄袭过他的东西。这个矮小的梯也尔是当今仅有的最不要脸的撒谎家之一,没有一次战役他能举得出正确的数字。由于[[若米尼]]先生后来投奔了俄国人,所以他当然有理由不会象梯也尔先生那样把法国人的英勇业绩描写得神乎其神,在梯也尔的书里,一个法国人总是能打败两个敌人的。
--恩格斯:《致 [[ 约·魏德迈]](1851年6月1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578页
可是,高尚的梯也尔的著作是从 [[ 萨瓦里]]--他的回忆录在法国是享有盛名的--那里抄袭的,他的剽窃术决不亚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同时,不仅在流言蜚语方面,而且在治理问题等等方面,他都把[[萨瓦里]]先生当作主要的来源。
--恩格斯:《致马克思(1851年5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258页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