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金池

增加 3,77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朱金池</big> '''
|-
|
[[File:123223朱金.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baikehb.sogoupeople.com.cn/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NMediaFile/2021/0209/LOCAL202102091000000094154382231.jpg&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pic.sogou.com/v9151411.htm d?query=%E6%9C%B1%E9%87%91%E6%B1%A0&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4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朱金池''',男,河南省中牟县人,一九二九年出生,一九四九年六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师第三十团第三营观察班长。一九五三年六月的一次战斗中,他连续七昼夜随步兵前进观察,及时呼唤火力,配合步兵粉碎敌人从1个排到1个团的近百次反扑,歼敌2000余人,击毁敌坦克4辆,出色地完成了观察任务。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朱金池
 
出生地[[:河南省中牟县]]
 
职业:军人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9
 
=='''基本内容'''==
 
抗美援朝时期:1953年6月21日,在[[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决定以1个团的兵力,向据守朔宁东南、临津江东岸198.6高地之南的朝鲜军第1师第15团发起进攻。支援步兵进攻作战的志愿军炮兵第2师30团(欠第1营)于当夜进入了阵地。为密切步炮协同,有效地打击敌人,炮兵第2师从各炮兵群临时抽调排长2名、侦察参谋1名、侦察员8名和无线电话务员6名共17人,组成4个侦察小组。其中,第一组由30团3营侦察班长朱金池率领。
 
6月25日19时30分,我军开始炮火准备,19时35分步兵发起冲击,朱金池率领的侦察组和步兵一起紧随炮火延伸向主峰前进。此时,敌以猛烈的炮火向我疯狂轰炸,两侧轻重武器也以交叉火力封锁我前进的道路。侦察组人员借着炮弹爆炸时的火光,机智地匍匐前进、腾挪运动,通过了敌人的火力封锁线。5分钟后,主峰表面阵地被我占领,随即转入坑道战。朱金池率侦察组到达主峰后即与我步兵分队取得联系,在连指挥所附近展开观察。他及时而有预见地在山下设置了一道不动拦阻射击地线,并将坐标报告给炮兵指挥所,朱金池适时地呼唤炮兵火力将敌人击退,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从正面的两次反冲击。26日当天共击退敌1个排至两个连兵力的19次冲击。
 
27日,朱金池带来的两部话机被炮弹的爆炸声震坏,无法与炮兵指挥所联络。此时,敌人又发起反冲击,而坚守阵地的步兵指战员仅剩5名。朱金池率侦察员刘振刚,同送弹药上来的1名战士组成临时战斗小组,与步兵同志们一起打退敌两次反冲击。
 
28日2时,上级又派来2名侦察员和1名无线电话务员,朱金池将他们编成两组,轮流值班侦察。话务员在战斗间隙修好步话机。拂晓时分,[[敌炮兵]]向我阵地发射烟幕弹,步兵要求炮兵火力支援。朱金池根据敌步兵运动速度和特点迅速作出判断,并将口令传送到炮兵指挥所。正当敌约一个营兵力直扑主峰时,我军炮弹从天而降,命中敌群。为更准确地观测敌人的方位,朱金池以刚爆炸过的弹坑作掩体,以腾起的烟幕作屏障,<ref>[https://hb.jjj.qq.com/a/20190109/010212.htm   朱金池:用“勇士”精神打造环保铁军],腾讯网, 2019-01-09</ref>一步步贴近敌群,完全不顾个人安危,将一组组准确的目标数据快速报告给指挥所,并同时呼唤多个炮兵群的火力,将敌人的一次次大规模反冲击击溃。当天共击退敌人13次反冲击。
 
在6月25日至29日5个昼夜的阻敌反扑战斗中,朱金池在距敌很近、没有工事掩护的情况下,指挥观测、传达口令、先后支援步兵击溃敌1个排到1个营的百余次进攻,为我军牢牢地控制住198.6高地立下了功劳。战后朱金池荣立特等功,并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战友们赞誉为“炮兵的眼睛”。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5,5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