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根友

增加 24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33、道论在楚简本《[[老子]]》中的地位及道、德等概念在简、帛、[[王本中]]含义异同初探《江汉论坛》199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第2期全文转载)
34、个人自由与理想社会-- [[ 殷海光 ]] 与冯契自由思想之比较《 [[ 中国哲学史 ]] 》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第9期全文转载)
35、近十年美国儒学儒学研究综述,《 [[ 光明日报 ]] 》2001年;
36、近十年欧美东亚儒学研究综述《哲学动态》2001年第8期;
38、走向多元对话的中国哲学--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侧记 《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
39《从人道主义看儒家"仁学"与自由主义对话的可能性》(见《 [[ 儒家与自由主义 ]] 》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40、 [[ 熊十力]]"明清学术史观斠评" 《 [[ 船山学刊 ]] 》2001年第4期;
41、《先秦学术原貌的重构--读郭沂〈郭店楚简与先秦学术〉一书》,《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
42、《从一国宪政到万民宪政--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逻辑理路浅绎》,《武汉大学学报》2002的第六期。
43、《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换--对冯友兰哲学史范式演变之反思》,收入 [[ 胡军 ]] 主编《传统与现代--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2年4月第1版。
44、戴震哲学"道论"发微--兼评村濑浴也《戴震的哲学--唯物主义和道德价值》,《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45、《 [[ 易传 ]] 》中的语言哲学思想探论--兼论儒、道《易》的语言哲学思想之异同,《 [[ 周易研究 ]] 》2003年第1期。
46、现代中国 [[ 人际信任 ]] 的传统资源《 [[ 伦理学研究 ]] 》(双月刊)2003年第3期;
47 、21 、[[21 世纪中国 ]] 哲学主题:创造性转化(郭齐勇、 [[ 陈来 ]] 、吴根友等)《 [[ 新华文摘 ]] 》2003第4期
48、我们如何建立现代人际信任?《 [[ 长江日报 ]] 》2003年6月5日第11版。
49、《庖丁解牛,技进乎道》--读《观念的选择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文汇读书报》2003年2月21日第9版。
50、全面反映佛教大发展《光明日报》7月15 日星期二,理论周刊,第二作者,与萧先生合作。
51、儒家"君子人格" 及其现代意义《 [[ 价值论与伦理学 ]] 》第2期, [[ 湖北大学 ]] 哲学研究所主编, [[ 湖北人民出版 社2002 社]]2002 年12月出版,
52、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内部的现代性因素之分析《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
53、 [[ 李大钊 ]] 的社会理想述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论文集第3集《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4、《思想的出口国与进口国》,《长江日报》2003年6月19日,第11版。
55、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国家吗?《长江日报》2003年7月10日,第11版。
56、简论早期 [[ 梁启超 ]] 的自由观 《 [[ 湖北大学学报 ]] 》2003年第6期
57、试论西译"自由"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由"观念的价值改写 [[ 刘可风 ]] 主编:《哲学伦理学评论》,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2003 年6月版。
58、《二十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的三种范式》(《 [[ 哲学门 ]] 》2004年第二册, [[ 北京大学哲学系 ]] 主办,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
59、《明清之际三种人性论与中国伦理学的近代转向》(《学术月刊》,2004年第5期)
60、《20世纪戴震哲学思想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2年卷)。
61、儒家"王道天下观"与当代国际和平的可能向度--兼论 [[ 康德 ]] 等人有关"世界和平"的思想(郭齐勇 吴根友编:《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湖北教育出版 社2004 社[[2004 年版]])
62、创造的 [[ 诠释学]]:一条通向未来中国哲学的可能之路-- [[ 傅伟勋 ]] 的哲学思想探析(吴根友 欧崇敬 王立新主编:《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3、《哲学理诗心船山魂》,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版2004 版]]2004 年第5期。
64、《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理论的开放性》,《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
65、仁者爱仁,施由亲始--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现代转化,(加拿大)《 [[ 文化中国 ]] 》2004年第4期。
66、政治的民主化与民主的中国化--对当前中国社会制度建设与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冲冲突突问题的思考 《东方财经周刊》2005年第1期
67、如何在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对刘、郭、穆有关儒家伦理争论的哲学史方法论之反思 《儒学争鸣集》郭齐勇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68、论 [[ 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 安徽大学学报 ]] 》2005年第4期
69、21世纪 [[ 宋元明清哲学 ]] 综合研究突破的可能性之探寻,《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70、关于宋元明清哲学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诸问题的思考,《江汉论坛》2005年第10期《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双月刊)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71、读庄献疑-- [[ 莫若以明 ]] 新解,《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
72、徐复观与儒家政治哲学 《 [[ 孔子研究 ]] 》2005年第6期
73、"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 [[ 经济哲学 ]] 的新突破-- [[ 黄宗羲 ]] 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 《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双月刊)
74、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语词、概念与观念 《 [[ 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双月刊)
75、" [[ 保合太和 ]] ,乃利贞"新解--《易传》论社会和平与社会功利的关系 《周易研究》,2006年第2期;
76、如何说不可之道--老子哲学中"道"概念的语义分析 《 [[ 湘潭大学学报 ]] 》2006年第2期
77、如何看待 [[ 中国现代哲学 ]] 问题意识的内在根芽?--从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的三种新动向谈起 《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2006年第3期。
78、On the Idea of Freedom and Its Rejection in 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 Asian [[philosophy ]] No.November 3, 2006
80、直面问题寻方法,重铸"经世"新精神 《 [[ 求是 ]] 》,2006年第6期。
81、网络时代与经典的价值 《武汉大学学术讲坛》第2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82、进步观念--理解中国现代性的一把钥匙--读 [[ 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 ]] ,《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 2004年学术交流与出席会议论文 ===
1、 4月6日至11日,出席在杭州、上海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年会,提交论文为: [[ 中国民主政治 ]] 理想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分组会议上发言。
2、5月12-13日,出席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主办的首届 [[ 海峡两岸当代新道家 ]] 会议,提交论文:"上博简《 [[ 恒先 ]] 》篇哲学思想探析",并在大会上发言。
3、6月12日,出席了由湖北大学主办的"第二届 [[ 国际价值 ]] 哲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为:"从'无之以为用'到'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试论老、庄哲学的 [[ 价值发现 ]] 及其当代启示意义"。
4、 6月14-17日,出席 [[ 四川大学 ]] 宗教所主办的第十届中美哲学--宗教对话小型会议(同行者有郝长墀博士),提交英文论文:Education of Moral Sentiment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e Modern Appropriation of Confucian Family-Ethics.该论文受到美方学者Huntington College William Hasker教授, 和Department 和[[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 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的 Michael Murray教授的肯定。作为评论人,还对Department of [[Religious ]]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Lee H. Yearley教授的论文Pride's Place in Picturing Person 作了 [[ 学术评论 ]]
5、8月8日-12日,在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国哲学大学会,提交论文:《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开放性》在分组会议上发言。
6、8月20-23日,在武汉组织并主持了" [[ 我们的时代 ]] 问题与此我们时代的知识"小型学术讲座会,提交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与民主政治的中国化》论文初稿。
7、9月10-11日,出席了 [[ 南京大学哲学系与台湾南华大学 ]] 生死学所共同举办的"中西社会哲学对话"的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论文:"我们为什么拒斥自由的观念?--从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概念与自由观念谈起",
8、10月8日-12日,出席北京纪念孔子诞辰2255周年国际儒学研讨会,提交论文为:清代前期民主政治理想与儒家政治哲学的近化转化。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