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吕文焕

增加 5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降元攻宋 ==
攻破樊城后,元军将领阿里海牙移攻襄阳,仍发回回炮轰击,所中无不摧陷,城中守军大乱,不少宋军将士逾城降元。刘整以前曾到襄阳城下劝降吕文焕,被伏弩所伤 ,因此主张毁灭襄阳城、俘虏吕文焕,阿里海牙不同意,亲自至城下再次劝降,告诉吕文焕:"君以孤城御我数年,今鸟飞路绝,帝( [[ 忽必烈]])实嘉能忠而主。信降,必尊官重赐以劝方来,终不仇汝置死所也!" [[张庭珍]]也在城下喊道:"我师所攻,无不取者,汝孤城路绝,外无一兵之援,而欲以死守求空名,如阖郡之人何?汝宜早图之!" 元将大达立主动请缨,偕译史阿里、员外郎王某进入襄阳劝降,吕文焕设宴招待他们,大达立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及襄阳面临的困境,对吕文焕说:"天眷吾有元,海外内罔非臣属,独尔一隅漏王泽。今天兵云集,带甲百万,以中国之大,供亿无穷,筑长围,扼鹿门,横亘江路,攻具之奇,有西域机石,飞三百余步,以是樊破无噍类尔。婴城固守六载,为人臣义无不足,如生民何?圣朝上应天时,下徇地利,中察时变,平宋必矣,其审思之!" 此外元将张宏亦进行了招谕。 经过元朝的多番工作,吕文焕内心已欲投降,但犹疑未决。于是阿里海牙和吕文焕折箭为誓担保,吕文焕感泣,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吕文焕和儿子出城投降,归顺元朝。 襄阳因而失守,南宋灭亡已成定局。
吕文焕投降,元朝如获至宝,不仅由于襄阳的战略重要性,更加上吕氏家族在南宋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胡只遹所言:"吕生(吕文焕)世握兵柄,兄弟子侄布满台阁,宋君臣之孰贤孰愚,宋河山城郭之何瑕何坚,宋兵民之多寡虚实,宋兵刑政之得失巧拙,不为不知。" 所以元朝决定优待吕文焕、招降吕氏子弟与部下。吕文焕降元后,奉旨入朝觐见元世祖,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四月,吕文焕到达元大都,并主动为元朝策划攻打南宋 [[ 鄂州]](今湖北[[武汉]]),自请为先锋。 元世祖[[忽必烈]]封吕文焕为[[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襄汉大都督,赐其将校有差。
1274年(南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二月,吕文焕拜荆湖行省参知政事,跟随伯颜等征讨南宋,招降沿江州郡,陷沙洋、新城(今湖北潜江西北)、鄂州等城。元世祖命吕文焕率其麾下,以善遇降将的圣旨,招谕元军尚未攻下的州郡。当时沿江诸将多是吕氏旧部,争相望风款附,投降元朝。当然也大有忠贞爱国之士,如新城守将边居谊佯装接受吕文焕的招降,诱其至城下,伏弩乱发,差点将吕文焕射死(边居谊在城破后赴火而死)。 宋廷多次派人请和,吕文焕不听。元军一路高歌猛进,直抵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1275年(南宋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五月,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下诏晓谕吕文焕等人,吕文焕回书一封,不为所动,于是南宋朝廷下令籍没吕文焕等人全家。
== 晚年光景 ==
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元至元十三年)正月,伯颜大军进逼临安,南宋投降,吕文焕率先入城,持黄榜宣谕军民,并与 [[ 范文虎 ]] 参拜两宫太后。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吕文焕被任命为江淮行省左丞,仍宣慰江东,负责安抚南宋军民的工作,并提出了征收江西茶税的建议,使元朝在当地的统治秩序得以巩固。在这一过程中,吕文焕奉元世祖之命对能用的新附军(南宋降兵)每月发衣服粮饷,不能用的命他们屯田。跟从吕文焕办事的江东道按察使阿八赤要求吕文焕分金银和宅邸、奴婢给他,吕文焕不同意。于是阿八赤陷害吕文焕,称其"私匿兵仗"。元世祖派御史大夫相威前去调查,真相大白后罢免了阿八赤的官。
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正月,吕文焕以江淮行省右丞请老,辞官归乡,元世祖许之,仍任其子吕师圣为江东宣慰使。
关于吕文焕致仕后的情况,方回写道:"今平章政事常山吕公以将相归老金陵(今江苏 [[ 南京]])……扁旧百花亭曰'锦绣香中'……又有亭曰'知止'"。 元朝文学家白朴的《天籁集》收录有他为已致仕的吕文焕写的祝寿词,内容是:"盖世名豪,壮岁鹰扬,拥兵上流。把金汤固守,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北阙丝纶,南朝家世,好在云间建节楼。平章事,便急流勇退,黄阁难留。菟裘喜遂归休,着宫锦何妨万里游。似谢安笑傲,东山别墅,鸱夷放浪,西子扁舟。醉眼乾坤,歌鬟风雾,笑折梅花插满头。千秋岁,望寿星光彩,长照南州。" 直到1298年(元大德二年),还有吕文焕修建金陵常照庵的记载。 大约就在这年,吕文焕卒于家。
== 轶事典故 ==
天祥骂吕
元军逼近临安时,宋恭帝的祖母太皇太后谢道清派丞相 [[ 文天祥 ]] 等人出城前往伯颜军营,文天祥在元营举动异常,伯颜怀疑他有异志,将其扣留,文天祥指责伯颜失信,吕文焕从旁劝解, [[ 文天祥 ]] 痛斥吕文焕是逆臣,吕文焕甚为惭愧。 据文天祥《指南录》记载,吕文焕说:"丞相何故骂焕以乱贼?"文天祥说:"国家不幸至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三尺童子皆骂汝,何独我哉!"吕文焕说:"襄守六年不救。"文天祥说:"力穷援绝,死以报国可也。汝爱身惜妻子,既负国,又隤家声。今合族为逆,万世之贼臣也!"而后又骂了他侄儿吕师孟。元朝将领伯颜、唆都都对文天祥钦佩不已,唆都说道:"丞相骂得吕家好!"
== 收讽刺诗 ==
== 个人作品 ==
吕文焕与 [[ 吕文德 ]] 不同,他颇有才华,擅长诗文,故被元人称为"吕生"。现存他的一封《回本国书》,是1275年(南宋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南宋招谕他时所答复宋廷的信。该信用骈文写成,不仅文采斐然,也详实披露他降元的心路历程,其内容如下:
"报国尽忠,自许初心之无愧;居城守难,岂图末路之多差。兹祈转念昔日之功,庶可少伸今日之款。明公问信,归人欲言:伏念某少服戎行,壮临边徼, 干戈满眼,轻性命于鸿毛;弓箭在腰,系死生于马足。不但驰驱于西北,誓将屏蔽于东南。幸以微劳,屡收薄效,至若襄城之计,最为淮甸之危。蠢兹无厌之戎, 指为必攻之地,迅裂如水火之冲击,飘荡如风雨之去来。坐一日以犹难,居九年而可奈!南向高筑,盖欲拒吾喉襟;樊城尽屠,又已去我羽翼。虽刘整首先于犯顺,而焦然中苦于党奸。孤城其如弹丸,谓靴尖之踢倒;长江虽曰天堑,欲投鞭而断流。凶焰如斯,先声屡至。臣能死尔,仰天而哭,伏地而哀;敌既深乎,析骸而爨,易子而食。尚冀庙堂之念我,急令邻郡之聚兵,委病痛于九年之间,投肌肉于群虎之口。因念张巡之死守,不如 [[ 李陵之 ]] 诈降,犹期后图,可作内应。国手败局留着,岂异寻常之机;俗眼据图观形,宁识骊黄之马?盖使忠臣偶陷于敌国,乌能绝意不念于乡闾?固知死也何补于生,安有食焉不任其事?因衔北命,乃拥南兵,视以犬马,报以仇雠。非曰子弟,攻其父母,不得已也,尚何言哉!今我皇上亶其好生,开以自新之路;明公都督虽是问罪,蔼然念旧之情。安敢固违,永为背叛?现今按兵不动,卧辙不惊,抚此良辰,伏观景命。且秦穆公之赦杀马,在野人犹知报恩;如齐威王之相射钩,愿君子终无忌怨。"
== 家族关系 ==
堂兄弟(一说兄弟): [[ 吕文德 ]] 、吕文福、 [[ 吕文信]]子: [[ 吕师圣]]
曾孙:吕惟清
宋朝老兵:"吕家好兄弟,身拥襄汉危。围深救不至,望绝但孤师。戈兵空鹤膝,部伍尚鱼丽。居民并习战,结束类鲜卑。炮车烧楼橹,斤斧遽已施。榷场漫互市,军垒竟登陴。夏贵本小校,戎行早驱驰。当街苦醉酒,袒跣受鞭笞。双瞳夜照路,面刺斗锋旗。积功到大阃,绫诰垒若坻。沭熏乃得见,感激有涕洟。英雄颇用术,血死矧敢辞?上流忽以溃,淮楚屹不支。终同祖约走,恨比刘琨雌。芜湖十三万,钲鼓且弃之。人力不至此,百年知者谁?"
刘一清:"独守孤城,降于六年之后,岂得已哉?"
刘埙:"诸吕家于江州,仕宋累朝,穷富极贵,中外鼎盛。及北兵至,自文焕而下,相率纳款,无一人抗节报国。" (此说不确, [[ 吕文信 ]] 在德佑初年力战殉国)
何乔新:"吕文焕独守孤城,已逾五载,外有虎狼之敌,而无蚍蜉之援。撤屋为薪,缉麻为衣,艰难忍死,势危援绝,然后以城降元,盖亦有不得已焉。而文天祥以为叛臣,断断不少恕,何哉?文焕诚所谓叛也夫?……文焕一家兄弟,身佩虎符,子婿位列通显,受恩深厚……今也既以城降之,又陈攻郢之策,且请自为乡导,非叛而何?……使文焕既降之后,屏居田里,不受官爵,终身不北面而坐,君子将原其情而恕之。顾乃引雠敌之兵,招其部曲,诱其子侄,以覆其君之宗社,虽欲辞叛臣之名,恶得而辞哉!"
乾隆帝:"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故自古因有才而无忠诚之行,败人之事者多矣。……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 [[ 留梦炎 ]] [[ 叶李辈 ]] ,皆背国以降元……。"
近代小说《痛史》斥责吕文焕"卖国偷生"、"丧尽天良"。
== 参考资料 ==
61,2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