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耳垢

移除 2,26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通常深色或日積月累的陳年耳垢,看起來會感覺帶有血絲。不過也有可能是外力或疾病造成耳膜受損、穿孔、破裂等,若發生這樣的情形,安全起見,最好還是去看個醫生。<ref>[https://heho.com.tw/archives/11827 耳垢顏色看健康] ,耳垢 - Heho健康 </ref>
[[File:耳垢03.png|300px|缩略图|居中|耳垢[https://heho.com.tw/archives/26465 照片來自]]]
 
==別再隨便掏耳朵,小心掏出大問題==
很多歐吉桑上理髮店剪髮洗頭,很喜歡讓[[理髮師]]順道掏掏耳朵,享受[[棉花棒]]在耳朵裡轉動的舒服感覺,但久而久之就出問題了,有些人外耳道開始發炎,甚至還有噁心的黃色液體流出來,顯示掏耳朵反倒掏出了大條的事情。
 
===耳屎有保護耳朵的功能,能自動排出體外===
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含有免疫蛋白,可以抑制細菌感染,阻擋灰塵和小蟲入侵耳朵,保護[[外耳道]]。健康的外耳道有自潔的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耳屎可以靠著咀嚼與說話的下頷運動以薄片形式自動排出體外,其實根本不必常掏。
 
很多人認為耳屎積多了使聽力降低,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耳屎多了確實會影響聽力,但除非是變質成為硬塊、結成球體,否則影響的聽力的效果並不很大。
 
如果耳屎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多,則有可能是引發[[中耳炎]]、咽喉疾病、外耳耵聹栓塞或是外耳道皮膚發生充血現象,就要儘快就醫診治。
 
===切忌用棉花棒掏耳朵深處===
如果用[[棉花棒]]等工具掏耳朵,有可能不僅掏不出耳屎,還會將它們往裡推,讓耳屎堆積到耳朵的深處,無法排出而造成堵塞。一旦洗頭洗澡時耳朵不小心進水,耳屎吸水膨脹,酸性的耳屎腐蝕耳道深處的皮膚,引起發炎。
 
此外,經常掏耳朵還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反而讓耳屎越長越多,新分泌出來的耳屎會由片狀變成碎屑,反倒降低了保護耳朵的功能。
 
要是掏耳朵的工具不衛生或是方法不對、用力過猛,有可能導致外耳道損傷感染,甚至流膿出血,嚴重的還會導致聽力損害。
 
===可用專用油來清潔耳朵===
如果要自己掏耳朵,可以用嬰兒油、礦物油、或是專門的耳道清潔油來清理耳朵,此外,也可以用過氧化氫這種常用的耳道清潔液體來清潔耳朵。如果要用棉花棒清潔耳朵,則是要限於清理耳朵的周圍,不要把它們堆進你的耳道深處。<ref>[https://heho.com.tw/archives/11827 別再隨便掏耳朵,小心掏出大問題],耳垢- Heho健康</ref>
 
 
另外,洗澡前、游泳前也都不要過度清潔耳朵,不然就是要用矽膠耳塞堵住耳朵,免得耳朵進水,要清潔耳朵外部,也不要用水龍頭直接沖,應該用擦拭的方式,溫和清潔。<ref>[https://heho.com.tw/archives/18670 游泳前耳屎清太乾淨⋯造成游完耳朵又癢又腫的「游泳耳」],耳垢-Heho健康</ref>
 
==別再隨便掏耳朵,小心掏出大問題==
31,618
次編輯