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桐城派

增加 25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等,皆为[[安徽]]桐城人。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 <ref>[https://www.sohu.com/a/423223460_120493279 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是指哪八位?] ,搜狐,2020-10-08</ref> 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清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在文风上,是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简明达意、条例清晰,不重罗列材料、堆砌辞藻,不用诗词与骈句,力求"清真雅正",颇有特色。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尤其是一些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 <ref>[https://rufodao.qq.com/a/20150416/041750.htm 总理说的“桐城派”,你造么?],腾讯网,2015-04-16 </ref>
论点鲜明,[[逻辑]]性强,辞句精练;写景传神,抓住特征,细节盎然,寄世感叹;传状之文,刻画生动辞;纪叙扼要,流畅时晰。平易清新,是整体流派特点。[[散文]]名篇有: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评价道:"桐城古文运动,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发展、终结。
247,4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