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舜臣 (朝鮮)

增加 4,98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mperorcn box
|img=File:이순신.jpg|caption=[[東亞大學]]的李舜臣畫像
|hangul=리순신/이순신
|hanja=李舜臣
|mrph=Ch'ungmu
}}
 
[[File:李舜臣 (朝鮮).jpg|thumb|float|right|frame|300px|[http://pic.baike.soso.com/p/20111001/20111001002215-505559018.jpg 原圖鏈接]]]
'''李舜臣'''({{lang-ko|'''리순신/이순신'''}},{{bd|1545年|4月28日|1598年|12月16日|catIdx=Yi, Sun-sin}}),[[表字|字]]'''汝谐''',[[本貫]]'''德水''',[[朝鮮]][[京畿道|京畿]]开丰(今[[开城]])人,[[朝鲜王朝‎]]時期名将,[[谥号]]'''忠武''',死後追贈[[領議政]],1604年[[朝鮮宣祖]](李昖)追封其為'''孝忠仗義迪毅協力 宣武功臣'''<ref>[http://sillok.history.go.kr/inspection/insp_king.jsp?id=wna_13706025_007&tabid=w 宣祖 175卷, 37年(1604 甲辰 / 명 만력(萬曆) 32年) 6月 25日(甲辰)]</ref><ref>[http://sillok.history.go.kr/inspection/insp_king.jsp?id=wnb_13706025_001&tabid=w 宣修 38卷, 37年(1604 甲辰 / 명 만력(萬曆) 32年) 6月 25日(甲辰)]</ref>,同列者有[[權慄]]和[[元均 (朝鮮)|元均]],加贈'''德豐府院君'''。
在[[首尔]][[光化门广场]]和[[釜山]]的[[龍頭山公園]],建有李舜臣將軍銅像。另外,他的头像也出现在该国的100[[韩元]]硬币上。[[大韓民國海軍]]開發的KDX-II驅逐艦被稱為[[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首爾]]的[[忠武路]]和[[全罗南道]]光阳海域的“李舜臣大桥”也是为纪念李舜臣的历史功绩所命名。<ref>{{cite web |url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4/4954462.html |title=韩正式以历史人物命名桥梁表纪念 接轨国际社会 |publisher =环球网 |date=2014-04-04}}</ref>。
 
==人物轶事==
 
1592年4月,日本侵略者以陆军的优势兵力在朝鲜釜山登陆,同时以强大的舰队配合陆军行动。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奋起抗击,屡挫日本海军,迟滞了日本陆军的进攻速度。5月上旬,李舜臣水师与日本海军在玉浦洋面上展开激战。当时,日军傲气十足,不把朝鲜水师放在眼里,在玉浦港的日本战船上的大部分水兵一登岸,便进村庄抢劫去了。李舜臣乘敌不备,率85艘舰船隐蔽疾驶,直扑玉浦港,当即击沉、烧毁敌舰26艘,击毙日军数十人,当晚又击沉击毁敌舰18艘,朝鲜水师损失相对较少。
 
从5月底到6月上旬,李舜臣又指挥了唐浦战役。
 
1592年5月29日,李舜臣率领备龟船的23艘战舰,与元均指挥的水师会合,准备向泗川洋面的日军阵地发动进攻。到达预定地点时,李舜臣发现敌占据的地形险要,不利攻击,便随机应变,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诱敌出港,准备在洋面上歼灭敌人。日本水师见朝鲜水师不战而退,误以为是胆怯,即全力追击。待敌追至对朝鲜水师有利的海域时,李舜臣出其不意地转退为进,以“龟船”充当先锋,冲入敌阵,左冲右撞,往来穿梭,同时发射各种火炮,将敌舰撞破或击沉。其它战船也不甘示弱,箭炮齐发,日本水师奋起应战。
 
1592年6月2日,李舜臣率舰队进攻唐浦敌军,令龟船冲向敌旗舰并将其撞破,同时纵火将在唐浦的21艘敌舰烧毁。
 
1592年6月5日,李舜臣与李仁祺部,采取诱敌出洋,前后夹攻的战术,又烧毁敌舰26艘。7月,朝鲜水师在闲山岛海战中击毁敌舰近数十艘,使日军水师受到了一些损失。
 
1592年10月4日,李舜臣企图进攻[[釜山]],但被日军击败,攻占釜山的计划失败,朝鲜水师将领郑运阵亡。
 
1592年11月,在长门浦海战中,李舜臣再次进攻日军基地,但又被日军击败,其陆上进攻部队遭到一定损失。
 
之后,在后续海战中,丰臣秀吉改变了战术,采取陆海共同防御战,李舜臣后来所有的攻击均被日军击退(熊浦,唐项浦,永登浦等)。
 
为加快进攻速度,日军巧施反间计得逞,李舜臣被撤职,致使朝鲜水师几乎全军复灭,闲山岛大本营被敌人占领。这时朝廷迫于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重新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师统制使,委以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但同时,朝廷认为水师已垮,难以御敌,令李舜臣率部登陆作战。临危受命,再次复出的李舜臣以军事谋略家的眼光洞察形势,认为水师绝不可废。李舜臣以残存的14只战船和1200名水兵为基础,首先补充了一部分兵员,抓紧训练,其次重新选择了新的水师基地,李舜臣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及其它因素。很明显,敌人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我方要取胜,必须借助地利,即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
 
8月底,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击退前来偷袭的8艘敌舰后,主动撤到地势险要的珍岛碧波亭隐蔽起来。这一带的地势李舜臣是了如指掌的:前有小岛阻拦,港内可以隐藏数十艘战船;更为有利的是这个海域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即鸣梁海峡。这里每天海潮涨落4次。李舜臣认为这个“阻难狭路”是杀敌好战场。他派人在鸣梁海峡东西两个出口暗设铁索和木桩,目的是要涨潮时驶入的敌舰,退潮时不能驶出,给朝鲜水师提供一个理想的瓮中捉鳖的场所。
 
1597年10月26日,日军以133艘战船的兵力向朝鲜水师发起进攻,在敌我双方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胸有成竹,沉着应战。他先派出一艘战船进攻敌舰,将大批敌舰引入鸣梁海峡。不久,潮水退落,敌舰被暗设的铁索;木桩所阻,无法驶出。李舜臣即派水师反攻,以14艘战船和100艘改装民船撞破敌船30多艘,日军损失十余人。这就是朝鲜历史上着名的“[[鸣梁大捷]]”(这场战役有争议,这里采取朝鲜说法)。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基地。
 
1598年10月19日,他曾率兵参加顺天城之战,在进攻中,曾一度被日军用火攻围困住,靠其他人的救援才得以逃出,朝鲜将领黄世得被杀,李舜臣再次败退。
 
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战中,曾参与作战,后来死亡。两年后,朝鲜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等宣力功臣。李舜臣在露梁海战后死亡,他对李莞说道:“切勿莫国政。”这也是他的遗言。
 
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遗着辑成《李忠武公全书》。
==人物家族==
==参考资料==
{{Reflist|refs=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