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宣徽院

增加 3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宣徽院'''
[[File:2b6bdb36f3334314b3035bdf4e934644.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AE%A3%E5%BE%BD%E9%99%A2&src=tab_baike&correct=%E5%AE%A3%E5%BE%BD%E9%99%A2&ancestor=list&cmsid=1194d9e87d9c0b0f1ba330716cfb557b&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4b7b0b7658f8728a3366eeb8b28bfdbd&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官署名。 [[ ]] 后期设置,有南、北二院,以宦官充宣徽使与副使,无固定职掌。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一切内外供奉、都检视其名物。  [[ 五代 ]] [[ 北宋 ]] 沿置,南院使与北院使改用检校官充任,或兼领节度及两使留后,如阙,以枢密副使一人兼领二使,亦有兼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者。南院资望优于北院。但事皆通掌,只用南院印,二使共院而分设办公厅。元丰改制废,以其职事分属有关省、寺。虽仍保留宣徽使名号,但无实职,仅以尊礼重臣。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历史记载 ==
绍圣三年(1096),宣徽使名亦废, [[ 南宋 ]] 不再置。辽会同元年(938),北面官署宣徽北、南院,有北、南院宣徽使 、知事、副使、同知等官。 宣徽院 宣徽南院使 宣徽北院使 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飨供帐之仪,应内外进奉,悉检视其名物。旧制,以检校为使,或领节度及两使留后,阙则枢密副使一人兼领二使,亦有兼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者。南院资望比北院颇优,然皆通掌,止用南院印,二使共院而各设厅事。其吏史则有都勾押官、勾押官各一人,前行三人,后行十二人,分掌四案:一曰兵案,二曰骑案, 主赐群臣新史,及掌诸司使至崇班、内侍供奉官、诸司工匠兵卒之名籍,及三班而下迁补、假故、鞫劾之事。三曰仓案,掌春秋及圣节大宴 、[[ 节度使]]迎授恩赐、上元张灯、四时祠祭及契丹朝贡、内廷学士赴上,并督其供帐,内外进奉视其名物,教坊伶人岁给衣带,专其奏覆。四曰胄案。掌郊祀、御殿、朝谒圣容、赐酺国忌供帐之事,诸司使副、三班使臣别籍分产,司其条制,颁诸司工匠休假之。故事,与参 ]] 枢密 副使、同知 枢密院事以先后入叙位。熙宁四年,诏位参政、枢副、同知下,著为令。九年,诏:"今后遇以职事侍殿上,或中书、枢密院合班问圣体,及非次庆贺,并特序二府班。 制行,罢宣徽院,以职事分隶省、寺,而使号犹存
宣徽院 宣徽 初,吏部尚书王拱辰治平中知大名府,[[神宗]]即位,拜太子少保。独太子少师张方平许依旧领 南院使 致仕。哲宗即位,始迁太子太保而罢使名。明年,检校[[ 太傅]],改 宣徽北院使,寻迁[[南院]] 掌总领内诸司及三 ,立 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飨供帐之仪,应内外进奉,悉检 序位 其名物 签枢 旧制 [[元丰]]六年 以检校为使,或领 拱辰除武安军 节度 及两 使 留后 再任 阙则枢密副使一人兼领二 自此遂罢 使 名不复除。元佑三年 亦有兼枢密副使 复置南 签书枢密院者。南院资望比 北院 颇优 使 然皆通掌 仪品恩数如旧制。六年 止用 以冯京为 南院 使 而方平亦复 使 共院而各 名。中书舍人韩川言:"祖宗 厅事。其吏史则有都勾押官、勾押 各一人,前行三人 后行十 礼均 分掌四案:一曰兵案 以待勋旧 二曰骑案 未尝带以致仕。且宣徽 主赐群臣新史 武官也;宫保 及掌诸司使至崇班、内侍供奉 、诸司工匠兵卒之名籍,及三班而下迁补、假故、鞫劾之事。三曰仓案,掌春秋及圣节大宴、节度使迎授恩赐、上元张灯、四时祠祭及契丹朝贡、内廷学士赴上 不宜混 督其供帐,内外进奉视其名物,教坊伶人岁给衣带,专其奏覆 四曰胄案 "不听 掌郊祀、御殿、朝谒圣容、赐酺国忌供帐之事,诸司使副、三班使臣别籍分产,司其条制,颁诸司工匠休假之 方平亦固辞不拜 故事 七年 与参知政事、枢密副 冯京亦以 使 、同知枢密院事以先后入叙位 致仕 熙宁四 绍圣三 年, 诏位参政、枢副、同知下 议者言官名虽复 著为令。九年,诏:"今后遇以职 而无所治之 侍殿上 或中书、枢密院合班问圣体,及非次庆贺,并特序二府班 乃罢之 官制行,罢宣徽院, 南渡 职事分隶省、寺 而使号犹存 不复再置
初,吏部尚书王拱辰治平中知大名府,神宗即位,拜太子少保。独太子少师张方平许依旧领南院使致仕。哲宗即位,始迁太子太保而罢使名。明年,检校太傅,改宣徽北院使,寻迁南院,立班序位视签枢。元丰六年,拱辰除武安军节度使再任,自此遂罢使名不复除。元佑三年,复置南、北院使,仪品恩数如旧制。六年,以冯京为南院使,而方平亦复使名。中书舍人韩川言:"祖宗设此官,礼均二府,以待勋旧,未尝带以致仕。且宣徽,武官也;宫保,文官也,不宜混并。"不听。方平亦固辞不拜。七年,冯京亦以使致仕。绍圣三年,议者言官名虽复,而无所治之事,乃罢之。南渡以后,不复再置。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47855256390296172.html?fr=iks&word=%D0%FB%BB%D5%D4%BA&ie=gbk 宣徽院的介绍]</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