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T·S·艾略特

增加 4,379 位元組, 5 年前
内容扩充
T·S·艾略特 (1888~1965) 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
托马斯" [[File:T·S· 艾略特 ,1888年9月26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06年入哈佛大学学哲学,续到英国上牛津大学,后留英教书和当职员。1908年开始创作。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 .jpg|thumb|300px|right|缩略图|T·S·艾略特[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7/0705/MAIN201707050950000213895240396.jpg 》,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 圖鏈結][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705/c404091-29384307.html 來自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家网 ]]]
'''T·S·艾略特''' ({{lang|en|'''Thomas Stearns Eliot'''}},{{bd|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 ,    托马斯·斯特 尔那 斯·艾略特 (1888-1965 (通称T·S·艾略特 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 圣路易斯。 祖父是牧师,曾任大学校长。父亲经商,母亲是 诗人 ,写过宗教诗歌。艾略特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比较 、剧作家、 文学 ,接触过梵文和东方文化,对黑格尔派的哲学 批评 颇感兴趣 也曾受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1914年,艾略特结识了美国 人庞德 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 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察 英国,并定居伦敦,先后做过教师和银行职员 的事物》、《诗选》、《四个四重奏》 。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 。代表作为长诗 标准 荒原 》, 任主编至1939年。1927年加入英国籍。艾略特 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 认为 自己在政治上 保皇党,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 西方现代 文学 上是古典主 中具有划时代意 者。这些在他 中可以找到印证 。1948年因 《四个四重奏》获 “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 诺贝尔文学奖 获,可见他的成就很高
  艾略特的诗歌 == 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作品情调低沉,常用联想、隐喻和暗示,表现现代人的苦闷。成名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的矛盾心态,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空虚和怯懦。此诗后来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他所见》(1917)。他这时期出版的另一部作品《诗集》(1920)也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知识分子的悲观和失望,颇受英美文坛的好评,《小老头》被认为是《荒原》的前奏曲。平==
[[艾略特]]<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32acef0102vd7t.html   1922美国著名诗人--1929年是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 艾略特 创作 (Thomas Stearns Eliot)_斯蒂芬的小屋_新浪博客 ]</ref> 重要时期 祖父是牧师,曾任大学校长。父亲经商,母亲是诗人 他的 写过宗教 诗歌 。是家中最小 技巧 孩子,母亲与五个姐姐的过分照顾并没有使艾略特的童年拥有双份快乐,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十六岁之前,艾略特在圣路易斯的史密斯学院学习。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 内容趋向复杂 比较文学,接触过梵文和东方文 ,对黑格尔派的哲学家颇感兴趣,也曾受到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 1914年,艾略特结识了美国诗人庞德 代表作《荒原》(192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英国,并定居伦敦,先后做过教师 银行职员等。* 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 空心人 标准 (1925 ,任主编至1939年。艾略特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党,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 1915年初,在一个同学的介绍下,艾略特认识了舞蹈家薇薇安(Vivien Haigh-Wood 集中表现 ,他迅速的被迷住 西方 ,两 于当年的六月结婚。艾略特的父母 现代文明濒临崩溃、希望颇为渺茫 此感到震惊,当他们知道了薇薇安 困境,以 一长串感情史 及精神 极为空虚 病史后更是深深的担忧,这场婚姻使整个家庭濒于破裂,但也无可置疑的开创了艾略特 英国 存状态 * 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要应付开支,艾略特承受着繁重的工作量,他在一所学校担任讲师,又担任一本先锋杂志 空心人 自我主义者 (the Egoist)的助理编辑。* 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博士论文,但由于他拒 回国而失去了学位。* 1917年春天,一位朋友为艾略特提供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罗易德银(Lloyd`s Bank)担任评估员。这份工作使艾略特有时间和精力继续他的诗歌创作,这一年,他第一本书《普鲁弗洛克及其他》 情绪十分明显: 出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这本书由《自我主义者》杂志印行,由庞德夫妇匿名出资。这本书为艾略特奠定了他诗 的地位,接着,* 1922年《荒原》出版,这部作品被评论界看作 空心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而艾略特本 的名气也高涨的近似神话 头脑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 塞满 程碑。* 1927年,艾略特加入 稻草 英籍。* 1930年以后的三十年里 艾略特成为了英国文坛上最卓越的诗 及评论家。由于与妻子 声音“完全没有意义 性格差异巨大,艾略特的第一次婚姻注定是一个失败 像风吹在干草 薇薇安因为精神 的原因住进了疗养院。* 1933年 而整 身心疲惫的艾略特与妻子正式分居。* 1943年结集出版的《四 四重奏》使他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并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1956年,艾略特娶了第二任妻子弗岚切(Valerie Fletcher),这场婚姻十分幸福。* 1965年1月4日,艾略特于伦敦的家中逝世。艾略特逝 界将 后,家人遵照他的遗言进行火化。 教堂里,他的牌位上写着:请记住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一位诗人。上面还写着他的生死年月,以及另外两句话: 嘘” 我的开始就是我的结束,我 一声中 结束 。空心人 失去灵魂的现代人 象征 开始 ”    
  1929年以后,艾略特继续进行诗歌艺术的探索,同时思想开始出现变化。他的长诗《灰星期三》(1930)宗教色彩浓厚,作者试图在宗教中寻求解脱。《四个四重奏》(1943)是他后期创作的重要 == 作品 。这是一组用四个地点为标题的哲学宗教冥想诗歌。《烧毁了的诺顿》指一座英国乡间住宅遗址,《东柯克》是艾略特的祖先在英国居住的村庄,《干萨尔维奇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海边的一处礁石,《小吉丁》是17世纪英国内战时国教徒的小教堂。这些地方都是诗人认为值得纪念的地方。每一首诗都模仿贝多芬的四重奏,有5个乐章。诗歌抒发人生的幻灭感,宣扬基督教的谦卑和灵魂自救。有的批评家认为,这是艾略特的登峰造极之作。==
   艾略特在诗剧领域也颇有成就,他试图创立一种现代的诗剧模式。剧作《大教堂谋杀案》(1935)的主人公是12世纪的大主教贝克特,剧本肯定了宗教献身精神。他的其他剧本还有《全家重聚》、《鸡尾酒会》等。艾略特还是一个重要的文论家,他写有著名的文学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和《诗的三种声音》等大量评论。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如作家要有历史感,作家不能脱离文学传统但可以以自己的创作去丰富和改变传统,诗人应该去寻找“客观对应物”等。他在《圣林》和《论诗与诗人》等文章中还提出了诗歌创作与评价的原则。这些见解对新批评派有很大的影响。
T·S·艾略特 T.S. Eliot的全部作品<ref>[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28790/movies?sortby=time&format=text&    T·S· 艾略特 T.S. Eliot的全部 作品 (19)]</ref>
*   小吉丁 (9)《猫 》 2019 - 编剧 - Poetry Collection "Old Possum's Books of Practical Cats* 《记忆的呼喊》 2015 编剧 * 《Gingerdead Man Vs. Evil Bong》 2013 编剧 * 《Going to Seed 2009》 编剧 * 《荒原》 1995 编剧* 《Der Privatsekretär 》1977 编剧* 《Ashes 》1975 编剧 * 《伟大的表演 第一季》 1972 编剧* 《 Il canto d'amore di Prufrock 》1967 编剧* 《Koktel》 1967 编剧 * 《Cocktailparti》 1967 编剧* 《Der Familientag》 1965 编剧* 《Thursday Theatre 》1964 编剧 * 《BBC Sunday-Night Play》 1960 编剧* 《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1951 演员 / 编剧 * 《BBC周日晚间剧场》 1950 编剧 * 《The White Chateau 》1938 编剧 * 《阶级与文化》 2012 8.3 演员 - 自己* 《Thames Film》 1987 演员 - 自己
  东科克 (8)
  干燥的萨尔维吉斯 (7)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艾略特的诗<ref>[https://www.mindhave.com/shici/29410. (7)html 艾略特的诗]</ref>==
  风在四点骤然刮起 (6)
#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 时间和晚钟埋葬了白天,乌云卷走了太阳。向日葵会转向我们吗。 #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 -- 《 空心人 库尔兹先 # 铭记那些珍贵的时刻, ——他 与变迁,痛苦与孤独。 # 不存在任何方法,除非你才华横溢 # It never will rain roses.When we want to have more roses we must plant trees.( G. Eliot )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 探索的终点将是开始时的起点 # 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时机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不受胎的蛋,是要被时间的浪潮冲刷成废物的。#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那本来可能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指向一个终结,终结永远是现在足音在记忆中回响。沿着我们不曾走过的那条通道,通往我们不曾打开的那扇门。 --《四个四重奏》# What makes life dreary is the want of motive. (6George Eliot )没有了目的,生活便郁闷无光。# 谁信任我们,谁就在给我们以教诲。 -#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从死去的土地里培育出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搅动迟钝的根蒂 -- 《荒原》# 跳舞的人们都已长眠于山下。 --《东科克》# 新的印象修正了从已知的对象所得的印象 # 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现在与过去的时光 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 也许均会在将来重现 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 而将来业已包含过去 If all time is eternally present 若时光皆永恒不逝 All time is unredeemable. 则时光也无可挽留 What might have been is an abstraction 昔日应如斯之念如今也只是 Remaining a perpetual possibility 想要无尽可能性的幻想。 -- 《烧毁的诺顿》# 看不见,除非眼睛重新出现,像那死亡的黄昏之国的永恒星星,空心人的唯一希望。 -- 《空心人》# 动脉里的舞蹈,淋巴液的环流,都表现为星辰的流驶,在树梢中升向夏天。 --《四阙四重奏》# 很深的声音是听不见的,但只要你在听,你就是音乐。 --《四个四重奏》
  荒原 “是的,... (5)
  四阙四重奏 (4)==视频==
  眼睛,我曾在最后一刻 【影像诗】T.S.艾略特 | 《荒原》 {{#iDisplay:z0185t5rdff|480|360|qq}}  ==参考来源== {{reflist}}    ==外部链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705/c404091-29384307.html 伟大作家 泪.回报——T·S·艾略特演讲札记 --世界文坛--中国作家网] [http://www.sohu. (4)com/a/220195912_100016034 东科克尔村│艾略特诗选] [[Category:美国诗人]]
1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