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费正清

增加 84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费正清]]'''
| 外文名 = John King Fairbank
| 别名 = 约翰·金·费尔班克
| 圖片 =
| 出生日期 = 1907年5月24日
| 出生地點 = 南达科他州休伦(Huron, South Dakota)
| 逝世日期 = 1991年9月14日
| 国籍 = 美国
| 民族 = 盎格鲁-撒克逊人
| 職業 = 历史学家、汉学家
| 教育程度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哈佛大学、牛津大学
| 信仰 =
| 知名作品 = 《剑桥晚清史》<br>《剑桥中华民国史》<br>《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1982)》
}}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国籍,盎格鲁-撒克逊人,1907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1991年9月14日逝世于美国剑桥,享年84岁。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
==人物生平==
费正清(英文名: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1991年9月14日),1907年5月24日生于南达科他州胡休伦,是亚瑟·波·费和罗莱娜的独生子。父亲是位牧师的儿子,早年立志跟随其父从事教会,后从学法律,入考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法学院。1921年毕业后在南达科他州定居,在胡龙镇做律师,任市镇律师。[1]
母亲罗莱娜对费正清的成长影响很大。她出生于德克塔,在芝加哥就学,最后又回到故乡,但她所留恋的始终是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和那里的文化。她是美国大学妇女协会成员,随后任该协会一分支机构主席。罗莱娜毕生为争取妇女权利而工作,参加妇女选举权的游行和示威活动,组织各种集会,是位政治上相当活跃的人物,费正清早年的从政志向都与其母亲的引导有关。
==人生经历==
1948年出版《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Library)》一书,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补充修订,于1958年、1971年、1979年、1989年分别再版。1966年,与英国历史学家崔瑞德(Denis Twitchett,中文名字"杜希德")共同开始主编多卷本《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与赖肖尔和Albert M. Craig合著《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临终前两天将《China : A New History》交付出版。
 
1932年7月,在北平与未婚妻威尔玛·D·坎农(Wilma Denio Cannon,费慰梅,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的美国学者)结婚。费正清和他夫人费慰梅的中文名字是梁思成所取。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收养了两个女儿Holly和Laura。
==再次来华==
费正清此次来华的第一站就是昆明,任务是了解西南联大(主要是清华)的情况,也见见一些老朋友,特别是金岳霖、陈岱孙、张奚若、钱端升这些曾经留学美国的教授。还有外文系主任陈福田,他是夏威夷出生的美籍华人。
[[File: 从左至右: 林徽因,费正清,梁思成 .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ee980c643ba67aad.jpg 从左至右: 林徽因,费正清,梁思成 ]]]
费正清首先拜会清华校长梅贻琦(他是联大的三位常委之一,实际主持联大工作),并走访了一些清华教授。当时美国驻昆领事馆在北门街唐继尧公馆,费正清访问了临时住在领事馆隔壁唐家旧戏台上的金岳霖(哲学家),陈岱孙(经济学家)和陈福田等,住在"秦家祠堂"(应系金汉鼎家祠堂,在今师专校园内)里的张奚若(政治学家),然后又由张奚若作导游,乘军用吉普车去北郊龙头村,看望住在那里的钱端升(政治学家)。
本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是住在龙头村的,他们已于两年前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四川南溪,费正清只见到女建筑师为自家设计的住宅。钱端升的住宅在棕皮营,与梁家住宅离得很近,也是林徽因设计的。金岳霖是单身,除北门街留有一个床位,他在龙头村梁宅旁也盖了一间耳房。"参观"之后,金岳霖、钱端升也随费正清一行回到市区,参加梅贻琦在家为费氏举行的晚宴。费氏的美国助手告诉他,梅博士的月薪不足六百元,而这次宴会的费用不下一千元。这加深了费氏对教授们生活艰难的认识。"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送了他才一英寸高的一瓶专制疟疾的阿的平药片,它应当能换回这一千元"。[5]
==教授们的生活境况==
应该看到,这种斗争属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反对专制独裁的性质,与一般民众不挂钩,局限性是明显的,但毫无疑问,它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环,应当肯定。
费正清对这场斗争也是肯定的,而角度则大大的不同,他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看的。他在报告里毫不含糊地认为:这种斗争"是一场现代西方民主思想方针与古老的中国专制主义方针直接对抗而开展的搏斗",斗争的一方是"美国培养的昆明清华大学教授",他们"代表了美国在华的一种投资和财富";"这些曾在美国接受训练的中国知识分子,其思想、言行、讲学都采取与我们一致的方式和内容,他们构成了一项可触知的美国在华权益,并且是此间正在进行着的斗争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6]
来昆明没几天就掌握了情况,毕竟是情报局驻华首席代表,不简单。
==《剑桥中国史》编写==
1966年,规模宏大的《剑桥中国史》开始编写,计划出十五卷,由来自十二个国家的一百多位学者分章撰稿,费正清是两位总主编之一。从1985年起,这套"超级专题论文集"(费正清语)的中文译本的各卷在中国陆续出版,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留心学术前沿的人会注意到,这套《剑桥中国史》,尤其是晚清、民国以来各卷的某些观点, <ref> 已经在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影响。</ref>
==学术成果==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ss,1948;4th rev.edit.,1979;enlarged edit.,1983.
* 《美国与中国》
Next Step In Asia(contributor with Harlan Cleveland. E.O.Reischauer,and W.L.Holland),HUP,1949.
* 《在亚洲的下一步》
Modern China:A Bibligraphical Guide to Chinese Works 1898-1937(ed.with Kwang-ching Liu),HUP,1950.
* 《近代中国:1898-1937年中文著作书目指南》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m,1921-50(ed.with Courad Brandt and Benjamin Schwartz),HUP,1952.
* 《中国共产党文献史(1921-1950)》
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HUP,1954.
*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842--1854年通商口岸的开埠》
China'Response to the West:A Documentary Survey(ed.with Ssu-yu Teng and others),HUP,1954.
* 《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考》
Resarch Guide for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A Documentary Survey,1839-1923(ed.with Ssu-yu Teng and others),HUP,1954.
* 《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研究指南》
Japanese Studies of Modern China:A Bibliographycal Guide to Historical and Social-Science Research on the19th and 20th Centuries(ed.with Masataka Banno),Tokyo,Charles E.Tuttle Company,1955.
* 《日本近代中国研究书目指南》
China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ed.and contrib.),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7.
* 《中国的思想与制度》
Ching Documents:An Introductory Syllabus(ed.)HUP,1959.
* 《清季史料入门》
China Administration:Three Studies(ed.with ssu-yu Teng),HUP,1960.
* 《清代的政府:三项研究》
East Asia:The Great Tradition(with E.O.Reischauer),HUP,1960.
* 《东亚:伟大的传统》
East Asia: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with E.O.ReischaueF and A.Craig),HUP,1965.
East Asi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with E.O.Reischauer and A.Craig),HUP,1973.
* 《东亚:传统与变革》
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with Reischauer),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1978.
* 《中国:传统与变革》
China:The People's Middle Kingdom and the USA,HUP,1967.
* 《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
The Chinese World Order: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ed.and contrib.),HUP,1968.
* 《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
New Views of China's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Service Center for Teachers of History,1969.
* 《关于中国传统与维新的新观点》
China Perceived:Images and Policies in Chinese-American Rela- tions,Alfred A.Knopf Inc.,New York,1974.
* 《认识中国:中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ed.),HUP,1974.
* 《在华传教事业与美国》
Chinese Ways in Warfare(ed.with F.A.Kierman),HUP,1974
* 《中国的兵法》
Japanese Studies of Modern China since 1953,A Bibliographical
Guide to Historical and Science Research o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ed.with Noriko Kamachi and chuzp Ichiko),HUP,1975.
* 《日本近代中国研究书目指南续编》
Letters of Robert Hart,Chinese Maritime Customs,1868-1907(ed.with K.F.Bruner and E.M.Matheson).2vols, HUP,1975.
*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书信集(1868-1907)》
Chinese-AmericanInteractions:AHistoricalSummary,New Brunswick,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75.
* 《中美两国的相互影响:历史评述》
Our China Prospects(ed.and contrib.),Phliadelphia,1977.
* 《中美关系展望》
Chian bornd:A Fifty-Year Memoir,Harper and Row,New York,1983.
* 《与中国的五十年不解之缘》
Christianity in China:Early Protestant Missiondry Writings(ed.with S.W Barnett),HUP,1985.
* 《基督教在中国--早期新教传教士作品研究》
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l800--1985,Harper and Row,New York,1986.
*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Entering China's Service:Robert Hart's Journals,1854-1863,(ed with K.F.Bruner and Richard J.Smith),HUP,1986.
*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札记(1854-1863)》
America's China Trad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rformance(de.with Ernest R.May),HUP.1986.
* 《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回顾:中美双方的状况》
China Watch,HUP,1987.
* 《观察中国》
China,A New History,The Belknap Press of HUP,1992
* 《中国新史》
Volume 10,Late Ching,1800-1911,Part l(ed.and contrib.)HUP,1978.
* 《剑桥晚清史(1800-1911)》,第一部
Volume 11,Late Ching,1800-1911,Part II(ed.with Kwang-Ching Liu),HUP,1980.
* 《剑桥晚清史(1800-1911)》,第二部
Volume 12,Republican China,1912-1949,PartI(ed.and contrib.),HUP,1983.
*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第一部
Volume 13,Republican China,1912-1949,Part I(ed.with Albert Feuerwerker.) .
*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第二部
Volume 14,The Emergence of Revolutionary China,1949-1965(ed.with Roderick MacFarquhar) .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
Volume 15,Revolutions within the Revolutions,1966-1982(ed.with Roderick MacFarquhar) .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下
(资料来源:国际汉学漫步 [专著] / 李学勤主编.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 2册(885页) ; 20cm)
==汉学研究==
==== 基本介绍===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始于费正清,是因为作为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费正清首先成为由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研究演变的过渡性学者,他完成了从古典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研究的过渡,创立了以地区研究为标志的现代中国学。作为东亚地区研究的开创者,费正清把对近现代中国的研究作为东亚研究的主体,经他独著、合著、编辑、合编的作品多达60余部,还有大量的论文及书评,其论著大致可分四类:
主要为学生和从事东亚研究的学者编写的关于中国研究的提要目录和文献介绍,他与刘广京合编的《近代中国:1898-1937年中文著作书目指南》,是关于中国历史文献书目介绍;《清代文献》是有关中国历史文献注释与译文的教学参考资料,是特别有助于研究生的参考书;与邓嗣禹等合编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考》及《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研究指南》也是这一类著作的代表。
=== 教育公众的中国及中美关系著作===
为教育广大公众写作的关于中国及中美关系的著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美国与中国》。从篇幅上说,第三类著述在他的全部著作中占的分量最大。这类著作依据的是第二手资料,是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成果融会贯通在费正清自己的解释框架之中的产物。
=== 直接论述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
直接论述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走向、提出政策建议的文章。这些文章与一般的时评文章不同。他总是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来阐述问题,论述当前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而不是就事论事。这些论文在发表以后多被汇集成册,如《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认识中国:中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等,其他著作还有:《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中美两国的相互影响:历史评述》、《中美关系展望》等。
==重要著述==
-- === 《美国与中国》===
《美国与中国》是费正清的第一本著作,也是他多年研究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历史及中美关系的力作,它是美国汉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并没有像一般历史著作那样追求细节的翔实,而是提纲挈领地简略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这样的介绍正符合对中国和中美关系了解不多的美国公众的需要。本书第一版于1948年问世,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获得较高评价, <ref> 被称为经典著作。</ref>
此后,他又不断补充修订,在1958、1971、1979、1989年分别出了第二、三、四、五版,发行了数十万册,成为西方有关中国问题著作中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后来尼克松在准备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时,《美国与中国》也是他了解中国与中美关系的二三种参考书之一。
费正清随着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思考研究中国社会,其表现之一就是不断修正、丰富《美国与中国》一书的内容。在此后的几次再版过程中,费正清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30年的历史,完成了对中国历史从传统到现代的完整考察。《美国与中国》研究的是中国的过去与现在,并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中美关系。作者的目的在于通过介绍、分析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状,使美国人了解中国,从而消除中美两国的隔阂和误解,进而改善中美关系。
-- === 《剑桥中国史》===
作为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主要组织者,费正清还做了很多有益的学术普及工作。他主持编写了有关"东亚文明""中国问题"的教科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主持编写过一套15卷容量的《剑桥中国史》,中译本为《剑桥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及《伟大的中国革命》。《剑桥中国史》从1966年开始策划到1991年最后一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付印,为时共25年,每卷都由学科专家执笔,最后由资深编辑总成,向世界介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堪称为一项有影响的跨国工程。这套书凝聚了费正清的大量心血,他不仅担任主编,而且也是主要的撰稿人之一。自1966年始,他与来自世界各地12个国家的100多位中国研究专家为《剑桥中国史》撰稿,使这部巨著基本上反映了当代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最高水准。
-- === 《观察中国》===
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是费正清长期职业生涯中一个核心的目标,也是他力求通过做书评来实现的目标之一。他的书评和他的专著一样的出色。《观察中国》是一本二十六篇论文的合集,其中大部分是书评,多数刊登在《纽约书评》上面。但是,费正清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这些书评合集成册,而是重新编辑、删减、修改,将零散的片断加以重新组织,于是,这些书评就被分成不同的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五大历史主题: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中国的革命领袖与其人民的关系、二十年的敌对之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文化大革命、近来一些美国人对中国问题做出判断的尝试,其价值远非单纯的论文集可比。
费正清的主张反映了他关于学术研究应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的观点,在他的呼吁和倡导下,美国学术界和公众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美国对外政策的讨论。
===扶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学===
费正清不仅开创了美国的现代中国学,而且也扶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学,并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52-1953年,费正清在日本学习语言,研究目录,最终与日本学者市古宙三教授共同编写了一部关于中国问题的资料集。60年代,他先后两次出访,访问了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一些处于学术发展阶段的"边远地区",费正清帮助当地的研究者建立起研究中心。
==思想实践==
=== 讲求实证===
费正清学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讲求实证,不愿意构筑庞大的理论体系。人们无法理解,像他这样富有开创性的学者,却难以从他的著作中发现系统的学术思想。在1968年任第八十三届美国历史学会会长的演说中,费正清毫不讳言自己是主张经世治国的,他相信研究应当具有实际的效用,学者的责任不仅在于增加知识,而且在于教育公众,在于影响政策。他在自己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始终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人物评价==
=== 学术贡献===
费正清的研究触及现代中国的各个方面。在其有限的专业领域内,涉猎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历史人物。费正清的区域研究在众多中国学者中独树一帜,自1929年以来,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和越南)及其与西方的关系均成了他整个学术生涯的焦点。其学术贡献重要在于:
费正清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要忠诚于学术,又要倾力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现实政治服务,这不能不使他陷入两难境地,也使他代表的"官学"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各方的批判。他的某些"激进"之举也会引起右翼政客们的强烈的不满。理解费正清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他的观点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因而也招致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责难。
作为现代中国学第一代学者代表的费正清,其开拓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功绩不可磨灭。但是,他自身的研究局限性亦不可否认,费正清领导的"哈佛学派"搞的主要是官方史,他们用的是官方资料,研究的是统治人物,反映了美国官方的观点。他的"冲击与回应"模式和他的著作实际上回避了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有违于历史事实,这一点也受到美国新一代中国学者的批判。费正清在与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接触过程中,也曾多次出现摇摆不定的时刻,这与其本人的社会经历、政治背景和学术生涯有着多方联系。<ref>[https://baike.so.com/doc/1315608-1390881.html 费正清]360搜索</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