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壮语

增加 37 位元組, 2 年前
古壮文又称(方块壮字),古壮文是借助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进行再创造,将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古壮文产生的年代,学术界大多认为是从唐代初开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古壮文使用面不广,仅部分壮族老人、巫师、艺人等使用,他们主要用于记事,书写经书,编写剧本和山歌等。"古壮字"这一概念的确认,既反映了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字的历史存在及作用。现经初步搜集整理,已将流传的土俗字集注成《古壮字字典》出版。同时也表明壮族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壮语与贵州的布依语、海南的临高话、越南的岱依语和侬语基本相似大同小异,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各分几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很广,使用人数占壮族人口的70%,北部方言无送气辅音,南部方言有送气辅音。壮语除单纯辅音还有腭化、唇化辅音;有 6个元音韵母和9个韵尾。单元音韵母都是长元音,带韵尾时有长短元音的对立。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促音调往往又因元音长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值。壮语没有词形变化。<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71756902 壮语]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