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学风

增加 7,94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王学风</big> '''
|-
|
[[File:123223王学风.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baikeinews.sogougtimg.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jpg&type=1#simple_0 newsapp_bt/0/13254095711/1000 原图链接][https://baikepic.sogou.com/v9151411.htm d?query=%E7%8E%8B%E5%AD%A6%E9%A3%8E&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7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王学风'''(1926—1951),安徽省砀山县人六区王寨镇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朝参战时任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1951年4月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一级战斗英雄。
=='''基本内容'''==
 
中文名:王学风
 
出生地:[[安徽省砀山县]]六区王寨镇
 
出生日期:1926
 
逝世日期:1951
 
=='''人物生平'''==
 
王学风8岁至15岁放猪为生,16岁至20岁念书,后到[[辽宁锦州铁路局]]当了3年警察,1948年锦州解放时参加人民解放军;王学风表现出色,在受奖及次数栏目里写有:“国内艰苦记二小功”、“纪律一小功”、“战斗一大功”、“抗美第一战役二小功”、“第二次记二小功”、“第四次记二小功”、“守备战记二大功”,总计12次。
 
=='''参军事迹'''==
 
王学风参军后不久,所在部队就开始了历史意义重大的南下大进军。连续40多天的长途行军,战士们极度困乏。每当晚上宿营时,别人大都倒头就睡,而王学风却忙着帮炊事员烧水做饭,帮战友们装热水洗脚打铺。每天又早起烧好开水,让大家吃饱喝足。每当途中有战友要掉队的时候,他就争着替别人拿东西。看着王学风瘦弱的身影,好多同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到达集合地点,后大家争着给他请功,他由此被记“艰苦功一次”。
 
在1949年“湖南古港”战斗中,王学风表现英勇机智,又立“战斗一小功”。当时正值炎热盛夏,酷热难耐,病号不断增加,直接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王学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以身作则,率先响应上级开展的“讲卫生,防生病”号召,协助班长搞好“卫生监督检查”,帮助别人洗衣服,清扫居住地环境卫生。在雨中过湘江时,战士们的衣服被淋得湿透。宿营后,王学风首先想到别让大家因湿凉而得病,患有夜盲症的他摸索着到外边去寻找干草柴火,然后再深一脚浅一脚地抱回来,帮大家烤干衣服,铺好床被……
 
在进军两广期间,为了争取当地群众的支持,我军加强纪律,严明教育,王学风又光荣地被选为“群众纪律委员”。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带动影响大家,一边抽时间带大家帮助群众劳动,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一边号召大家严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乱动群众财物,保证了所在班的集体荣誉,因此获得了个人“纪律一小功”和一个“艰苦功”。
 
为[[解放海南岛]],部队开展海上大练兵。王学风一边自己苦学苦练,一边抽出时间不顾劳累去帮助别人,又被记“一小功”。在复杂多变的渡海作战中,面对天上飞机轰炸,海上舰艇围堵,背后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的险恶环境,王学风和战友们一道奋勇当先,无畏拼杀,战后荣记“一大功”,所属部队支部根据他的一贯思想、工作和战斗表现,火线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1年3月,朝鲜战争进入最艰苦、最困难、最疲惫、最严峻的阶段;12日,志愿军四十军接替四十二军的防务,在东起洪川北、西至座防山、南起洪川江北岸、北至金化以南的广大地区组织防御。此时,根据前三次战役的经验,“联合国军”采取了新任总司令李奇微的“火海战术”(敌人正面兵力密集,地空火力集中猛烈)向我军发动攻击。我军为避敌锋芒,采用了“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防御原则。因战线宽,兵力少,四十军党委号召部队实施独立作战,采取以少吃多,扼守要点,控制通道,以点制面,节节抗击,相互支援的打法,并要求部队构筑“四防二便”的防御工事(四防:防炮、防空、防火、防毒;二便:便于发挥火力、便于机动进退)。
 
“三八线”附近海拔1200公尺的华岳山,位置险要,居高临下,是敌我必争的要冲之地。驻守在此的四十军一二〇师三五八团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时的朝鲜春天尚未到来,寒风料峭,冰天雪地,战士们入朝时只穿了一套棉服,连续作战150多个冬日也没有换过。有的战士的棉裤臀部已被磨破,只好用粗针大线缝上一块门帘式的遮羞布。很多人棉袄的袖口被磨飞,半截胳膊露在外面,冻得通红,双手也裂开一道道鲜红的口子。由于受条件限制,我方后勤供应严重跟不上战时需要,前线严重缺医少药。战士们只好忍着剧痛,自己用针线将大些的伤口勉强缝合来止血。食物供应也十分紧张,土豆被冻成了冰疙瘩,战士们就把冻土豆放在胳肢窝下,将其暖化了再吃。尽管条件如此艰苦,可战士们在修筑工事时依然一丝不苟,用镐锹在坚硬的山石上凿挖出散兵坑、交通壕、机枪阵地,同时还构筑了掘开式的隐蔽部,上面铺上三五层圆木,再培上一两米厚的山石土。有的班组还在交通壕的侧壁上掏出防炮的猫耳洞。为了防御美军的凝固汽油燃烧弹,各阵地都清除了四周的杂草,扫清射界,打出防火带。
 
1951年4月3日上午,“联合国军”对华岳山前沿阵地的进攻开始了,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敌人没能前进半步。到了4月4日,敌军重整旗鼓,再次攻了上来。
 
这一天,王学风带领一个组守备在[[华岳山]]3号山头上(按山头编号),他的手已经在前一天的战斗中负了轻伤,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战斗决心。他带领全组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战斗中,王学风两腮帮被子弹贯穿,牙碎舌烂,他强忍剧痛连续扔出几颗手榴弹,然后蹲下来掏出毛巾把伤口简单包扎起来,又带领全组继续作战。
 
连续两次被击溃的敌人恼羞成怒,开始了第三次疯狂进攻。他们用5挺重机枪作掩护,用大约一个连的兵力,黑压压地向阵地扑来。战斗中,王学风的冲锋枪打坏了,手榴弹打光了,但他依然沉着冷静地守卫着阵地。他向本组侧翼的战友董万玉要来了7颗手榴弹,拿起身边负伤撤离战友留下的自动步枪,不断向敌人扫射,敌人又一次被打了下去,而王学风头部却负了重伤,昏倒在工事里。
 
不一会儿,王学风被一阵密集的枪声惊醒,他知道敌人又在发起进攻了。他咬着牙,摇晃着站起来,命令战友董万玉赶快撤退。此时,敌人分多路像饿狼一样朝阵地包围上来。王学风不顾伤口的剧痛,拼尽全力把自动步枪摔断,然后爬出工事,向敌人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突然,他的双腿又连中几弹,身体站立不住,滚下石崖,壮烈牺牲!
 
1951年5月5日,40军军长温玉成进京汇报,毛泽东主席问温玉成,“你们四十军最先入朝作战,<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327382422014417&wfr=spider&for=pc   王学风:双腿尽断死守歼敌,为不当俘虏滚下山崖,毛主席听闻泪目],长葶古巷,08-29</ref>一直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怎么能坚持战斗七个月之久哪?”当温玉成讲过班长曹庆功,多处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临死前,手里还紧紧攥着三根手榴弹的拉线盖,共产党员王学风两腿都被机枪打断,不能站立,他就坐着、爬着继续战斗,最后摔断步枪,滚下山崖……毛泽东听的心神入定,忘了弹掉烟灰,眼里涌动出了激动的泪花……
 
=='''人物纪念'''==
 
王学风的名字被刻在[[朝鲜平壤志愿军展览馆]]的纪念墙上。
 
王学风的事迹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其立功奖状证书被解放军档案馆专门收藏。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5,5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