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全村

增加 5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福全村.jpeg|有框|右|<big>福全村</big>[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106/84440c4faed34e649aed244f067021ae.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430013235_10001921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福全村'''位于 [[ 福建省 ]][[ 泉州 ]] 晋江市金井镇,距泉州45公里,离金井镇区3公里。
==历地名含义==
古时称“所内”。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建卫城,村在所城之内,故称。《晋江县志》载:明洪武二十一年建卫城所为千户所,与崇武、金门、高浦同级。又相传,古时大船,名“福船”,停泊于溜澳港口,船员上岸见此地地势险要,可作船坞避风,且有人即居于此。因“福船”可谐音“福全”,故称。福全人口杂姓,故有 [[ 百家姓]]<ref>[https://www.sohu.com/a/200553332_228431 《百家姓》全文],搜狐,2017-10-27</ref>,万人烟之称。
==历史沿革==
明、清属十五都。 [[ 国33 国]]33 年(1944年)属金井镇溜江保。建国后,1956年属金井爱群乡;1959年属金井公社溜江大队;1961年拆出自成大队;1984年改金井镇福全村委会。
==行政隶属区域==
福全村系晋江市金井镇的一个自然村。福全村位于围头半岛东侧,背山面海,东临 [[ 台湾海峡 ]] ,北接石圳村,南连溜江村,西邻沿海大通道。明代建造一座宏伟壮观的福全所城。距泉州45公里,离金井镇区3公里。现全村人口1500多人,旅居国外、港澳台1000多人。
==文物古迹==
福全村 [[ 历史 ]] 悠久,唐乾年间,即在此驻兵戍守。至宋代,福全港已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大商贸港。
[[ 明代 ]] 洪武二十年兴筑福全所城。置守御千户所,屯兵戍守,辖旱寨一处,屯田二所,烽燧十处,贞责巡视“北到大,南到料罗”的海城,城内建兵营,辟练兵校场。在那倭寇猖獗的年代,福全千户所的军民数次击退来犯的倭寇,确保社会安宁。共时福全人丁稠密,被誉为“百家姓,万人烟”。城内街道纵横交连,有“丁字街”之称,并划分“十三境”,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百业俱兴,商贸 [[ 经营 ]] 规模大,成为晋南重镇。
福全古城历史悠久,群山环城外,名山在城中,东临台湾海峡, [[ 环境 ]] 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文化积淀深厚。至今城内外犹存许多文物古迹,古民俗和民间传说。城内外遍布多处摩崖石刻、摩崖造像、碑刻、古碑、古坊、古塔、古庙、古建筑和古街道。
城内元龙山摩崖石刻,城外的无尾塔,洞内摩崖造像和留从效庙都已列为晋江市 [[ 文物 ]] 保护单位。
福全古城已申报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福全置守御千户所,史载明一代,有蒋旺等世袭正千户一职者十五人,任百户一职者多人。
在提介文风的年代,福全读书应试 [[ 科举 ]] 士人济济,至有“无姓不开科”之说。中进士者11人,中举人者多人。其中有“父子进士蒋光彦、蒋德璟”。“兄弟进士”蒋德景璟、蒋德瑗。而蒋德璟官至户部尚书<ref>[https://www.sohu.com/a/357291883_100042787 三省六部制之“六部”],搜狐,2019-11-29 </ref>、文渊阁大学士(称蒋相国、其故宅尚存)。
此外,福全还有蒋沂泉、陈洪椿等名医,蒋继勋、庄南亭和陈朝礼等 [[ 慈善家 ]]
==经济和文明建设==
福全村原山人以农业为主,但因人多地少,水利条件差,不少村民往 [[ 台湾 ]] 、菲律宾和港澳谋生。自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纷纷创办制衣厂、织造厂、制鞋厂、五金厂、石料厂和外出经商,又创办果林场、畜牧场和农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热心支持下,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保护古城的 [[ 文物 ]] 古迹,修复古庙、古祠、北城门楼、西城门楼和部分城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内街道和城外道路全都铺筑水泥路,又在铺路时埋设排污管道,设专车定专人清理垃圾。
==视频==
717,1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