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根友

增加 3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根友
| 图像 = [[File:吴根友.jpg|缩略图|center|[httphttps://wwwp1.casadssl.casqhmsg.cncom/wcmt0129c9fe6f7a4bbb61.jpg 原图链接] [https:/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baike.so.com/200912doc/W0201005116194354254696391710-6605367.jpg html 来自360 链接]]]|
| 出生日期 = 1963年2月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武汉大学
}}
'''吴根友''',男,1963年2月生, [[ 安徽枞阳 ]] 人。1986年获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 [[ 武汉大学 ]] 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晋升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2002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了 [[ 《中国社会思想史》、《郑板桥的诗与画》 ]] 、《先秦诸子学志》(第二作者)、《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第一主编)、《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 [[ 武汉大学 ]] 学术丛书)、《中国辩证法史》(第二作者)、《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中华书局),《在道义论与正义论之间--比较政治哲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等主要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英国Asian philosophy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分理与自由-戴震伦理学片论》、《个人自由与理想社会--殷海光与冯契自由思想之比较》、《儒家"王道天下观"与当代国际和平的可能向度》、《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追求及其理论的开放性》、《当代中国哲学形态构建面临的时代问题与可能回答》等重要学术论文100余篇。现为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哲学学院 ]] 院长(任职时间从2012年12月26日算起)、 [[ 国学学院 ]] 副院长(2010年3月8日)。 
== 简介 ==
先后出版了《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 [[ 郑板桥的诗与画 ]] 》、《先秦诸子学志》(第二作者)《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第一主编,),《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 [[ 武汉大学学术 ]] 丛书)、《中国辩证法史》(第二作者),《 [[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 》(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等主要著作,在 [[ 《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 ]] 、Asian [[philosophy ]] 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分理与自由-戴震伦理学片论》、《个人自由与理想社会--殷海光与冯契自由思想之比较》、《儒家"王道天下观"与当代国际和平的可能向度》、《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追求及其理论的开放性》、On the Idea of Freedom and Its Rejection in 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等学术论文100余篇。
1997年、2003年、2005年分别出席了在汉城、 [[ 斯德哥尔摩 ]] 、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十、十三、十四届国际中哲学会。1997年12月,应邀访问了 [[ 香港浸会大学 ]] ,1999年9月-2000年8月,曾在 [[ 哈佛大学 ]] 做访问研究一年。2005年4月,应 [[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 ]] 东亚学院邀请,作为学术访问,讲授明清哲学与现代化的问题。2006年2月,应美国Weslyan大学哲学系系、东亚研究中心的邀请,出席了" [[ 新儒家 ]] 与全球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顺访了 [[ 哥伦比亚大学 ]] 、LoyolaMarymount大学。2007年6月,协助 [[ 郭齐勇 ]] 教授,成功承办了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任大会秘书长。2008年11月1-24日,应朴松山教授邀请,访问了德国特立尔大学,并做了学术报告:明清时期新 [[ 人性论与中国现代化 ]] 的内在精神动力。2008年12月1-30日,在 [[ 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 做短期访问研究:20世纪后半叶台湾地区明清思想研究。2011年11月20日-30日,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做短期访问研究。
2006年入选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 ]] 一书获教育部 [[ 第四届中国 ]] 高校 [[ 人文社会科学 ]] 研究成果三等奖。2007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聘教授(第一聘期:2008-2010;第二聘:2011-2013年)。
现为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院院长(任职时间从2012年12月26日算起)、国学学院副院长(2010年3月8日)。
== 教授课程 ==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中国社会思想、中国古典哲学原著导读、 [[ 中国哲学智慧、 ]] 中国哲学史、道家通论、汉唐哲学、北宋至近现代哲学、 [[ 宋元明清哲学 ]] 专题等课程;2000年,参与并主持了哲学学院"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的筹备与创办工作。
为研究生讲授了先秦诸子、中国哲学原著导读、明清哲学专题等课程。
2006年入选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一书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院院长 、教育部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特聘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中国哲学史学会 ]] 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
人生的座右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著述情况 ==
=== 出版著作 ===
1、《四书五经简注》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1993年10月;
2、《三言简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10月;
3、《 [[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 》与人合著, [[ 江西人民出版 社1993 社]]1993 年2月;
4、《 [[ 社会学概论 ]] 》与人合著, [[ 军事谊文出版 社1995 社]]1995 年7月;
5、 [[ 《中国社会思想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7年版
6、《 [[ 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 ]] 》(与人合编,第一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法句经释译》、佛光出版社会,1997版
9、《墨子与世界和平》(第三作者)中国书店,1997年版;
10、 [[ 《郑板桥的诗与画》南京出版社 ]] ,1998年版;
11、《诸子学志》(第二作者) [[ 上海人民出版社会 ]] ,1998年版;
12、《鲲化鹏飞--传统价值的当代透视》(第二主编)2001年9月版;
13、《自由的表演与与力--中国人的自由观》, [[ 广西人民出版 社2002 社]]2002 年3月版;
14、《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译)J.Spence(中国 [[ 名史景迁) ]] ,2001年12月版;
15、《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会议论文集)(主编)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2004年4月版;
16、《中国辩证法史》,(第二作者),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4年5月版;
17、《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丛书,2004年出7月版;
18、 [[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文治堂丛书,2018年2月版。
=== 论文与学术评论 ===
1、老庄生命哲学略论 《 [[ 哲学研究 ]] 》1990年第10期。
2、一个道德批判的 [[ 早产儿--〈金瓶梅 ]] 〉》主题探论《 [[ 新东方 ]] 》1992年第3期;
3、《 [[ 易经 ]] 》--中国历史哲学之滥觞 《易经研究》(季刊)1992年第4期。
4、《 [[ 龙舟会 ]] 》道德启蒙意义浅绎 《船山研究》1993第1期。
5、试论明清之际"求真"与"崇公"价值观对近世中国的影响 《 [[ 江汉论坛 ]] 》 1994年第6期。
6、试论 [[ 戴震]]"新理观"的历史定位 [[ 郭齐勇 萧汉明 ]] 主编《不尽长江
滚滚来》论文集 [[ 东方出版 社1994 社]]1994 年10月出版。
7、葵心不改完美志 慧境芳心两护持 (同上书)。
8、中国易学发展史纲要 《羑里易学》第一辑 [[ 中州出版 社1994 社]]1994 年9月版。
9、 [[ 批判哲学的批判 《社会科学研究》]](双月刊)1994年第5期。
10、缘命复性,超切中道--唐力权场有哲学终极关怀浅绎 (台湾)《哲学杂
11、再论今日国民性之改造 《新东方》1995年第5期。
12、场有哲学学术讲座综述 《 [[ 哲学动态 ]] 》1995年第9期。
13、 [[ 徐复观 ]] 与新 [[ 儒学 ]] 学术讨论会综述 《哲学动态》1995年第12期。
14、明清启蒙学说新论 《 [[ 东方论坛 ]] 》1995年第5期
15、一本深化明清启蒙学说的力作--读 [[ 许苏民 ]] 《李光地传论》《福建学刊》1996年第4期。
16、 [[ 缘起性空 ]] 说述评 《 [[ 武汉大学学报 ]] 》1996年第1期。
17、一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的做人理想--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浅绎 《 [[ 学术月刊 ]] 》1996年第3期。
18、从个人宗教到社会宗教 [[ 萧捷父 黄钊 ]] 主编《"东山法门"与禅宗》论文
集1996年4月出版。
19、 [[ 中国古典文学 ]] 作品中"贞爱"自杀形象研究 [[ 罗萍 ]] 主编《女性与社会》论文集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20、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申论 《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哲学 ]] 》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21、文化批评与社会进步--读卢风《人类的家园--现代化矛盾的哲学反思》《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2期;
23、世纪之交的哲学回顾与展望 《哲学动态》1997年第4期;
24、批判的武器与批判的目的《 [[ 科学·经济·社会 ]] 》1997年第4期;
25、人文知识分子:思想的教练与精神的 [[ 探险者 ]] 《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第3期;
26、板桥家书中的仁爱思想 《 [[ 人文论丛 ]] 》1998年卷( [[ 创刊号]]);
27、 [[ 人性与神性 ]] 的交响曲--读 [[ 赵林《西方宗教文化》《现代哲学 》1998 》]]1998 年第4期;
28、[["恒德]]"追求与自由意志-- [[ 传统中国 ]] 人道德自由意志鸟瞰 《科学·经济·社会》1999年第4期;
29、乡土中国如何中走向现代化《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30、分理与自由--戴震 [[ 伦理片 ]] 论《哲学研究》1999年第4期;
31、现代人文精神内在架构寻绎》《人文论丛》1999年卷;
32、科学精神、个性原则与人文素养--试评当前大学教育理念《新东方》1999年第5期;
33、道论在楚简本《 [[ 老子 ]] 》中的地位及道、德等概念在简、帛、 [[ 王本中 ]] 含义异同初探《江汉论坛》199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第2期全文转载)
34、个人自由与理想社会--殷海光与冯契自由思想之比较《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第9期全文转载)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