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馮雪峰

增加 17,9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馮雪峰'''(1903年6月2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馮雪峰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a1d99cf5e5314352.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5734423-5947167.html 来自360搜索]]]| 图像说明 = 馮雪峰| 出生 -1976年1月31 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63|04|27}} | 出生地点 = 中国香港| 逝世 ),浙江義烏人, 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8|11|03|1963|04|27}} | 国籍 = 國詩人、文藝評論家。| 别名 = 蓝精灵| 职业 = 演员| 馬福春。主要 作品 =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br> 大时代 <br> 万家传说 <br> 家 詩集《湖畔》、《靈山歌》,雜文《鄉風與市風》、《有進無退》等。娇妻}} [[ 冯雪峰]] 免费 编辑添加义项名B 添加义项 ?所属类别 : 文化人物|政治人物[[ 冯雪峰 (]](1903年6月2日 —1976 -1976 年1月31日 ) ,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阳等,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 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日本、苏联的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结识了鲁迅,编辑出版《萌芽》月刊,''' 并与鲁迅共同''' 编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 " 左联 " 党团书记、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春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1937年回家乡,创作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1941年被捕,1942年11月下旬被营救出狱。1943年到重庆,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 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后调北京,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54年因《红楼梦》研究问题和 " 胡风事件 " 受批判,1957年被划为右派 ;1966 ;1966 年又被关进牛棚。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1]  基本信息中文名 冯雪峰  外文名 FengXueFeng  别 名 原名冯福春,笔名画室、洛扬  国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义乌  出生日期 1903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31日  职 业 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  毕业院校 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信 仰 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左翼文艺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代表作品 《湖畔》、《雪峰文集》等  性 别 男 
目录
1 人物 生平年表2 个人生活▪ 与丁玲的情感3故居▪ 与鲁迅的交情▪ 牢狱之灾3 4 著述作品 ▪ 诗集▪ 杂文集▪ 寓言集▪ 电影剧 折叠编辑 ▪ 文集▪ 作品赏析4 故居5 后世纪念 人物 生平编辑年表
冯雪峰
冯雪峰
1903 冯雪峰1903 年6月2日 ,冯雪峰出 生于浙江义乌赤岸乡神坛村。 1912年 入邻村私塾读书。 1913年 转入义乌县立小学学习。 1918年 在义乌县立小学高小毕业。 1919年 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接受"五四"新思潮。 1921年 因参加反对学监的风潮,被学校当局开除。 
1921年秋,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发表作品《到省议会旁听》、《小诗》。
 1922年 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合集出版诗集《湖畔》,内收冯雪峰的诗17首,并加入明天社。 1923年 因家庭困难辍学。同年《春的歌集》出版,内收所作新诗11首。 1924年进上海中华学艺社当事务员。浙江慈溪县立女子学校代课。 1925年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自修日语。并发表作品新诗片《原火》、散文《柳影》。 1926年,首次拜访鲁迅。并发表译作《花子》、《无产阶级诗人和农民诗人》。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艺状况。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遭通缉,避难於未名社近三个月。同时发表作品有散文《月灾》、《诗人祭》,译作《新俄文坛的现势漫画解说》、《新俄的曙光期》、《苏俄的二种跳舞剧》及译诗《墓碑铭》。 1928年 2、3月间,离开北京到上海,继续从事翻译工作。 1928年7月,回义乌,任城区支部书记。11月,受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通缉,离开义乌到上海。作品有论文《革命与知识阶级》,译作《我们的一团与他》、《妄想》、《枳华集》及译诗《家》。 1929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并成为30年代左翼文艺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这一时期 ,主编或参与编辑《萌芽月刊》、《巴尔底山》、《前哨·文学导报》、《十字街头》等左联机关刊物。继续编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参加了与各色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文学主张的论战。 1929年迁居景云里茅盾家中,与鲁迅过从密切。与中共江苏省委恢复组织关系,在上海闸北区委所属第三街道支部过组织生活。并与以前的学生何爱玉结婚。译有作品《流冰》(诗集)、《作家论》、《艺术之社会的基础》、《自然主义与新浪漫主义》、《论迭更斯》、《科学的社会主义之梗概》、《论法兰西底悲剧与演剧》、《海外文学者会见记》、《现代欧洲艺术及文学底诸流派》、《艺术与社会生活》、《现代法兰西文学上的叛逆与革命》、《文学译论》。 1930年 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大会,为发起人之一。参加"左联"成立大会,会后整理鲁迅在会上所作的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1930年5月鲁迅迁入虹口拉摩斯公寓(今四川北路2099号),他随即也迁入该公寓地下室。译《艺术社会学之任务及诸问题》、《艺术学者弗理契之事》、《艺术形成之社会的前提条件》、《法兑耶夫底小说》、《论新兴文学》、《现代欧洲无产阶级文学底路》、《现代欧洲的艺术》。 1931年"左联"五烈士牺牲后,他调任为左联党团书记,与鲁迅编辑出版《前哨》,纪念五烈士;他将瞿秋白介绍给鲁迅,促使鲁迅和瞿秋白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帮助丁玲筹办《北斗》月刊。 同年10月,在瞿秋白指导下起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学新任务》决议,成为此后左联指导性文件。先后任中共中央宣传文化委员会书、中央上海宣传部干事,江苏省委宣传部长。著有论文《我们同志的死和走狗们的卑劣》、《关於革命的反帝大众文艺的工作》,译文《创作方法论》。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2月3日,他与鲁迅等43位文化界著名人士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强烈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对十九路军抗战表示坚决的声援。参加发起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被选为执行委员。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任中共上海中央局宣传部干事。著有《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水〉》、《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时代》、《民族革命战争的五月》。 1933 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负责筹备在上海举行的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题的远东反战会议。1933年秋由于身份暴露,党中央决定让冯雪峰暂离上海。12月底抵达瑞金苏区,先后任中央党校教务长、副校长,红军大学政治教员等职,结识毛泽东。著有《致〈文艺新闻〉的一封信》。 1934年参加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任中央苏区党校副校长。参加长征,任红九团地方工作组副组长。[1] 1935年任干部团上干队政治教员。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调至陕北党校工作。 1936年参加东征,任地方工作组组长。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兼管上海文艺工作,参加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为此,与周扬结怨。[5] 1936年底,冯雪峰指示王尧山整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有关材料,准备重建上海地下党。为此,领导组织了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临委),王尧山(宋书模、路丁)任书记,直接受冯雪峰的领导[2] 。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为鲁迅代拟《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和《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起草《答徐懋庸并关於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著有《关于鲁迅的地位》、《对于文学运动几个问题的意见》。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党中央委托冯雪峰主持治丧工作,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主任。冯特意把毛泽东的名字写进了治丧委员会名单中。[3] 1937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暂定由刘晓、冯雪峰和王尧山组成三人团,作为上海党的领导机构。在三人团领导下,成立两个委员会:工人工作委员会,林枫(宋书常)任书记,吴仲超、马纯古为委员;群众团体工作委员会,王尧山任书记。[4] 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冯雪峰奉命到南京参加与国民党的谈判。中共代表团成员博古见到冯雪峰后,给他一份题为《中国工农红军将士为卢沟桥事变告全国民众书》的文件,他看到"服从蒋委员长""信奉三民主义"等内容后大怒,一气之下给潘汉年写信请假,回浙江写红军长征的小说。1937年底回故乡义乌从事创作,此后近二年间失去党的组织关系。[5] 1938年写有关长征的小说,得5万字。 1939年恢复组织关系,任中共中央东南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著有《关于"艺术大众化"》。 1940年基本完成关於长征的小说初稿《卢代之死》,约50万字,后失落。著有《论典型的创造》、《文艺与政论》、《关於形象》。 1941年在金华被宪兵逮捕,关押于上饶集中营(被囚510天)、徐市集中营(被囚123天)。[6] 1942年11月,以治病为名保出。在重庆、上海等地从事统战和文化工作,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 1943年,为《东南日报》副刊《笔垒》审稿。著有杂文《还好主义》、《利己主义的本质》、《牺牲》、《滚和卷》、《创造力》等;《真实之歌》出版,内收诗39首。 1944年出版杂文集《乡风与市风》,内收杂文41篇。 1945年在重庆见到毛泽东。由重庆到上海,寓于上海作家书书屋直至1949年6月。开始写寓言,到上海解放为止,共得七八十篇。杂文集《有进无退》出版,内收杂文30篇。 1946年在苏联塔斯社所属上海时代出版社任编辑,迄于49年6月。选《真实之歌》中新诗17首,改题为《灵山歌》出版。 1947年《今寓言》出版,内收46年12月至47年7月所写的寓言65篇。 1948年《雪峰文集》出版,内选新诗6首,杂文33篇,寓言20篇。 1949年6月,赴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为华东代表团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为政协第一届委员。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出版,内收寓言一百篇。 1950年起,先后担任上海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和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常务委员[7] 等
冯雪峰
冯雪峰
1924年,进上海中华学 。兼任《文 创作丛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任鲁迅著作编刊社 当事务员 长兼总编辑 浙江慈溪县立女子 著有《谈谈杂文》、《思想的才能和文 的才能--鲁迅逝世十四周年》、《鲁迅著作编 代课 和注释的工作方针和计画方案》、《"要在朝鲜怎么办呢?"》 1925 1951 春,到北京在北京大 任人民文 旁听,自修日语 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8] 并发表 重新写 品新诗片 关于长征的长篇小说。著有电影剧本《上饶集中营》,论文 原火 鲜血记录的历史第一页 》、 散文 关于〈鲁迅日记〉 印本 1926年,首次拜访 、《党给 鲁迅 。并发表译作 以力量》、 花子 回忆鲁迅 》、《 无产阶级诗人 怎样读鲁迅的杂文》等。《鲁迅 农民诗人 他少年时代时候的朋友 出版 译介马克思  1952年兼任《文艺报》 编。《论 艺理 集》(第一卷)出版,内收 和苏联 艺状况 、杂文36篇。选《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之一部分未及刊寓言之一部编成《雪峰寓言》出版 1927 1953 ,加入 当选为 华全 共产党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遭通缉 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避难于未名社近三个月 后又担任作协党组成员 同时发表 编辑《瞿秋白文集》并 序迄。开始指导杜鹏程修改长篇小说《保卫延安》。著 新诗《我们的父亲》,论 文《 月灾 关于创作和批评 》、《 关于语言问题的意见》等。 1954年由浙江省选为出席第一届全国 民代表大会代表。因《红楼梦 研究批判 译作 新俄 艺报》受到了毛泽东的批评,冯雪峰在《人民日报》发表检查《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 现势漫画 错误》[9] ,11月4日被 除《文艺报 主编的职务。著有 新俄 论〈保卫延安〉 曙光期 成就及其重要性 》、《 苏俄 目前中国文学上 二种跳舞剧》及译诗《墓碑铭 现实主义 1928 冯雪峰冯雪峰1955 2、3月间,离开北京到上海,继续从 被卷入"胡风 翻译工作。7月,回义乌,任城区支部书记。11月 件" 在党内 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通缉,离开义乌 上海 批判、作检讨。 1956年主持编注新版《鲁迅全集》 作品有论文 革命与知识阶级 寓言 出版,内已发表寓言70篇 一篇。选 我们的一团与他 百喻经故事 中寓言55篇,编为 妄想 富翁造三层楼--印度寓言 出版。为 应修人潘漠 集》 及译诗 潘漠华小传 并作序 1929 1957 的7月至9月 参加 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并成为30年代左翼文艺的重要领 宣部指 人之一。这一时期 主编或参与编辑《萌芽月刊》、《巴尔底山》、《 作协 哨·文学导报》 后共召开了二十五次党组扩大会议,批判丁 陈反党集团。从第 字街 七次会议以后,批斗矛 》等左联机关刊物 对准冯雪峰,冯雪峰被迫做了检讨。[10] 被文化部党组定为"右派分子" 继续编译  1958年2月28日 科学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笔修改 《文 战线上的一场大辩 丛书 一文 参加 对冯雪峰作出 与各色资产阶级 最具权威性的 小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文学主张 完全彻底 思想批判和政治结 战。1929年,迁居景云里茅盾家 。 被开除党籍。[10] 被迫 止公开的文学活动 与鲁迅过 作为普通编辑 密切。与 共江苏省委恢复组织关系,在上海闸北区委所属第三街道支部过组织生活。并与以前的 国现代文 生何爱玉结婚。译有 作品 的编辑工作 。写 流冰 郁达夫生平事略 (诗集)、 郁达夫著 家论 编目  1959年胃病复发,施行胃切除手术。 1960年继续编辑 艺术之社 新文学三十年集.短篇小说选》。 1961年被摘去"右派分子"帽子。未得允许完成关于长征的长篇小说,愤而焚稿。 1962年列席全国政协 议。请创作假从事关於太平天国 基础》 长篇小说写作,断断续续写了15年,终未完成。 1963年往广西 《自然主义与新浪漫主义》 湖南 湖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年写旧体诗 论迭更斯 塞童 》、《 科学的社会主义之梗概 探日 》、《 论法兰西底悲剧与演剧 未深思  1965年参加"四清运动"。 1966年文革开始受到冲击。写 海外 有关1936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 文学 者会见记 "口号的经过 、《现代欧洲艺术及  1967年被打成"叛徒"。 1969年下放咸宁"五七"干校从事体力劳动。 1970年在湖北省丹江口劳动。 1971年回到北京原单位人民 文学 底诸流派》 出版社,安排在鲁迅著作编辑室工作,但不准到单位上班,只许在家看稿 答疑。 1972年参与 艺术与社会生活 鲁迅日记 的校订。 1973年作关于鲁迅 《现代法兰西文学上 左联等问题 叛逆 谈话。 1974年开始 革命》、 孙用合作校订 文学译论 鲁迅日记 》。 1975年病重。 
冯雪峰
冯雪峰
1930年 1976年1月31日上午11时,因肺炎引起并发症在首都医院去世,享年73岁。冯雪峰没有留下遗嘱,只是在弥留之际,痛哭流涕地一再表示希望能让他回到党的队伍。 1976年7月16日在亲友呼吁下,经姚文元批示,追悼会只能低规格举行。严格限制人数,而且不准致悼词。那天仍然来了茅盾、叶圣陶、胡愈之、楚图南、宦乡等300余人 参加 默默地鞠躬志哀。 1979年4月中共 央为他的错案作出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 1979年11月17日,再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陈云、宋庆龄、邓颖超等党和 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大 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胡耀邦还亲临追悼 。中宣部副部长朱穆之致悼词 对冯雪峰的一生做出了高度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生活折叠与丁玲的情感1928年2月,丁玲爱上了帮忙讲授日语的冯雪峰。面对胡也频和冯雪峰,丁玲陷入一种情感旋涡。 发起 了摆脱这一棘手的选择,丁玲和胡也频便也南下上海。 丁玲在延安时,有人问她,"你最怀念什么人?"她答道:"我最纪念的是也频,而最怀念的是雪峰。"1927年冬天,一个朋友介绍冯雪峰教丁玲学日文。两个 见面后,相貌平常、性格沉静、一副苦学生模样的乡巴佬雪峰,让丁玲一见钟情,深深打动了她的心。她说:"这是我第 次看上的人 参加" 左联即使放到80多年后的今天,丁玲写给冯雪峰的《不算情书》也能算得上是"赤裸裸" 成立 的表白。丁玲的 胆与坦率,在民国女文人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我这两天都心离不开你,都想着你。""我真真的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一些狂炽的欲念……这男人是你。"和冯雪峰相识相恋,是那么的不合时宜:初次相遇时,丁玲已有了胡也频 几年 整理鲁迅 ,爱情之火再次燃起,而冯雪峰已结婚,然而,丁玲却从未掩饰过自己的这份感情。 1933年,丁玲被国民党软禁,以为她已经遇害的冯雪峰为了纪念她,将她写给自己的信发表 《文学》杂志 所作的讲 。"真有过宁肯失去一切而只要听到你一句 :《 ,就是说'我爱你!'"这封信写于1931年,当时,胡也频已冯雪峰选集--论文集冯雪峰选集--论文集经遇害。面 于左翼作 丁玲的心意,已有 联盟 意见》。5月 冯雪峰最终被理智打败,然而,两人仍保持着通信。[11] 折叠与 鲁迅 迁入虹口 的交情冯雪峰居住在 拉摩斯公寓 (今四川北路2099号) 时,与鲁迅相知相契,从学生到战友 在他生命的年轮里刻下深深的痕迹。这是 随即也 一生中最值得珍视的岁月。 冯雪峰与鲁迅两家合影冯雪峰与鲁迅两家合影1930年5月鲁迅 迁入 这个 公寓 ,冯雪峰随即迁到鲁迅家西隔壁的 地下室。 译《艺术社会学之任务及诸问题》、《艺术学者弗理契之事》、《艺术形成之社 地下室大约15平方米,光线很差,房租便宜,那时他很穷困,常常连车钱都没有,只得向友人告借。但他是个守信的硬汉子,借了钱是一定 尽快还 前提条件》 。住在这里时,他很忙,晚饭大约在九 《法兑耶夫底小说》、《论新兴文学》、《现代欧洲无产阶级文学底路》、《现代欧洲的艺术》 十点钟吃完,然后到鲁迅家谈工作直到深夜 1931年,“ 左联 五烈士牺牲后, 他调 冯雪峰接 左联党团书记 。办的第一件事就是 与鲁迅 编辑 商谈出版《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由于白色恐怖严重,没有单位肯印这刊物,通过亲戚关系总算找到一家印刷所,老板提 要收高几倍的排印费,而且从排 到印刷必须一个晚上完成,天亮前必须把成品拉走等条件,冯雪峰都一一答应了。  《前哨》 出版了,通过外国友人史沫特莱[12] 、尾崎秀实传到国外,国民党杀害革命作家的卑劣行径大白于天下 纪念五 引起国内外强 士;他 反响。在此期间,冯雪峰 将瞿秋白介绍给鲁迅, 促使鲁迅和瞿秋白 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帮助丁玲筹办《北斗》月刊。同年10月  为了纠正左联左倾关门主义错误 ,在瞿秋白指导下 ,冯雪峰 起草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文学 新任务》 决议 标志著左联已开始在摆脱左的干扰,这是冯雪峰担任左联党团书记工作期间显著的 绩之一。[13] 折叠牢狱之灾1941年1月初,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随即在全国各地掀起反共恶浪,反动军警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其他抗日爱国进步人士。这时,在金华城里一家报社工作的朱姓青年出于义愤,将1月25日金华国民党特务的暴行写信告诉冯雪峰。不料这封信在邮电局被国民党宪兵查获,宪兵逮捕了这个姓朱的进步青年,又顺藤摸瓜,于2月26日到浙江义乌神坛村逮捕了冯雪峰。由于那青年信上写的是冯雪峰的原名冯福春,因 国民党特务宪兵,仅只知道抓的是冯福春,而不知道冯福春就是共产党要人冯雪峰。 左联指导性文件。 ,冯雪峰 先后 在江西省上饶集 营和福建省建阳徐市集 央宣传文化委员会书、 营被关押了633天。在狱 ,冯雪峰在身体患 重症情况下,一面以亲身经历,向狱中战友 宣传 部干 红军长征的史事;一面想方设法营救狱中的新四军难友;一面撰写出大量的歌颂红军长征及方志敏等烈士英雄 迹的诗歌 江苏省 鼓舞难友与敌人作不懈的斗争。1942年11月,冯雪峰被党组织和革命难友成功营救出狱。 折叠编辑本段故居冯雪峰故居分别于2005年3月、8月、11月,被赤岸镇党委、义乌市纪 委宣传部 、金华市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著有论 故居内廉政 《我们同志的死和走狗们的卑劣》 化陈列室正在设计 《关于革 规划中。从 名以来,到基地参观学习 反帝大众文艺的工作》 党员干部 译文《创作方法论》 有一万多人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2月3日,他与鲁迅等43位文化界 为纪念现代 著名 士联名发表 、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冯雪峰,80年代初,赤岸镇在雪峰原籍神坛村设立 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 冯雪峰故居 》, 强烈抗议日军 对冯家原宣统二年(1916)的二 攻上海 三开古代典雅四合院的民房建筑修缮一新。2002年在省市支持下 又重新 十九路军抗战表示坚决 故居进行修缮,增设新内容。现雪峰故居村口有一个石亭,用磨制石头砌成 声援 古典式建筑,亭前"冯雪峰故居"五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 参加发起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 故居门前有一牌石牌 被选为执行委员。任 上面有原 中共中央 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 书记 胡耀邦的亲笔题词:"回忆雪峰" 进屋穿过天井到后厢,有雪峰同志的半身铜像,铜像右侧的一幅挽联:"生为人杰捍卫党的旗帜,死犹鬼雄笔扫尘孤妖",道出雪峰同志的光辉一生的品德和追求。 在故居后面墓地,是两侧突起,中间凹陷,面临村庄,背靠苍松翠柏山林,郁郁葱葱,像沙发椅一般,这就是雪峰同志诞辰百年后安息之所。墓前有三块大鹅卵石在绿茵茵青草 共上海 ,呈"品"字排列,两块墓牌间, 央局 间有一块秤石,碑文有前总理朱镕基亲笔题词:"冯雪峰之墓"。[14] 近年来再次对雪峰故居进行整理修缮,故居内陈列雪峰生平事迹和实物资料,墓地青山、绿水、树木、花坛齐全,环境幽雅。是我省重要人文景点之一,1997年8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二批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2年3月,镇党委命名"廉政教育基地",同年7月,义乌市纪委、 宣传部 干事 又正式命名"廉政教育基地"是年9月27日,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旅游局授予省青少年红色之旅经典风景区的称号并授牌 。  折叠编辑本段著述作品折叠诗集《湖畔》(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合 )   关于新 小说 歌集》(与潘漠华、应修人合著) 《真实之歌》 《雪峰 诞生--评丁玲 诗》 《灵山歌》 折叠杂文集《乡风与市风》 《有进无退》 《跨 〈水〉 日子》 折叠寓言集《今寓言   关于"第 雪峰寓言 百篇(上卷)》 《雪峰寓言》其中《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被选入沪教版预备年级32课中 《雪峰寓言续编》 折叠电影剧本《上饶集中营》 折叠 学" 《鲁迅论及其他》、《过来 倾向与 时代》、《 革命 战争 五月 文艺运动》、《论〈保卫延安〉》、《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回忆鲁迅》、《论〈野草〉》,《鲁迅的文学道路 》。1933年 《论文集》3卷本 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 《雪峰文集》4卷本 负责筹备在上海举行  折叠作品赏析花影 憔悴 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题 花影倒入湖里, 水是忧闷不过了; 鱼们稍一跳动, 远东反战会议。1933年秋由于身份暴露 心便破碎了。 被拒绝者底墓歌 他死了,人把他葬在山里 党中央决定让冯雪峰暂离上海。12月  连他底幽恨葬在一起。 小山 抵达瑞金苏区 脚下 先后任中央党校教务长、副校长 靠着衰林 红军大学政治教员等职  是他底坟儿 结识毛泽东 低低的  他底爱情未曾死; 《致〈文艺新闻〉 春风在墓头吹来荡去。 只是那无情的樵女们 清丽的歌声,却总隔着林儿  将有 封信》。天,他以未死的爱情, 在墓上开放烂漫的花; 1934年 春风吹送出迷人的幽香 参加党  他不能忘情 六届五中全 姑娘 重新诱上 当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  等她姗姗地步来撷花的时 补执行委员。任中央苏区党校副校长。参加长征 任红九团地方工作组副组长  花刺儿已把她底裙裳钩住了 [2] 1935年 任干部团上干队政治教员。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 他将钩住不放 调至陕北党校工作  等她业已懊恼了 1936年 凝视 你究竟是谁呢 参加东征 这样光彩 任地方工作组组长。1936年4月 这样晶莹? 或者就是你 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 希望?还是你呢 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兼管上海文艺工作 光荣? 就是你自己么 参加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 永远美光奕奕的生 战争 ? 那么,你并没有离开我, 你们都并没有离开我! 唉唉!怎样的虔诚的骄傲, 更是怎样的骄傲 虔诚! 好象 众文学”两个口号 风刮过保育 论争 大野, 是你对着我呵; 好象农夫弯着腰 为此  扶起被风吹倒的作物 与周扬结怨  是我对着你呵 [3] 1936年底 那么,你并没有离开我 ,  你们都并没有离开我!…… …… 参考资料:1. 冯雪峰 指示王尧 长征小说下落成谜 整理 村出文武两红军 . .人民网 . 2012-10-202. 重建 上海地下党组织 --访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尧山 . .新浪 . 2012-11-013. 鲁迅 有关材料,准备重建 抬棺人为什么都挨整? . .人民网 . 2012-10-134. 海地下党。为此,领导组织了 编 第五篇 产党、其他党派与 上海 )临时 运(第二章) . .东方网 . 2014-06-155. 长征 家冯雪峰 . .网易新闻 . 2016-04-266. 冯雪峰在徐市集中营保释出狱始末 . .新华网 . 2012-11-027. 当代文学中的冯雪峰--以《文艺报》为中心 . .周口新网 . 2012-010-68. 优秀共产党 会(临委),王尧山(宋 谱--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 . .新华网 . 2012-10-159. 冯雪峰自称反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批示批判以此为据 . .凤凰网 . 2012-10-1810. 冯雪峰在1957年 . .共识网 . 2016-04-2611. 丁玲曾给冯雪峰写情 :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 . .www.chinanews.com . 2016-04-2212. 冯雪峰与斯诺 路丁)任书记,直接受 史沫特莱赴陕北前后 . .中国新闻网 . 2012-10-1513. 冯雪峰与鲁迅的相知相契 . .人民网 . 2012-10-2514. 义乌举行 冯雪峰墓碑揭幕仪式 . .新华网 . 2012-09-28词条标签: 人物 文化人物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