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瑞泰

增加 6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陈瑞泰
| 图像 =[[File:陈瑞泰.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warchina.com/src/201609/71699c7159.jpg 原图链接]]]
| 图像说明 = '''<big></big>'''
|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
'''陈瑞泰''',字晓光,生于1911年,山东潍坊人。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员会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农学家,植物病理学家,著名烟草专家,教授。他首先报道了烟草低头黑病害,并在烟草病毒病类型鉴定、黑胫病流行规律及抗病育种方面获得了成就;主持制订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对我国烟草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简介==
1934年毕业于山东省广文中学高中部,1939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1939年至1945年曾任山东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技佐,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病虫害系技佐,金陵大学农学院助教,乡村建设育才院讲师,财政部四川烟叶示范场技师,金陵大学植物病理系讲师等职。1945年去美国留学近1年。1946至1950年任山东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教授、系主任;1951年3月至1952年10月任山东大学农学院副院长;1953年8月至1969年12月任山东农学院院长;1975年12月任山东农学院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6月再任山东农学院院长;1983年9月山东农学院改名为山东农业大学,任校长至1984年3月。后任山东农业大学顾问,1988年退休。从1958年起,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所长。还曾任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家科委轻工组烟草小组成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山东省农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等职。
 
他曾从事过大、小麦黑粉病、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和烟草黑胫病的抗病育种试验工作,进行过烟草黑胫病流行规律和烟草低头黑病病原以及烟草病毒类型的鉴定等工作。他多次到全国各烟草产区对烟产情况、病害发生消长情况进行调查。1950年曾与山东省烟草试验场合作,利用从国外引进的烟草品种,经过3年对黑胫病抗病性的测定,选出了牛津一号和牛津四号两个高抗黑胫病品种,在重病
菌地区推广,对减轻病害,保护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受到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的嘉奖。
 
他曾作为中国专家依据中索两国技术协议赴索马里考察,对索马里选择适合种植烤烟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成功,并提出了试种建议,为索马里种植烤烟和提高烟叶品质作出了贡献。回国后,1964年写出《赴索马里考察该国能否种植烤烟草的报告》。1965年,他应邀前往保加利亚,出席有26个国家的专家参加的烟草科学讨论会,并参观了该国香料烟草生产情况,写出了《参加保加利亚烟草科学讨论会及调查报告》。1977年还曾应邀前往希腊进行过烟草霜霉病危害和香料烟生产情况的考察,并写出了《赴希腊考察香料烟生产的报告》,其中一部分于1980年在《中国烟草》上发表。主要科学论文和著作有《美国烟草种植概况调查》、《烟草圈纹毒病》、《介绍不怕腰烂病的两个烤烟品种》、《消灭烟草黑胫病和低头黑病》、《中国烟草栽培》、《烟草黑胫病流行规律的初步探讨》、《中国烟草生产和科研中主要问题的商榷》、《降雨与烟草黑胫病关系的研究》、《系统防治烤烟病害的处方》(译文)等30余篇(部)。
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曾讲授过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烟作学及植物病毒学等课程,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为了表彰其突出贡献,国务院从1991年起给予他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授予他突出贡献荣誉证书。他曾先后当选为山东省第一、二、三、五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代表。2001年4月因病逝世。
陈瑞泰,1911年7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由于家境拮紧,7岁时就到潍坊一家烧饼铺当“跑堂”。11岁时家境好转,入私塾馆念书,3年后由私塾转入潍坊丁氏小学。小学未读完即考入潍县文华中学(后改为广文中学),5年读完初、高中,以优异成绩于1934年9月毕业,随即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时值暑假,开学延期。8月间,陈瑞泰去临淄山东省实业厅烟草改良场任技佐,11月随场迁往曲阜,1938年2月该场又西迁四川成都。此时,金陵大学也已迁到成都,陈瑞泰随即办理复学手续,并于1939年1月毕业,获农学士学位。
1939年2—11月,陈瑞泰在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病虫害系任技佐,推广大、小麦病害防治技术。同年11月至1941年8月在母校任助教,9月经孙渠推荐、挽留在重庆乡村建设育才院任讲师。1943年5月至1944年7月赴重庆国民政府财政部四川郫县烟叶示范场任技师,主要从事烟草病害研究。后来示范场被撤销,又回金大植物病理系任讲师。1945年考取农林部公费赴美实习进修,他先到康涅狄格州温沙烟草试验分站,在站长P.J.安德逊(Anderson)博士指导下学习雪茄烟的包皮烟、缠心烟和芯叶烟的栽培、调制方法以及这些烟草类型的病害防治技术。随后到北卡罗莱纳州的牛津烟草研究室、肯塔基大学烟草研究室学习烟草病毒病的病理、防治及抗病育种方法以及白肋烟的栽培、调制方法。他还到康奈尔大学及普林斯顿洛氏基金研究所学习高级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防治方法、遗传学、昆虫学、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传毒试验方法,并有机会请教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坦利(Dr.Stanley)关于植物病毒的本质问题,还到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植物病理系学习电子显微镜使用技术、植物病毒提纯方法、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以及烟草属野生物种的有关知识,历时一年。
===献身教育事业===
陈瑞泰自1946年9月任山东大学农艺系主任以来,直到1984年初,一直担任学校的行政领导职务。陈瑞泰以他的稳重作风和不计芥蒂的胸襟,赢得了师生员工的尊敬。1950年5月,山东大学校长聘任陈瑞泰为农学院院长,聘书发出并公布以后,他谦虚大度,向学校提出只能当副职,学校只好同意他的意见改聘为副院长。1952年9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后,陈瑞泰从青岛调至济南任山东农学院院长。1983年10月山东农学院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陈瑞泰任校长。1984年1月他退居二线,担任山东农业大学顾问。
 
34年来,陈瑞泰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勇于开拓,从严治校,使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科学研究不断深化。他历来重视教研室的建设,选拔优秀教师和学术选诣较深的教师担任室主任。在50年代初期,他就强调以教研室为核心进行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初次上课必须事先预讲。他明确提出,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实验室是学生获得实际操作能力的场所。他要求各实验室都按其性质制定出规范,包括仪器设备的种类、规格及数量等,以满足实验课的要求。他强调指出,实习农场是农业院校学生取得生产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练兵场所。他在任职期间,对山东农学院的泰安农场、白马河农场的建设都做出了重大努力。1982年筹建中心实验室时,他反复强调购置仪器设备要广泛调查,充分论证,以尽可能少的钱购到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他深知温室在生物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直很重视温室的建设。为开展烟草病毒、真菌、细菌、线虫病害的研究工作,在陈瑞泰的指导下,烟草研究室筹建了400平方米的温室,30多年来取得了67项科研成果。为了全面提高办学及科学研究水平,陈瑞泰积极推进国际间的校际交流。1983年,他出访美国,促成了山东农学院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农学院建立了姊妹院校关系,互派访问学者,互派留学生,活跃了学术交流,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
陈瑞泰虽有许多行政工作缠身,但仍然坚持教学工作,曾讲授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烟作学、植物病毒学等课程。他严于律己,治学严谨,讲课时认真负责,内容充实,信息量大,从不讲与题无关的话,受到学生欢迎。半个世纪以来,他为培养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58年4月,农业部组建烟草专业研究所,由陈瑞泰任筹备小组组长。同年9月经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陈瑞泰兼任所长。他从确定所址、征集土地、基本建设规划、科技人员的筹调,直到实验室建设、仪器购置,事无巨细都亲自参与筹划。几十年来,烟草所从无到有,不断开拓、发展,现在已经建设成为中国烟草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的中心。
陈瑞泰经常强调,“我们科学工作者的天职就是探索,只要锲而不舍,终可成功。”为了搞好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他历来重视技术队伍的人才建设。他认为烟草研究所能不能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而能不能出成果、出成绩,决定于科技人员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几十年来,他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到基层蹲点,建立优质烟样板田,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等,大大提高了科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所还选派了几批科技人员赴索马里和坦桑尼亚指导烤烟种植工作,使他们受到了全面锻炼。近几年又有多人去美国、津巴布韦、日本、土尔其考察访问,还选拔优秀的科技人员到高等院校、外语学院进修,以适应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该所现已有46名高中级研究人员,加上培养出来的中年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个有骨干力量做支撑,层次合理、水平较高的科技队伍。
 
陈瑞泰要求科研选题必须经过充分论证,研究项目和课题设计都由他仔细过目、审查。早在建所初期他就指出,烟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加深应用基础研究。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指导思想被忽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再次重申,只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才有技术储备,烟草所工作才能有后劲。该所最早进行烟草花药培养,获得了成功;后又在开展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育种等新技术研究,现巳解决了细胞去壁、酶制剂用量、渗透浓度、恢复细胞分裂功能及培养基调配等关键技术,并在中国首次成功地将普通烟草和黄花烟草种的叶片原生质体进行了细胞融合,经过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确认是杂种植株。这项工作为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创造新物种打下了基础。
 
陈瑞泰认为中国作为烟草大国,必须有足够数量的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必须广泛普及烟草生产技术,烟草研究所除了完成科研和技术开发任务外,还应肩负为全国培养人才的任务。近几年,烟草研究所筹建了教学基地,多次举办烟草生产技术培训班,已成为为全国各大烟区培养基层技术人才和技术咨询的中心。
陈瑞泰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山东省科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山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陈瑞泰业绩累累,德高望重。他在步入暮年,年逾八旬时,仍壮心不已,耕耘不息。为了华夏昌盛,民族兴旺,他一如既往沿着由他所开拓的道路前进。
??中国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病理学家、烟草科技事业的奠基人、原山东农业大学校长陈瑞泰教授,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于2001年4月7日下午1时56分在泰安逝世,享年91岁。
2006年9月8日下午,山东农业大学第一任校长王景禧、老校长陈瑞泰纪念塑像揭幕仪式,在4号楼前和青年广场隆重举行。学校党委书记盖国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印象初、原学校校长施培为两座纪念塑像揭幕。
陈瑞泰先生1952年9月至1983年12月任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是中国著名的农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病理学家,烟草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也是山东农业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他在农业科教领域辛勤耕耘60余年,为农业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重视教学工作,严抓教学管理;重视科学研究,提倡团结协作;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狠抓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农场建设,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关心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瑞泰教授的高尚品德和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扎实工作、诲人不倦的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农业教育家、科学家的风范,为山东农业大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陈先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赋予山东农业大学传统新的内涵。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