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牟宗三

增加 1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心体与性体》 <br> 《佛性与般若》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牟宗三</big>''',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华西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其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
== 人物生平 ==
1909年4月25日,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蛇窝泊镇牟家疃村。
== 哲学观点 ==
<p style="text-indent:2em;">'''牟宗三'''是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如果说[[冯友兰]]的努力方向在于使中国儒学"逻辑地"建立起来,那么牟宗三的努力方向则在于使中国儒学"哲学地"建立起来。牟宗三以《认识心之批判》、《道德的理想主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等一系列著作,会通中西,圆融古今,完成了对中国儒学的创造性重建,建立了庞大、缜密的哲学体系即道德的形上学体系。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学与康德的道德哲学》: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过程中,牟宗三的哲学无疑是一个不能绕过的理论高峰。理解牟宗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史背景是"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p>
<p style="text-indent:2em;">1995年出版的《剑桥哲学词典》称:牟先生是当代新儒一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台湾[[傅伟勋]]: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课题也就关涉到如何消化牟先生的论著,如何超越牟先生理路的艰巨任务。</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刘述先]]也曾说我曾将牟先生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你可以超过他,却不可以绕过他。
== 参考文献 ==
1,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