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良伦

增加 3,91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高良伦</big> '''
|-
|
[[File:123223高良伦.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9455/20160718030441-1357839992.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76604918&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ugc%2Fbaikepic2%2F201202282F49455%2F201202281532382F20160718030441-20348498711357839992.jpg%2F0&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9151411.htm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高良伦''',四川省广元市剑阁正兴人,一九三二年六月出生,一九五一年二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三团第九连战士。在1952年12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一个阵地上阻击敌人,先后打退敌人1次反扑,孤身一人坚守阵地20多个小时,击退敌人17次进攻,毙伤敌200余人,为人民立下了特殊功勋。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立特等功。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高良伦
 
出生日期:一九三二年六月
 
出生地:[[四川省广元市]]
 
主要成就: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
 
=='''事迹简介'''==
 
1950年,新中国诞生不久,美帝国主义就发动了疯狂的侵朝战争。朝鲜人民陷入豆剖、瓜分之惧。美国以西方“列强”妄图将朝鲜作跳板,进而颠覆年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此刻,正兴乡灵验村四组青年高良伦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应征,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高良伦离别家乡时,胸戴大红花,村上千余人送行,锣鼓、锁呐伴随秧歌队一直送到开封场。他告别双目失明的老母和年青的妻子以及家乡父老踏上了出国征程。
 
到了部队,他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31师93团9连当战士。和大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挺进朝鲜国土。他一踏上前沿阵地,眼前就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房屋倒塌,庄稼毁坏,许多农户流离失所。这一切激起了他对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极大义愤,痛下决心,一定要狠揍美国佬,为朝鲜人民报仇,防御祖国外侮。由于他努力学习,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高良伦在上甘岭战役中表现得机智勇敢,坚毅顽强,为固守阵地立下了功劳。1952年11月12日,他奉命担任作战组长,带领战士王学礼坚守6号高地,一天打退敌人7次进攻,歼敌200余人。这天在被敌严密封锁,断绝联系,弹药极度减少的情况下,他灵活机智,及时掌握敌人的战术特点,找准弱点,随时变换进攻方式,采用新的对策,用石头伪装成人头,给穿上军衣,戴好军帽,诱敌上钩,集中歼灭。另一面,他又指挥战士王学礼挖猫儿洞。他自己沿着战壕很快在附近战地捡回百余枚手榴弹和爆破筒。接着二人转入猫儿洞,敌从虽用炮轰,阵地竟无反映。当敌方又一阵炮轰后,他们仍无动静,敌人认为这个阵地已是他们的了,正在得意忘形之时,高良伦看准主攻缺口,急速出猫儿洞向敌阵地猛投爆破筒和高级手雷,打得敌人魂飞胆散,抱头鼠窜,尸横遍野,一天歼灭200多名美国兵。过了几天,高良伦一人又一次在6号高地边疆打退敌人6次疯狂进攻,消灭美军170多人。
 
高良伦的英雄事迹在全军通报。所在部队政治部批准给他记特等功一次,荣获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附录_通知全文'''==
 
1953年9月18日,他的立功喜报送到[[剑阁县人民政府]]。 剑阁县人民政府负责同志:
 
兹有我部高良伦同志在上甘岭作战中荣立特等功,获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现将立功喜报送上,<ref>[https://new.qq.com/rain/a/20211026A06J1200   抗美援朝中的超级英雄(二):上甘岭虎胆英雄高良伦],腾讯网, 10-26</ref>请寄家中报喜是荷,此致敬礼!
 
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一师政治部
 
一九五三年九月五日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5,5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