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章达

移除 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19年夏,李章达应朱执信的邀请赶赴上海,协助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创办《建设》杂志,并负责发行工作。在上海期间,平时除工作外,李章达还跟朱执信学习革命理论,跟廖仲恺学习英文,收获颇丰,彼此之间也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受到启发,认为俄国的经验可以借鉴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因此,他决定派李章达陪同朱执信前往苏俄考察。可是,时局发生变化。1920年6月,孙中山为了讨伐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派朱执信回广东做策应工作。8月,粤桂战争爆发。9月,朱执信在虎门调解驻军与东莞民军冲突时,不幸中流弹牺牲。李、朱二人共赴苏俄计划流产。1920年底,李章达在廖仲恺的支持下,前往苏俄。但当他抵达苏俄的伯兰俄维辛时,又因为苏俄的国内战争而无法继续北上,只好返回广州。
1921年初,粤军参谋长兼粤军第1师师长邓铿,为了提高第1师的官兵素质,千方百计招纳年青有为的军官为骨干,李章达、叶挺、邓演达、蒋光鼐、陈可钰等被招入军中。李章达被委任为师直属工兵营营长。不久,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大本营,准备驱兵湖南进行北伐,并在邓铿的粤军第1师中挑选青年军官组成警卫团担任大本营警卫。工兵营被改编为警卫团第2营,李章达任警卫团中校团副。因团长陈可钰还兼任师部参谋长,不能离开广州,故警卫团实际由李章达率领,开赴桂林担负警卫任务。当时的桂林治安状况很不好,匪患频繁。警卫团除保卫大本营外,还到郊区剿匪,维护社会治安,因此深得当地民众的称颂。
[[File:李章达22.jpg|缩略图]]
 
社会治安,因此深得当地民众的称颂。
1922年3月,邓仲元在广州被陈炯明部下刺杀。孙中山悲痛万分,决定改道韶关北伐,督师回粤。李章达率警卫团随侍左右。5月,孙中山改设大本营于韶关。这期间,孙中山经常往返于韶关和广州之间,警卫团兵力单薄。于是,孙中山决定将警卫团扩充为两个团,李章达被任命为警卫团第2团团长兼大本营参军。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