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经络学说

增加 5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临床运用==
===说明病理变化===
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 [[ 病候 ]] 的特点。如在有些疾病的 [[ 病理过程 ]] 中,常可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 [[ 压痛 ]] ,或 [[ 结节 ]] 、条索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通过 [[ 望色 ]] 、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状况。
===指导辨证归经===
辨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分布特点辨证归经。临床上还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所经有关。
===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 [[ 针刺 ]] 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 [[ 经气 ]] ,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选取、针灸方法的选用是针灸治疗的两大关键,均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针灸临床通常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如《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具体体现。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叩刺中脘、胃俞穴,也可在该穴皮内埋针;经络闭阻、气血瘀滞,可以刺其络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 [[ 太阳穴 ]] 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伤局部刺络拔罐等。
===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学理论。其形成与发展,与针灸、推拿疗法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故经络学说也是针灸及推拿的理论核心。中医临床治病明辨病变的脏腑经络,把握疾病的传变,以及中药方剂的归经理论等,都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籍以运行气血,营养机体,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与中医学其他基础理论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对于经络实质,迄今还不能从形态学上加以证实。现代对经络的研究,更是利用各种手段,从文献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 [[ 发生学 ]] 、物理学等各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周围神经相关说、结缔组织相关说、特殊结构说、经络——皮层——内脏相关说、第三平衡 [[ 系统论 ]] 、神经体液相关说、经络实质二重反射说、细胞间信息传递说、经络 [[ 生物全息论 ]] [[ 场论 ]] 等很多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现代学说==
===现代经络学说===
经络的分形"细胞群-[[自身调节]]-体液-神经协同模型"
以经络细胞群为主体的经络实质的新模型较传统的延续多年的"神经-体液","神经-内分泌-免疫"假说有许多优势,它能比较轻松,且顺其自然地就能解释清楚"神经-体液假说等"费很大劲和很大周折也解释不清的"简单"经络现象.而若将现代,精致,实体,单纯,单一的"经络细胞社会模型",用于传统古代(古典)的,粗糙,朴素,宏观,整体,概括,模糊,不精细的"经络"恐又有失偏倚,失去中医的整体性特征.故又将传统的机体三种调节的另二种, [[ 神经调节 ]] [[ 体液调节 ]] 补充,综合加入"经络的细胞群模型"使其更具中医的整体性.因此,又提出了更具整体(全面)和概括性的经络"细胞群-神经-体液多系统协同模型"或"细胞社会-缝隙-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多系统协同说","细胞-缝隙-[[结缔组织]]-血管-淋巴-体液(内分泌-免疫)-神经多元系统协同假说"等。
==参考文献==
12,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